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2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写完一大半读后感,得到自动退出了。不能完全回忆起刚刚写的东西了,从头来过 T.T 不久前读了胡适自传,在读到沈从文读了新文化运动的报刊时,突然意识到他们时同一个时代年岁相仿的人。因此这里把两个人的境遇做一个对比。两个人出生时都家境良好,胡适父亲不用多说,只是胡适出生没几年父亲去世,母亲时典型的严母,对他的学习要求很高。他自己也确实有天分,从小就有绰号 小先生。到写自传的四十岁真正放纵的时候也就是二十出头在上海和一帮人赌钱混日子,然后醒悟了就去北京考出国名额了。而沈从文家中尚武,父亲一直想孩子能有一个做将军光宗耀祖。沈从文从小不爱学习,换了很多学校,逃课说谎挨打家常便饭。对真实的生活中的一切充满好奇心,十三四岁时,家中已变卖大半家产,母亲干脆送他出去自己谋生。每个人回忆起过去,都有一种,当时如果不是命运使然,我也许现在过的是另一种生活。比如沈从文十七岁时,做司书,有亲戚罩着,工作薪资稳定,年岁到了可以结婚了,有四家当地的富庶人家的女儿可以挑选,偏偏被一个白面男孩子骗了,以为对方姐姐喜欢他,喜欢他的诗。积蓄也被骗走,自觉无颜见母亲,远走他乡。如果那时候没有遇到这对白面姐弟,自然没有他后面的觉醒,我们也读不到边城了。那个沈从文不定也是个知足常乐的富家翁了。沈从文一直是好奇的,只不过从十几岁前对一切生活琐事的好奇,到对书本的好奇,到对知识的好奇。他是先用脚丈量过大地,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人,体会过富足,贫穷,健康,死亡,军人,平民,三教九流后,再从书中求知识。除了他自己以外,更多的,是我透过他的经历看到那时候百姓的苦难。他一起军训的小伙伴,获得名额的,都死了。从军后的几个长官,除了最后一个也都死了。关系好的朋友,大多数也不知所终了。而他自己,从小是看惯杀头的。这一切,构造出一个和我们现在浑然不似的世界。最后用我最有共鸣的一段话结尾:我总觉得有一个目的,一件事业,让我去做,这事情是合于我的个性,且合于我的生活的,但我不明白这是什么事业,又不知用什么方法即可得来。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文自传》读后

      对沈从文先生的映像更丰满了许多。对于他后期不写小说了有遗憾,但我想对于他自己来说多了份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自传这本书写的是沈从文从小到 20 岁这一阵子的乡村和他在军队的生活。从中可以看出来,沈从文的经历是丰富的,但同时也是简单的,从小在小城镇中长大,因为家里比较殷实,所以他所受的苦并不多,反而他是比较顽皮和不爱学习的。上课经常逃课,去各处游玩,看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比如围观杀人、将书包藏在寺庙中的佛像后等,写的非常真实。同时也生动地描述了沈从文在军队的经历,因其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其在军队中并不十分辛苦,从中也遇到了对其人生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人物,这些经历对他来讲是非常有用的。直到后来他觉得有必要改变生活,于是他选择到了北京去上学。沈从文在乡下所过的日子,与我小时候的经历是一致的,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顽皮跟捣乱,而且也经常受到父母的责打,但是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得到了很好的成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了解沈从文生活背景,更能理解其作品。作为记录,实为 2022.9 月读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收获:沈从文先生说:"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个你自己。" 这是一句真话。我有我自己的生活与思想,可以说是皆从孤独得来的。我的教育,也是从孤独中得来的。然而这点孤独,与水不能分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想游一游凤凰城了,也只可惜旧景今已不在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