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理解中国人文化祖国的构建路径,读懂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内容简介

《春秋》在中国古代长期被尊为政治哲学的至高圣典,并被认为是由孔子亲手编撰的儒家经典。但《春秋》以微言大义暗藏褒贬,是非常费解的,尤其是经过历代经学家的解读变得越来越芜杂。那么《春秋》以及相关经典是如何在两千年专制社会中发挥实际作用,甚至呼风唤雨的?一贯被当作中国精神的春秋大义,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熊逸从唐朝一桩谋杀案讲起,运用翔实考据和缜密逻辑,分析大量生动的历史案例。笔法如刀,目光如老吏断狱,一层层揭示了上溯至春秋时代的中国经典文化,包括《春秋》“一经三传”、《论语》《老子》等,是如何在皇权政治下被扭曲成了权力的工具的。

熊逸对数千年的史实和典籍信手拈来,并让帝王、圣贤、权贵、武将、文士等不同时代的人隔空对话,他也在其中嬉笑怒骂,行文充满真知灼见,文风轻松幽默。当读者沉浸在他的文字世界时,一根绵延两千多年的线索逐渐纤毫毕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自序
  • 引子之一: 新问题常是老问题
  • (一) “诋岳飞而推崇秦桧也”
  • (二) 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
  • (三) 祭孔·文天祥
  • 引子之二: 事实问题还是逻辑问题
  • 引子之三: 在诗歌的标签之外
  • 第一章 杀人无罪,报仇有理
  • (一) 徐元庆谋杀案
  • (二) 梁悦谋杀案:韩愈的法律难题
  • (三) 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以过分报怨
  • (四) “汉时以经义断事”
  • 第二章 一经三传:哲学、历史、还是政治?
  • (一) “三传”小史
  • (二) 作为官方政治学的“春秋大义”
  • (三) 原心定罪:同罪不同罚
  • (四) 官员私斗:汉代“《春秋》原心定罪”的一个案例范本
  • (五) 查案不难,判案才难
  • (六) 赵家村的爱国主义
  • (七) 江山可以送人吗?
  • (八) 三纲实系命
  • (九) Don't Be Evil,真的吗?
  • (十) 绞尽脑汁,抓住路温舒的破绽
  • 第三章 天人三策
  • (一) “天人三策”之一
  • (二) “天人三策”之二
  • (三) “天人三策”之三
  • (四) 在老天爷的英明领导下……
  • (五) 纬书和伪书
  • (六) 用灵异现象劝皇帝下台
  • (七) 年号也是一门学问
  • 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 (一) 乐毅是忠还是奸?
  • (二) 乐毅一家人与早期的道家传承
  • (三) 狱市,黄老之道在政治管理上的一次具体实践
  • (四) 两种“无为而治”
  • (五) 到底谁才是奴隶?
  • (六) 《管子》,两千年前的前卫经济思想
  • (七) 臣乘马
  • (八) 《淮南子》解读《老子》
  • (九) 青蛙国王
  • (十) 于吉之死的三个版本
  • (十一) 屠龙术
  • 后记
  • 新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2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你还没体会过“醍醐灌顶”,看看这本书吧

    读这书时,我激动得写了一首诗。
     
    本书作者是《得到》名师熊逸,不需介绍。这本书的内容又很难介绍,推荐完毕.......
     
    我当然不会这么不负责,下面斗胆介绍几句,与其说本书讲的是春秋,不如说主题是副标题 ——“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本书的时间跨度绝不仅限于春秋,熊老师以他一贯的旁征博引风格,把《春秋》当引子,讲了整个中国古代的学术史,洋洋洒洒写了 50 万字,我光笔记就写了十页,一百多条。所以建议大家挑一段事务不太繁杂的读的时间攻读本书。
     
    你可能好奇本书具体讲了什么,抱歉,我无法总结。只敢保证它会让你醍醐灌顶,而且不止灌一次顶,那感觉真爽。举个例子,《论语》记载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说明孔子应该不信鬼神,可孔子曾曰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又像是迷信鬼神。这是孔老二认知失调了吗?当然不是。
     
    不可否认,孔子是那个时代的聪明人,他深知怪力乱神虚无缥缈,但广大群众深信不疑,精英阶层可以利用各种迷信统治百姓,所以孔子强调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记得看这段时我正趴在床上,读得我后背发凉。真想对熊说一句:“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大暑得闲读《春秋大义》偶作
    虚室临河揽碧山,薰风抚树奏高蝉。
    得闲漫索春秋义,坐忘寒暑又一年。

      转发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正文删了多少?

      早先有 txt 的文件,引子之一有七个小节。第一版的纸书,删掉了义和团和太平天国两节。这个版本,又删掉了哈耶克和恩格斯两节。正文删掉了多少?

        转发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儒学的核心在政治而非伦理

        由权力來选择思想,而非思想改造政治。汉武帝 “独尊儒术” 的真实图景,实为儒法合流的统治杂交。董仲舒的 “天人三策” 用灾异论约束皇权看似高尚,结果却是日蚀三十六次对应三十六位帝王被弑的荒谬统计。历代统治者根据需要随意塑造儒家解释,正如黑社会也讲三纲五常,从《论语》论证奴隶制合理性与用《诗经》发现外星人同样可行 —— 思想不过是权力的橡皮泥。书中对专制逻辑的拆解近乎冷酷。三纲五常被类比为《驯狗教程》,忠孝美德则是饲养员管理鸡舍的骗术。当 “善则称君,过则称己” 成为官场生存法则,儒生的最高理想从 “致君尧舜” 退化为精致的犬儒主义。所谓 “通经致用”,不过是用学术金线绣出权力的龙袍。熊逸的笔法带着跨时空的戏谑。让韩愈与哈耶克隔空辩论,请孟子对话泰戈尔,把 “君亲无将” 的经义和现代公司股权类比。这种写法有人嫌旁征博引太散漫,却恰好印证核心观点:所有思想阐释都是当代性的投射。当清代杨树达用 “严夷夏之防” 解读春秋,当维新派借公羊学鼓吹变法,无非是 “六经注我” 的现代版。这本书沉重之处在于揭示:中国两千年学术与政治的缠绵,本质是单向度的榨取。从《春秋》决狱到八股取士,知识阶层自以为掌握道统,实则只是帮权力打磨枷锁的工匠。当熊逸指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完全可能变成 “独尊墨家或阴阳家”,突然就看清了历史的偶然性 —— 被选中的从来不是最智慧的学说,而是最便于捆绑灵魂的绳索。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9条书评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