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中国中古时期的历史为中心,考察佛教的中国本土化和中国社会的佛教化过程。

内容简介

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立足并融入中国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本书将以中国中古时期的历史为中心,考察佛教与中国社会的双向互动——即佛教的中国本土化和中国社会的佛教化过程。

本文不拟对学理佛教作思想史的梳理,重心在于考察作为信仰的佛教是如何进行调整以适应中国本土文化,走向世俗社会,并对民众心理、社会生活习俗产生影响的。

本书是把佛教当成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来研究,所以更多地采用宗教社会学的方法。力图证明,唐宋之际的佛教转型绝非偶然,宋代以后兴起的民俗佛教是晋唐时期佛教信仰民众化的必然结果。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第一章 神异与佛教初传:“神僧”群体研究(上)
  • 第一节 “异僧”与神异现象
  • 一 感应
  • 二 预言
  • 三 分身
  • 四 伏虎
  • 五 降神
  • 六 祈雨
  • 七 神行
  • 八 蝉蜕
  • 第二节 “异僧”群体的产生根源
  • 一 佛教的神通说
  • 二 神异现象的中土背景
  • 第三节 神异现象与早期佛教传播
  • 一 神异与政治
  • 二 神异与民间传教
  • 三 神异与佛道相争
  • 余论
  • 第二章 “狂僧”与化导世俗:“神僧”群体研究(下)
  • 第一节 “狂僧”群体的出现及演变
  • 一 南北朝的“狂僧”群体
  • 二 隋唐五代的“狂僧”群体
  • 三 宋代以后的“狂僧”群体
  • 第二节 “狂僧”群体的特征
  • 第三节 “狂僧”群体出现的意义
  • 一 游戏神通与应机化俗
  • 二 打通凡圣与走向世俗
  • 三 “狂僧”与“狂禅”
  • 四 “狂僧”与“狂士”
  • 余论
  • 第三章 医术与佛教传播:中古时期的僧医
  • 第一节 僧人行医方式再考察
  • 一 神秘的咒术行医
  • 二 僧医的治疗程序
  • 三 僧人行医的特点
  • 第二节 僧人行医与佛教的本土化
  • 一 僧人行医的动机
  • 二 僧人借医术传教的途径
  • 三 僧人行医的流弊
  • 余论
  • 第四章 高僧预言下的历史:佛教的占相、谶言
  • 第一节 僧人占相与佛教的本土化
  • 一 中古时期僧人占相事类考
  • 二 佛教对中土占相术的吸收与创新
  • 三 僧人占相行为的客观效果
  • 第二节 佛教谶言与中国社会
  • 一 佛教谶言产生的历史背景
  • 二 佛教谶言下的历史:以“志公谶”为例
  • 三 佛谶的特点及其意义
  • 余论
  • 第五章 宗教狂热的背后:中土佛教徒的焚身供养现象
  • 第一节 中土佛教徒的焚身供养行为及特点
  • 一 僧传中所见焚身供养
  • 二 焚身供养行为的特点
  • 三 焚身供养的意义和性质
  • 第二节 焚身供养引发的争议及衰微
  • 一 焚身供养行为引发的教内争议
  • 二 焚身供养的流弊及衰微
  • 余论
  • 第六章 从“岁三月六斋”到“岁三月十斋”:佛教的斋月和斋日
  • 第一节 佛教的斋月和斋日及在中土的流行
  • 一 “岁三月六斋”的出现及经典依据
  • 二 “岁三月六斋”在中古时期的流行
  • 第二节 佛教斋月和斋日的演变及引发的争论
  • 一 帝王断屠令对佛教斋月和斋日的影响
  • 二 “善月”还是“恶月”:佛教民俗化引发的争论
  • 三 “六斋日”还是“十斋日”:佛教本土化引发的争论
  • 第三节 佛教斋月和斋日在佛教本土化中的意义与作用
  • 一 斋月、斋日与中国佛教
  • 二 斋月、斋日与中国社会
  • 余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