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时风所至,大势所在,重访细察近代中国各阶层与时代的微妙联动。

内容简介

随着社会文化史的兴起,历史记忆与历史想象已经成为中外史学界关注的重点与热点。本书稿通过追索个人生命的记忆,来看近代中国的流风余韵。近代中国因其历史的复杂与深邃而惹人注目,本书另辟蹊径,聚焦清末民国时期的记忆与想象,从当时人的视角出发,利用大量私密文献,做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叙
  • 第一章 曾文正公“复活”记——一段近代中国的阅读记忆
  • 第二章 天崩地解与感同身受——作为个体记忆的甲午战争
  • 第三章 四川观、桃花劫与思想战——舒新城的蜀游心影
  • 第四章 少年人的主义之争——清华学生与国家主义
  • 第五章 出版纠纷、地域观念与创伤记忆——《闲话扬州》风波的来龙去脉
  • 第六章 政治寿?文化寿?——郭沫若五十寿辰暨创作生活二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本末
  • 第七章 从生活教育到人文教育——作为教育家的钱穆
  • 附录一 青年史学家的自我修养
  • 附录二 扩充思想史的视野——《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读后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用微小个体,填补历史的空隙

    在这本《察势观风》中提到的近代历史中的著名事件,如人物个体事件(曾国藩、舒新城、钱穆),个别历史事件(闲话扬州及郭沫若五十寿辰),以及对历史进程有巨大影响的某一历史时期(甲午战争、清华国家主义运动),其实已经有相关研究,但对于身处其中的个体 他们对对事件的记忆、社会对该事件的响应,以及该事件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影响,则是在历史研究中比较少见有人讨论。本书采用的是以小见大的个案研究,通过挖掘历史事件中相关个体的回忆和社会的舆论,以及个体参与和社会舆论对事件的影响,从历史事件参与者的角度反映历史的宏观变化和进展,让在传统历史研究中因时间跨度过大 所造成的历史个体的被掩盖和被忽略浮出水面,帮助读者更加清楚的感受到历史的无奈、艰难和残酷。毕竟历史就是由这些一个个故事去构建完成,来自档案,来自当事人的那些回忆。让我们从这些片段中去尝试靠近这些故事的主人公,试着去了解,去领悟。

      1
      1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