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2千字
字数
2022-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西康是中国旧省名,设置于1939年,是西藏与内地交流孔道,也是中国西南重要的交通、商贸枢纽。
内容简介
近代以来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峻,西康地区战略意义凸显。抗日战争时期,西康建省、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和农业改进,客观上有利于抗战大后方的巩固;各民族积极投身抗战,展现了民众的爱国热忱。
本书是四川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王川院长的论文集,囊括了作者近年来对抗战前后西康地区研究的成果,也是四川师范大学“近代中国边疆研究”书系项目成果之一。
本书从政治联系,民族文化交流、经济交往三个方面,剖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川康地区政权建设、藏族民众抗战、民族生活文化交融、地方农商发展等方面情况。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丛书总序
- 前言
- 第一篇 政治联系
- 第一章 近代康藏之间“大白事件”及其解决
- 一 “大白事件”在1930年的爆发
- 二 康藏边界的确定与“大白事件”的解决
- 三 结语
- 第二章 西康建省划界的争论——以1939年前后四川靖化县绰斯甲一地是否划入西康省为中心的历史文献
- 一 清季以来各地建省潮流之下的西康建省
- 二 西康建省历程中的辖境划拨
- 三 绰斯甲土司之地是否划归西康省的争论
- 第三章 西康建省前后川康绰斯甲隶属问题之争及其解决
- 一 西康建省前绰斯甲隶属问题的产生
- 二 川康对于绰斯甲隶属的争夺
- 三 绰斯甲土司坚持隶川反对隶康
- 四 绰斯甲归属之争的终结
- 第四章 康区的政教关系:以刘文辉与藏传佛教的互动为中心
- 一 民国中后期刘文辉主政西康地区
- 二 刘文辉扶持藏传佛教的具体措施
- 三 刘文辉尊重藏传佛教的历史作用与启示
- 第二篇 社会文化
- 第五章 近代昌都汉人社会生活初探
- 一 汉人入居昌都的历史概况
- 二 近代昌都汉人的社会职业
- 三 近代昌都汉人的社会组织
- 四 近代昌都汉人的精神生活
- 五 结语
- 第六章 民国时期《西康省义敦县乡土教材》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 一 义敦县沿革及同时代其他志书的相关记载
- 二 《西康省义敦县乡土教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内容
- 三 《西康省义敦县乡土教材》的历史文化价值
- 第七章 民国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流传及其原因
- 一 民国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流传
- 二 民国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流传的重要原因
- 三 结语
- 第八章 近代昌都的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
- 一 近代昌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坛庙
- 二 近代昌都民间信仰与宗教存在的历史背景
- 三 结语
- 第三篇 经济交往
- 第九章 晚清民国时期康区的农业改进及其实际成效
- 一 晚清赵尔丰在康区各地开办的农事试验场
- 二 民国时期西康农事试验场及康区各县农事试验场的设立及其活动
- 三 晚清民国时期康区农业改进的实效评价
- 第十章 川藏茶马古道的产生及沿线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 一 茶马古道产生的理论基础
- 二 川藏茶马古道的区域分布及沿线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 三 茶马古道与川藏社会历史的相互影响
- 四 茶马古道与沿线城市的发展
- 五 结语
- 第十一章 川藏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
- 一 川藏茶马古道上的历史遗迹
- 二 川藏茶马古道上的历史行业
- 三 川藏茶马古道的遗产价值及特征
- 四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档案史料
- 二、方志资料
- 三、相关论著
- 四、论文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