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米沃什三十年散文自选集。

内容简介

波兰的维尔诺,一座将巴洛克建筑移植到北方森林的奇异之城,曾是多元文化、语言与信仰交汇的十字路口,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光。之后数十年间,这座城市历经战火与巨变,昨日世界的一切似乎都被历史的残忍行径所否定了。

在这部跨越三十年的自选集中,米沃什从维尔诺的“街道词典”开始,勾勒出一部非正式的自传。作者游走于文学、神学和哲学的边界,记录他对属于东中欧、俄罗斯,乃至西方世界共同遗产的诸多作家的解读;分享关于诗歌、时间、现实、罪恶、幸福等命题的思考;并以动人的笔触追忆故人往事——生于同一时代的人们建立起牢固的纽带,就像大海漩涡中浮现的岛屿,是20世纪宏大命运的一份证词。

可以将本书作为一部漫游指南,通向与我们的历史经验更为接近的“另一个欧洲”所塑造的文学意识:它对于历史特性有着敏锐的感知,警惕任何禁锢心灵的力量,并试图毫不妥协地说出复杂的真相,为文明走出徒劳的循环往复寻找一剂解药。

目录

  • 版权信息
  • 英文版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从我的街道开始
  • 维尔诺街道词典
  • 与托马斯·温茨洛瓦谈维尔诺
  • 献给N.N. 的挽歌
  • 《在记忆这一边》序言
  • 寻觅中心:论中欧诗歌
  • 民族主义
  • 第二部分 知识乐园
  • 狂热的代价
  • 沙漏中的沙
  • 现实
  • 七宗罪
  • 人间乐土
  • 与切斯瓦夫·米沃什的一次对谈
  • 第三部分 文学与作家
  • 东西方之间的诗人
  • 斯威登堡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 德怀特·麦克唐纳
  • 杰弗斯:一次揭秘的尝试
  • 论亚历山大·瓦特的诗
  • 贡布罗维奇是谁?
  • 论创作者
  • 第四部分 两幅肖像
  • 齐格蒙特·赫兹
  • 约瑟夫·萨奇科神父
  • 第五部分 诺贝尔奖获奖致辞
  • 人名、地名译名对照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