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06千字
字数
2021-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三十六篇“色、香、味”俱全的饮食笔记,从产地、市集、家宴、小吃、餐馆等不同视角,呈现中国六个富含特色的味觉目的地:南京、苏州、台州、四川、潮汕、云南。
内容简介
作者深入街头巷尾,挖掘城市角落,将食材、味道、市集等日常的生活表层与潜藏的历史、地理、文化心理有机关联,从餐桌上的酸甜苦辣咸到市集上的牛羊海鲜瓜果,一饭一食都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
目录
-
版权信息
-
烟火气,人情味
-
一吨爱有多少,一吨辛苦有多少
-
与食物同行(代前言)
-
努力成为厨师的朋友
-
人间烟火,就是一天天看似重复的生活
-
金陵往事
-
一本鸭子经
-
吃闲工夫
-
滑手长鱼
-
一口白米,一口草
-
三七八巷菜场
-
吴门烟火
-
夏至姑苏之三虾面与绿豆汤
-
夏至姑苏之炒肉团
-
甜字道不尽苏州味
-
重阳糕
-
糖桂花
-
协和菜馆
-
雪后游园吃面
-
弃船登岸的苏帮菜
-
知足不求全
-
老西白
-
皮市街
-
半园
-
葑门菜市
-
台州山海经
-
琐碎金鳞软玉膏
-
马鲛尾与小青蟹
-
马鲛尾
-
小青蟹
-
挖最嫩的笋,尝最冶的春
-
紫阳街旧食
-
台州的早晨
-
姜汤面
-
麦饼
-
面结与炊圆
-
泡虾
-
椒江花园路菜场
-
入川杂记
-
一碗成都混血面
-
幺鸡面
-
金丝面
-
喝闲茶
-
诸肉要数猪肉香之东坡肉
-
二郎酒香肉
-
老酒
-
土猪
-
川人
-
玉林综合市场
-
海椒面儿
-
兔子
-
苦笋
-
馋人潮汕
-
嗜牛
-
土匪渔港
-
二十四小时普宁甜
-
清晨六时 粿汁
-
下午三时 花生
-
傍晚五时 浮油豆干
-
午夜零时 藕汤
-
点石成金的卤水
-
猪脚
-
卤鹅
-
鱼饭
-
吃粿粿
-
韭菜粿
-
炒糕粿
-
鲎粿
-
汕头中山东市场
-
响螺与薄壳
-
瓜与芥蓝
-
杂咸与酱料
-
高原饭香
-
吃菌子
-
昆明的米线
-
一场滇南临安梦之炊锅与汽锅
-
李叔
-
汽锅
-
一场滇南临安梦之甜水与烤鸭
-
老井
-
草芽
-
烤鸭
-
雪山家宴
-
滇西味之术
-
芒罕农贸市场
-
叶宝的餐桌
-
香格里拉向阳路农贸市场
展开全部
美食随笔
刚看完英国人扶霞的《君幸食》,感觉英国人的文笔更真切,中国美食太丰富了,日本人竹内亮说日本的食物 3-6 个月就可以尝遍,但他在中国 10 年还不能说吃遍中国,我这个岁数也算走南闯北,工作期间还专门复杂招待,但也不能说吃遍中国。本书作者是四川人刘珊珊,笔名叫 “三三” 的女作者不少,百度一下都和本书作者无关。本书作者三十六篇关于中国饮食的散文,“重口难调”,我不太喜欢煽情的写法,传统中文虚词太多,容易浮夸,比如各地各种 “茶王” 和名茶,名烟名酒都被炒到神乎其神,玄而又玄的状态,食品主要在于材料新鲜,肚子饿是美味的前提,中餐传统比西餐先进在于 “物尽其用”,中华民族是最早的定居文明,精耕细作就是我们民族的本性习惯,从《红楼梦》的 “茄鲞” 到大宅门郭家的豆芽镶肉,鲍参燕翅都是炫耀的繁复人工,不在乎花功夫,前提是 “物贵人贱”,进入工业化和全球化之后,这些都会被慢慢淘汰,深海鱼,帝王蟹,南美和澳洲的牛肉,自然比小鱼小虾美味,当然小时候的口味影响一生,书中赞美的潮汕的各种 “稞”,本质是米糕,习惯吃面的就不觉得有什么好吃,类似的,现在北京的 “豆汁” 都是外地人喝。当然本书还是值得一读,在谈什么都可能敏感和争执的当下,谈吃是最好和安全的话题,在广州一半中学生高尿酸,美味的美拉德反应产生的糖基化产物成为糖尿病的诱因的现在,我们只有用这些美食书为我们的水煮青菜的减肥餐佐餐。
烟火三十六味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933 本(206)#《烟火三十六味》🚢如果有一个吃的奥运会,蒸、煮、煎、熬、滚、汆、涮、煲、烫、炙、卤、酱、风、腊、熏、糟、醉、酿、炒、炝、炊、烧、爆、炸、灼、焗、焖、炆、烩、熘、焯、煨、烘、炖、煸、烤,估计场场飘五星红旗。从小到大,人生最隆重的事情都必须体现在吃上。生日,一桌。祭日,一桌。工作了,吃。失恋了,吃。🚢南京是六朝古都,历来有着大都会的饮食传统,袁枚、李渔都在此留下了很多的饮食文字。书中没有去追寻那些豪华的官府盛宴,也没有刻意去描摹那些园林雅集。作者更注重的是闾巷街肆的饮食,从鸭子的各种做法、长鱼的烹制,到时蔬野菜的精致利用,都可见历史文化留下的痕迹。烹饪的功夫、厨师的技能,更有厨师创业的艰辛和对厨艺的执着追求,无不渗透着作者处处在心的人文关怀。🚢食物从来都是最完美的人生譬喻。工作是饭碗,失业炒鱿鱼,嫉妒是吃醋,雄起时候就甩对方一句,小爷我也不是吃素的。吃是汉语中最活跃的动词,也是最有抒情能力的词语。香港电影能抗衡好莱坞,首先就因为港片为全球电影示范好吃。吃就是命。吃就是天。吃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歌可泣的行为。爱人会欺骗,同志会背叛,吃却从不歪曲也不纠正我们的情感和欲望。吃就是我们本质。🚢常年跟餐饮行当打交道,朋友们下馆子,有时候也来问我:“哪里好吃?” 酸甜苦辣咸,食无定味,适口者珍。好吃,应该怎么界定呢?每当我面对这样的问题,总爱含糊过去。其实心里一直有个答案,好吃的食物,或许就藏在你家附近的巷子小馆,或许在纪念日烛光里的米其林餐厅,或许在旅途中偶遇的农家乐,又或许是看似平平无奇的家常菜…… 烟火浸透,人情烘烤,生命中能记住的滋味,都是好的。🚢在南京人的心目中,国泰民安的意思就是天天都有鸭子吃。一百年前出版的《金陵物产风土志》里就写着:“鸭非金陵所产也,率于邵伯、高邮间取之。么凫稚鹜,千百成群,渡江而南,阑池塘以畜之,约以十旬,肥美可食。杀而去其毛,生鬻诸市,谓之水晶鸭;举叉火炙,皮红不焦,谓之烤鸭;涂酱于肤,煮使味透,谓之酱鸭;而皆不及盐水鸭之为无上品也。淡而旨,肥而不浓,至冬则盐渍日久,呼为板鸭。远方人喜购之,以为馈献。” 吃鸭子之于南京人,就如同空气一样重要。🚢苏州人的餐桌离不开虾。太湖与阳澄湖之间,水道阡陌交通,鱼虾众多。市场上常见的本地活虾有两类,一类青虾个头较大,外壳青乌色,一只有三四厘米长;一类是太湖白虾,个头小些,壳软体透,清爽如玉。白虾多用来做炝虾、醉虾、盐水虾,生食其本味,炒虾仁、油爆虾或者酱爆虾仁则多用青虾。苏州人吃炒虾仁的手法随时节而变,入春用太湖碧螺春,初秋搭配白果,入冬时虾仁鲜洁,清炒才有滋味,是岁末必上的年菜。🚢大黄鱼有甚好吃?苏东坡已总结得很好:琐碎金鳞软玉膏。台州菜下手重,什么食材下锅前都先炒猪油、炝老姜、洒老酒、下红糖,当地人称此为 “家烧”。大黄鱼入锅,家烧入味而身形不散,汤汁醇亮,筷子插下鱼肉呈瓣状,入口酥滑,鱼鲜穿透味蕾,鱼肉腴滑而无一丝残渣。若能得三五斤重的野生大黄鱼,似这般下肚,就是大写的饕餮人生。🚢青蟹的一生,随着肉质的变化,名字也跟着不断更改,奄仔、水蟹、肉蟹、膏蟹,都是它的昵称。穿过滩涂,跨越海堤,能见到山海之间的蟹田。金清人很低调,青蟹产量不大,鲜少宣传。他们养蟹不用鱼虾,喂的是一种豌豆粒大小的贝类。蟹场田坎上落满贝壳,乍看还以为是白色沙滩。活贝鲜度高、腥味少,青蟹捕食之后肉与膏自然鲜甜。尤其春末夏初的小青蟹,蟹黄初生,清鲜滋味更是抵达巅峰。
如果只是记录,那很赞
讲了很多,栩栩如生。但止步于食材,民以食为天,生活的妙处单薄。记录很真实,除了腊排骨一段的描述。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