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鲁迅文化现代化与思想变迁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中西文化冲突与鲁迅的双重文化选择意识,鲁迅在日本期间对尼采的接受及其思想变化,章太炎与鲁迅早期思想之比较,严复与鲁迅早期思想之比较,历史“中间物”的价值与意义,20世纪文化转型与鲁迅的忧患意识,论鲁迅的孤独意识,论鲁迅意识构成的文化内涵,鲁迅美学思想的现代性价值,论鲁迅的“立人”与新文化建设的逻辑关联,论鲁迅的改革思想及中国现代化的启示,“大历史观”视阈中的鲁迅:贡献与局限,转型时期的意义探寻,关于鲁迅和乔伊斯的跨文化比较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薪火相传:百年中国鲁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 前言: 漫漫暗夜的呐喊声——现代中国文化转型中的鲁迅
  • 第一编 反省与选择
  • 历史“中间物”的价值与意义——鲁迅的现代理性精神与使命意识
  • 鲁迅在日本期间对尼采的接受与思想变化
  • 中西文化冲突与鲁迅的双重文化选择意识
  • 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 鲁迅的孤独意识
  • 鲁迅美学思想的现代性价值
  • 价值重构:取向与差异——鲁迅与新儒家在价值观建构上的差异
  • 第二编 审视与批判
  • 佛教文化对鲁迅的影响
  • 不同文化理想中的佛学价值取向——鲁迅与梁启超的佛学观异同
  • “老中国”形象的展示者与批判者——鲁迅对“老中国”形象的解构
  • “大历史”观视阈中的鲁迅:贡献和局限
  • 作为知识分子的鲁迅
  • 第三编 探寻与创造
  • 转型时期的意义探寻——鲁迅和乔伊斯的跨文化比较
  • 上海都市文化语境与晚年鲁迅
  • 鲁迅的比较文学观及对中国新文学的理论贡献
  • 鲁迅的历史观与历史小说创作理念
  • 灵魂的独语——《野草》:鲁迅的心灵诗学
  • 论鲁迅的杂文创作
  • 鲁迅与抗战时期的杂文创作
  • “左翼”话语构建原则与策略的确立——关于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话语分析
  • 第四编 影响与启示
  • 民族文化心理的改造与重塑——鲁迅与当代文学的内在关联
  • 网络文化传播中的“鲁迅现象”
  • 鲁迅的国学观及其现代启示
  • 现代“立人”思想的开启者与践行者——鲁迅“立人”思想的价值与意义
  • 黄健鲁迅研究论著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安徽大学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是综合性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安徽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合资重组安徽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