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之一,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塞利格曼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最重要的核心代表作之一就是《习得性无助》,这也是他后来确立“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源头。人或动物因为不可控事件而不断遭受挫败,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每个人对不可控事件的解释归因风格不同。也会造成不同后果。

因“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绝望、抑郁和意志消沉,成为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学习成绩差、工作拖延低效:年老多病、失业、悲观抑郁、家庭暴力、拥挤现象……大量处于困境中的人身上,都常常会出现“习得性无助”的特征。习得性无助还具有扩散效应——看到别人多次遭受挫折,自己也会产生“无望”的感受。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1章 绪论
  • 无助现象以及个人控制
  • 习得性无助理论
  • 习得性无助的三种含义
  • 习得性无助:向内、向下以及向外
  • 为什么习得性无助备受争议
  • 为什么习得性无助如此广受关注
  • 第2章 动物的习得性无助
  • 第一个习得性无助实验
  • 习得性无助理论
  • 争议话题
  • 接近性对关联性
  • 表征和预期
  • 我们所知道的
  • 我们所不知道的
  • 第3章 习得性无助的生物学基础
  • 去甲肾上腺素
  • 伽马氨基丁酸(GABA)
  • 内源性鸦片样物质
  • 神经递质、神经调质以及激素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 被忽略的话题
  • 我们所知道的
  • 我们所不知道的
  • 第4章 人类中的习得性无助
  • 习得性无助的标准
  • 实验室中习得性无助的操作定义
  • 有关人类无助研究的一项元分析
  • 人类无助的其他方面
  • 习得性无助在人类中的普遍性
  • 认知与自我报告
  • 其他解释
  • 我们所知道的
  • 我们所不知道的
  • 第5章 从归因角度进行的修正
  • 历史背景:归因理论及从归因角度进行的理论化
  • 因果解释与控制点
  • 修正后的习得性无助模型
  • 评估解释风格
  • 有关解释风格的实证研究
  • 我们所知道的
  • 我们所不知道的
  • 第6章 习得性无助与抑郁
  • 什么是抑郁
  • 对有关抑郁的习得性无助模型所做的修正
  • 现代性和抑郁
  • 争议话题
  • 我们所知道的
  • 我们所不知道的
  • 第7章 习得性无助与社会问题
  • 习得性无助的标准
  • 对相关应用所做的调查
  • 我们所知道的
  • 我们所不知道的
  • 第8章 习得性无助与生理健康
  • 一些基本规律
  • 导致疾病的危险因素
  • 机制
  • 动物以及人类身上的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对比
  • 我们所知道的
  • 我们所不知道的
  • 第9章 结语
  • 一部简要的选择史
  • 控制的重要性
  • 习得性无助:科学争论和发展的一种模式
  • 习得性无助和个人控制时代
  • 乐观主义研究中心
  • 参考文献[1]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