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9千字
字数
2024-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为社会工作教育的实践导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工具理性对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实践的影响,揭示了由此引发的多种实践困境,旨在发展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特别是致力于与实践者共同生产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实践知识,以应对社会工作本土实践所面临的挑战。
本书研究框架和方法融入了理论构建与行动研究,通过理论构建、专业实践历程的行动研究、协同探究者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知识公开等阶段,在系统构建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D市社会工作的现状、实践处境、社会工作者在行动中遇到的难题,以及本土实践知识的发展路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上篇理论构建
-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研究范式
- 一 社会工作的工具性实践与知识危机
- 二 社会工作的范式探究
- 三 迈向实践范式的社会工作知识观
- 第二章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生产的认识论
- 一 社会工作实践的知识困境:工具理性的知识移植与抽离的知识实践
- 二 实践自觉: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生产的认识论
- 三 社会工作实践自觉的实现路径
- 第三章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生产的方法论
- 一 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再认识:从实务到实践
- 二 实践知识的源头、脉络与意涵
- 三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基础
- 四 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生产的方法论:迈向反映实践取向的行动研究
- 第四章 自我叙事、经验转化与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生产
- 一 社会工作研究中经验的地位和意义
- 二 自我叙事研究:一种经验探究与知识生产的新方法
- 三 社会工作叙事研究的转型与实践知识生产
- 第五章 充权实践、专业关系变革与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生产
- 一 社会工作充权理论回顾与省思
- 二 社会工作“去权”实践的根源:不平等的专业权力关系
- 三 行动研究本质是充权实践
- 四 行动研究充权实践中的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变革与知识生产
- 第六章 反映的实践者培养与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生产
- 一 社会工作教育日益工具化与技术化
- 二 技术理性下社会工作教育培养实践者的困境
- 三 反映实践:培养实践者的社会工作教育取向
- 四 培养反映的实践者的社工教育路径:“师-生”协同式交互反映教学与知识生产
- 下篇行动研究:以D市为例
- 第七章 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的场域:D市社会工作的实践场景与专业服务
- 一 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工作本土实践的场景
- 二 “主体性-协同性”:基层社会治理场景中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理论框架
- 三 基层社会治理场景中社会工作的“主体性-协同性”实践及其治理效能
- 四 主体性与协同性的“双重弱化”:基层社会治理场景中社会工作的实践困境
- 五 主体性与协同性同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场景中社会工作发展的目标取向
- 第八章 社会工作行动研究者的生成历程与协同实践
- 一 社会工作者的行动研究学习历程回溯
- 二 社会工作者的协同行动研究与专业实践发展:以D市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实践为例
- 三 社会工作督导的行动研究实践:培养反映的实践者
- 四 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的实践效果反馈:刘清专业成长的回顾自述
- 第九章 社会工作教育的行动研究与知识生产
- 一 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的脱节
- 二 师生实践反身与知识构建的理论框架与行动研究方法
- 三 教师的知识构建:专业关系的实践反身与知识检视
- 四 学生的知识探究:社区关系的实践反身与行动实验
- 五 以“师-生”实践反身构建社会工作本土知识
- 第十章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行动研究与知识生产
- 一 “老南漂”社会工作者的生命历程与实践情境探究
- 二 服务领域的实践知识:以流浪“三无”人员回家服务为例
- 第十一章 社会工作者职业发展的行动研究与知识生产
- 一 社会工作者职业发展历程中的实践知识:外来科班社工的行动研究
- 二 社会工作者职业发展历程中的实践知识:外来非科班社工的行动研究
- 三 社会工作者职业发展历程中的实践知识:本地科班社工的行动研究
- 结语成为社会工作的行动研究者,迈向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生产
- 一 反映实践取向的行动研究:社会工作实践知识生产路径与方法
- 二 社会工作者即行动研究者
- 三 反映实践取向的行动研究的教育意涵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