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湘行散记·从文自传》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作品集,收入沈从文久负盛名的散文集《湘行散记》和自传体散文《从文自传》。

内容简介

《湘行散记·从文自传》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作品集,收入沈从文久负盛名的散文集《湘行散记》和自传体散文《从文自传》。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总序
  • 点击名著
  • 时间规划
  • 专题探究
  • 湘行散记
  •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 桃源与沅州
  • 鸭窠围的夜
  •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 箱子岩
  • 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
  • 老伴
  • 虎雏再遇记
  •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
  • 滕回生堂的今昔
  • 从文自传
  • 我所生长的地方
  • 我的家庭
  •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 辛亥革命的一课
  • 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 预备兵的技术班
  • 一个老战兵
  • 辰州[1]
  • 清乡所见
  • 怀化镇
  • 姓文的秘书
  • 女难
  • 常德
  • 船上
  • 保靖
  • 一个大王
  • 学历史的地方
  • 一个转机
  • 附记[1]
  • 阅读测评
  • 阅读拓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回乡见闻录

    还是因为孩子初中语文要求阅读,很诧异编委会的选本,沈从文这一辈人正处于文言和白话交接期,他们有非常好的文言功底,好处是写的是白话文,节奏吸取了传统文言的精炼,问题也是遣词造句还有旧文言的痕迹,因白话是基于北方口语,如果从白话文作文来讲,北方的作家写出来更顺溜自然,可对比老舍的文字。本书加上《边城》是作者的成名作,批判现实主义,对上世纪三十年代,无疑是先锋和开创,但到了今天作为中学生阅读范文并不合适,内容上底层社会车脚行的龙蛇混杂,老师不好讲,文字上现代文字已经进化,叙事结构上对比刚看完的屠格涅夫《猎人笔记》,还是西方作品更精巧,深藏不露,对人物外貌刻画作者还不纯熟,自传部分,抛开内容,只看文字,同为南方人对比看杨绛的回忆录,文字发展的更成熟,沈先生这些作品还处于上世纪 30 年代,内容可读,文字已经学不来了。中学作文,看阿城等年轻一代的作品更可学。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副湘西的美丽画卷

      以前是没有读过沈从文先生的《湘行散记》的,最近是跟着孩子的课外读物有幸读了这本书,不得不对沈从文先生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洞察力感到佩服。《湘行散记》是一部充满诗意的散文集,在湘西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现了湘西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在这部作品中,沈从文先生以其独到的文笔、真挚的情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湘西风情画。书中对家乡自然风光的描绘,无论是细雨蒙蒙的湘江,还是古色古香的街巷,都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深情,沈从文先生的文字,温婉而充满诗意,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乡愁。《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先生对其故乡深情的书写,也是对一个时代的深刻反思。在这部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作者对家乡自然与文化的眷恋,也能感受到他对时代变迁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它不仅是沈从文文学道路上的重要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从文自传》有感

        一、沈从文与青岛初探青岛,在近现代文学史上有过一段璀璨鼎盛时期。沈从文便是其中的一名翘楚。读罢《从文自传》,文末的一行字,“一九三一年八月青岛作”,引起我的兴趣。于是找来一些书,搜寻有关这段经历的记载和论述。初衷是为好奇,想来也是对自己青岛求学三年的一种纪念(印象中路过其故居,也仅仅是路过而已)。1961 年 6 月底,沈从文重返青岛,写了一篇散文《青岛游记》,两万五千字。论及篇幅,要比他的好多小说还要长,可见这段经历对其影响之深。其中着墨山与海,叙述人与事,情真意切,着实感人。沈从文在文中称,约有三年时间,绿而静的海滨山岛,一碧无际早晚相对的大海,给了他很多教育启发。对于一生的影响,好像十分抽象却又极其现实,即或不能说是根本思想,至少是长远感情。教育启发他一种做人素朴不改和童心永在的生存态度。显然这也影响了他的写作。用沈从文的话说,充分消化融解过去种种书本知识、社会经验和生命理想,用一种明确素朴文字重新加以组织排比,转移重现到纸上来,成为种种不同完整美丽的形式。论作用发挥,不仅保存了一部分个人生命的青春幻想和一生所经所遇千百种平常人爱恶哀乐思想情感的式样,也因之从而影响到异时异地其他一部分青年生活的取舍。应该说,沈从文的文字是穿越时空的,至今还在影响着一大批青年、中年、老年的生活。而且随年龄增长,如琼浆佳酿,历久弥香。青岛在沈从文一生中,大体有这么几个印痕:一是在写作《从文自传》、温习个人生命发展过程中,找到和确立了自己;二是在大学执教,似乎并不成功,但自成一派;三是从事文学创作,笔耕不辍,不断变换内容和形式,在试探中求进展,风格慢慢脱去矜持、浮夸、生硬、做作,日益接近自然;四是酝酿构思《边城》,去崂山,走北九水,碰到一家办丧事,当中一个小女儿的哭泣,形成了写作的幻念;五是爱情长跑修得正果,与张兆和结为伉俪。难怪沈从文说其一生读书消化力最强、工作最勤奋、想象力最丰富、创造力最旺盛,是在青岛海边三年。   二、《从文自传》这本书回过头来再看《从文自传》,应朋友邀约,而立之年,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写就。自称是 “顽童自传”。前一部分是学生生活,记述童年趣事、逃学经历、游戏时光,用他的话说就是 “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校外所学比校内课堂多十倍”“玩一次似乎比读半年书还有益处”,实在是在读 “大书” 中博学、博览、博悟。后一部分写离开家庭步入社会后的见闻和遭遇,接受预备兵训练,步入行伍,辗转几处,做过小兵、司书(间或客串厨子)、收税员、书记和报馆校对,最后毅然离戎从文,进京闯荡,传记自此收笔。军中多年,锤炼了沈从文坚韧、执着、勤奋的性格。这期间,乐于观察、才思敏捷的他从未停止过学习。学写诗,处理个人一种青年朦胧期待发展的混乱感情,一年半竟写了两百首五七言旧体诗。顽强读书,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领域,看各种新旧书籍,由《昭明文选》到新小说,特别是林译小说。接触金石字画,对中华民族漫长历史中积淀的种种艺术,有了初步普遍的认识。伴随成长的是不甘随波逐流的烦恼与忧愁,逐渐产生模糊而坚定的追求,要去冒点儿险,不能随便马虎过日子,不能委屈过日子,为现在的别人去设想,为未来的人类去设想,为大多数人牺牲,为自己一点点理想受苦。沈从文的最终选择是,到一所学校,一所无从毕业的学校,去学不明白的问题,去看去听使其耳目一新的问题,去学永远学不尽的人生课。首站便是北京。在文中收录的三个讲演中,坦陈是受 “五四” 运动的余波影响,来到北京追求 “知识” 实证 “个人理想” 的。在北京,除了到大学旁听,便是逛琉璃厂、夜市晓市、庙会,进出挂货铺,增加见闻。起始希望比肩十九世纪世界上第一流短篇小说家的沈从文,以一种 “锲而不合久于其道” 的素朴学习精神,以及不计成败,甘心当 “前哨卒” 和 “垫脚石” 的素朴工作态度,在文学 “试验场” 上,耐心耐烦、改来改去、磨来磨去,取得了成功。其后转进历史博物馆研究文物,在人生历程中,早有铺垫和基础。在关乎文学历史幸与不幸、个人和国家利益探讨时,沈从文坦言,从个人来说,去搞考古似乎比较可惜,因为在写作上已有了底子;但对国家来说,却是有益而不是什么损失。晚年更是笑言,也就是曾在文字比较成熟的三十年代前后,留下一些社会各方面的平常故事而已。三、我的体会和感悟在读的过程中,有一些生僻字,多半是时代、生活语汇,需要借助《新华字典》或者 “百度”“汉典”。作者在讲故事之余,总能生发出一些奇思妙想、蛮有哲理、引人深思的话,让人时而恍然大悟、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拍案惊绝。自助者天助,沈从文对待生活的有心、留心、用心,加之军旅生涯生命际遇的一些贵人相助,启发他自我意识觉醒,带来了人生转机。读《从文自传》能深深地感受到作者身上那种 “素朴” 精神。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从文文字之美,也概是此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人生阅历,孜孜不倦地读书,不断地进行反思,坚持不懈地练笔,独到的见解和领悟,终使其成为一代文学大师。几点启示:一是经历即财富,越丰富越好。二是读书没亏吃,能开卷就要多博览一些;三是志于学多晚都不晚,当下即是起点,但也不能明日复明日、没走几步就停留在原地打转转;四是毅力很重要,唯有初心不改,才能守得青灯黄卷,度过漫漫长夜,迎来黎明;五是对待生活,抱怨徒劳无益,只能增添烦恼,将抱怨化作抱负,累积寸土之功,坐标系一样会调整。想来在求学特别是青岛求学的那段经历,隐隐有一丝遗憾。课程尽心之余,未能广撒网、多涉猎。串门旁听少得可怜,看书屡有松劲泄力。总有明天再启程的理由,缺少背起行囊就走的勇气。行走少,感悟也深不到哪儿去。目前看来,还是要学习沈从文,在社会这所永不会毕业的学校,以一种素朴不改和童心永在的态度,好好上课,该预习预习、该复习复习、该冲刺冲刺。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注册资金2000万元,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内开展数字出版的专门机构。公司作为集团内从事数字出版的专业机构,统一收集、规范管理集团所属各出版单位的数字内容资源和版权资源,依托集团传统纸质出版优势,集中开展网络教育资源服务、应用数据库开发、电信增值业务、数字电视、动漫等新媒体的商业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