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

内容简介

全书跨越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学科藩篱,通过探讨近代大变局中传统的中断与传承,中西文化竞争与民族主义的特异,思想衍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等各层面的多元互动,揭示近代中国社会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丰富特性。随着四民社会的解体和经典的隐退,出现了民国之中“国进民退”的倾向。这些演变既产生了众多问题,又遮蔽了不少问题,当时就造成读书人的困扰,迄今仍在影响我们。

目录

  • 版权信息
  • 修订版序
  • 原序
  • 新的崇拜:西潮冲击下近代中国思想权势的转移
  • 一、学战:谁改变谁的思想方式
  • 二、从西学为用到中学不能为体
  • 三、新的崇拜
  • 科举制的废除与四民社会的解体——一个内地乡绅眼中的近代社会变迁
  • 内篇:科举制与耕读之路断绝前后的乡村社会
  • 外篇:近代内地乡绅心态的史学启示
  • 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
  • 一、对乡村教育的影响
  • 二、城乡疏离与乡居菁英的流向城市
  • 三、余论
  • 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
  • 一、从士到知识分子的社会转化
  • 二、知识分子的边缘化
  • 三、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
  • 过渡时代读书人的困惑与责任
  • 一、过渡时代说略
  • 二、读书与读书人的界说
  • 三、近代经典的淡出
  • 四、读书人定位的转变与徘徊
  • 五、谁来承担国事的责任——偏重梁启超的思虑
  • 六、“煞风景”的“狗耕田”
  • 中国传统的负面整体化:清季民初反传统倾向的演化
  • 一、历史的延续性
  • 二、清季反传统倾向的滥觞
  • 三、民初传统的负面整体化
  • 四、余论:传统的不固定性
  • 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
  • 一、引言:西方的分裂
  • 二、学习榜样的转变
  • 三、思想趋向的演变
  • 四、西方分裂之后:为他人作战场
  •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特色与反思
  • 一、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
  • 二、激烈反传统: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特色之一
  • 三、向往“超人超国”: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特色之二
  • 四、抗议与建设: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两面
  • 五、地方意识与国家统一的互动
  • 六、余论
  • 国进民退:清季兴起的一个持续倾向
  • 一、引言:从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变的国家
  • 二、国家向民间挺进:清查公款公产
  • 三、司法改革所见国家象征的转变
  • 四、新旧的“自治”与不同的“公”
  • 五、国民关系的转变与“社会”的兴起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