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书以湘西为背景,展现了沈从文文学人生。

内容简介

本书是沈从文的散文体自传,记录作者童年和一般少年时代的蜕变与成长,既有天真好奇的乡野童年,也有胸怀抱负与经历坎坷的青年生涯。

目录

  • 版权信息
  • 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
  • 永恒的湘西和沈从文
  • 我所生长的地方
  • 我的家庭
  •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 辛亥革命的一课
  • 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 预备兵的技术班
  • 一个老战兵
  • 辰州(即沅陵)
  • 清乡所见
  • 怀化镇
  • 姓文的秘书
  • 女难
  • 常德
  • 船上
  • 保靖
  • 一个大王
  • 学历史的地方
  • 一个转机
  • 附记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3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写完一大半读后感,得到自动退出了。不能完全回忆起刚刚写的东西了,从头来过 T.T 不久前读了胡适自传,在读到沈从文读了新文化运动的报刊时,突然意识到他们时同一个时代年岁相仿的人。因此这里把两个人的境遇做一个对比。两个人出生时都家境良好,胡适父亲不用多说,只是胡适出生没几年父亲去世,母亲时典型的严母,对他的学习要求很高。他自己也确实有天分,从小就有绰号 小先生。到写自传的四十岁真正放纵的时候也就是二十出头在上海和一帮人赌钱混日子,然后醒悟了就去北京考出国名额了。而沈从文家中尚武,父亲一直想孩子能有一个做将军光宗耀祖。沈从文从小不爱学习,换了很多学校,逃课说谎挨打家常便饭。对真实的生活中的一切充满好奇心,十三四岁时,家中已变卖大半家产,母亲干脆送他出去自己谋生。每个人回忆起过去,都有一种,当时如果不是命运使然,我也许现在过的是另一种生活。比如沈从文十七岁时,做司书,有亲戚罩着,工作薪资稳定,年岁到了可以结婚了,有四家当地的富庶人家的女儿可以挑选,偏偏被一个白面男孩子骗了,以为对方姐姐喜欢他,喜欢他的诗。积蓄也被骗走,自觉无颜见母亲,远走他乡。如果那时候没有遇到这对白面姐弟,自然没有他后面的觉醒,我们也读不到边城了。那个沈从文不定也是个知足常乐的富家翁了。沈从文一直是好奇的,只不过从十几岁前对一切生活琐事的好奇,到对书本的好奇,到对知识的好奇。他是先用脚丈量过大地,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人,体会过富足,贫穷,健康,死亡,军人,平民,三教九流后,再从书中求知识。除了他自己以外,更多的,是我透过他的经历看到那时候百姓的苦难。他一起军训的小伙伴,获得名额的,都死了。从军后的几个长官,除了最后一个也都死了。关系好的朋友,大多数也不知所终了。而他自己,从小是看惯杀头的。这一切,构造出一个和我们现在浑然不似的世界。最后用我最有共鸣的一段话结尾:我总觉得有一个目的,一件事业,让我去做,这事情是合于我的个性,且合于我的生活的,但我不明白这是什么事业,又不知用什么方法即可得来。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读、风趣!

      翻开《从文自传》,像是推开了一扇通往旧时光的门,门后是上世纪初的湘西世界。起初,沈从文笔下那个调皮捣蛋的孩童着实吸引人。他不爱私塾里刻板的学习,总逃学去看世间万物,山水草木、市井百态,都比书本更有吸引力。但是越读越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沉重。人命如草芥,战争、杀戮、死亡频繁发生,人们在苦难中艰难求生。一个人最大的幸运,就是要生对时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文自传》读后

        对沈从文先生的映像更丰满了许多。对于他后期不写小说了有遗憾,但我想对于他自己来说多了份理解。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9条书评

        出版方

        岳麓书社

        岳麓书社是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旗下的古籍专业出版社,创建于 1982 年,主要编辑出版湖南地方古籍、重要史籍、古典著作普及读物、今人研究古籍和古代文化的学术专著,以及文史知识读物和中学历史教材。“全国优秀出版社”、“国家一类出版社” 、“全国百家出版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