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古代戏剧全史,重点介绍各时期发展情况,重视民间创造和社会性艺术。

内容简介

中国戏剧是繁衍千余年、灿烂辉煌、独一无二的古代文化遗产。本书是著名戏剧史家周贻白先生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国古代戏剧史研究的传世之作。该书篇幅适中,完整介绍了我国古代戏剧的起源、形成和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评介了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收集的材料丰富详尽。全书注重戏剧全史的研究,对中国戏剧发展作了通史性的探讨和总结;提出声腔的三大源流,即昆曲、弋阳腔、梆子腔的见解,并且做出详尽的论述;论述密切联系舞台演出实践,注重实际调查,改变了过去研究方法上只重考据和文采的偏颇。作者强调戏剧为综合性艺术,场上重于案头;戏剧是民族性艺术,应重视民间创造;戏剧是社会性艺术,应探索其历史的演变规律,并将这些观点贯穿全书始终。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凡  例
  • 再 版 序
  • 自  序
  • 凡  例
  • 第一章 中国戏剧的胚胎
  • 第一节 周秦的乐舞
  • 第二节 汉魏六朝的散乐
  • 第三节 隋唐歌舞与俳优
  • 第二章 中国戏剧的形成
  • 第四节 宋代大曲与词
  • 第五节 宋元俳优与戏剧
  • 第六节 傀儡与影戏
  • 第七节 诸宫调与唱赚
  • 第三章 宋元南戏
  • 第八节 南戏的渊源
  • 第九节 曲调与排场
  • 第十节 作品与文辞
  • 第四章 元代杂剧
  • 第十一节 杂剧的体例
  • 第十二节 作品思想性及其文词结构
  • 第十三节 排场及其演出
  • 第五章 明代传奇
  • 第十四节 南戏复兴与琵琶记
  • 第十五节 从荆刘拜杀到香囊记
  • 第十六节 传奇的格律与声腔
  • 第六章 明代戏剧的演进
  • 第十七节 浣纱记与昆山腔
  • 第十八节 沈璟与汤显祖
  • 第十九节 杂剧的南曲化
  • 第二十节 明代戏剧的扮演
  • 第七章 清初的戏剧
  • 第二十一节 昆弋两腔的争胜
  • 第二十二节 桃花扇与长生殿
  • 第二十三节 昆曲衰落的前后
  • 第八章 清代戏剧的转变
  • 第二十四节 花部的勃兴
  • 第二十五节 京腔与秦腔
  • 第二十六节 四大徽班与皮黄
  • 第九章 皮黄剧
  • 第二十七节 皮黄剧的初期
  • 第二十八节 升平署与内廷演剧
  • 第二十九节 各地乱弹与皮黄剧本
  • 第三十节 剧场的沿革与扮演
  • 第三十一节 各地方戏剧的发展
  • 附录 中国戏剧本事取材之沿袭
  • 戏剧史家周贻白 [*]
  • 一、从艺人到史家
  • 二、发凡起例
  • 三、本源与流变
  • 四、民间与宫廷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