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83千字
字数
2024-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世界是否美好,在于你能否发现它对你的好。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闽南小镇里,童年黑狗达与6个小动物的成长陪伴故事,交织阿太、爸爸妈妈以及乡亲邻里的琐碎温暖。
笑中带泪的讲述中,我们会理解:在孤独漫长的时光里,这世界永远想以某种方式陪伴你,和你交朋友。献给所有渴望关怀的敏感小孩,献给所有孤独无根可依的大人,让每个人最终找到心安之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她要赔偿一个外婆给我
-
第二章 鸭子小白,只是回到了它的大海
-
第三章 孤胆侠客,老母鸡阿花
-
第四章 黑咪尽力了
-
第五章 兔子佐罗的决斗
-
第六章 鸽子米点的天空
-
代后记 那只记忆力最好的狗
展开全部
万物有灵
本书虽然是斩获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作品,我的阅读体验完全是成年人读物,是构一个关于生命教育的当代寓言。在闽南东石镇的石条房里,黑狗达与动物们的相遇构成了独特的生命启蒙仪式。鸭子小白作为外婆的替代性存在,用游弋的姿态诠释着 "补偿性陪伴" 的深层意涵;母鸡阿花以护雏的本能,映射出闽南女性骨子里的坚韧。这些动物不仅是童年玩伴,更是人性原初的镜像 —— 黑咪沉默的守护对应着父爱的含蓄,鸽子米点的守候演绎着 "最长情的告白"。儿童时期饲养动物是很好的情绪培养,我记得我 5-6 岁的时候家里养鸡,有只可爱的小白鸡我很喜欢,每天去喂食,我父亲回家,外婆把小白杀了,让我伤心了一阵子,家里也曾经养鸽子,各院的孩子在北京瓦房顶上到处跑,想着抓别人家的鸽子,如果自家的鸽群裹挟了别人的,怕别人找来,就会赶快杀掉炖煮,那时候鸡鸭都是自家杀,不觉得残忍,农村如果杀猪宰羊,小孩子还很喜欢围观,本书中讲兔子死掉都去埋葬有点童话,30 年前我在潮汕和闽南地区,路边摊售卖猫狗特色菜还很普遍,更不要说兔子,村里集镇很多卤味还有 “瘟猪”,只有近 10 年才有安葬宠物。很多人谈到藏人的 “天葬” 感到残忍,可 70 年前中国开始推广火葬时,老人还是感到恐惧,今天已经普及。作品中的死亡叙事呈现出东方特有的美学特质。作者外婆的离世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阿太用鸭子补偿的举动,暗合着 "向死而生" 的哲学智慧。这种将哀伤转化为生命延续性的书写,使作品超越了简单的生死教育,升华为对生命轮回的礼赞。蔡崇达通过动物叙事重构了 "万物有灵" 的东方自然观。黑咪捕鼠时的专注、鸽子迁徙的执着,都在诠释着《庄子》"天地与我并生" 的古老智慧。2025 年 #282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读完了喜欢蔡崇达的书,他的每一本我都看过,语言简单朴实但是又蕴含着人文精神和温暖力量,让人在读时手不释卷。他的好朋友小白(鸭子)给了他外婆所给不了的陪伴,给他当过保镖,后来因为老死离开。阿花(老母鸡)最后为了给它的猪朋友报仇带重伤离开(因为伤重也死掉了)。黑咪(猫)一直替代作者陪伴父亲,也充当黑猫警长的角色,最后因为误食了邻居吃了鼠药的老鼠而离开,它离开前为了撑住等到父亲回来一直忍受着巨痛。佐罗(兔子)为了给另一只兔子报仇最终死在了邻居家小黑狗的手下。米点(鸽子)从陌生到认家,从认家到陪伴,后来因作者的父亲到外地手术没人照看,阿太给送到一个亲戚那,20 天后他们回来,米点居然又飞来看他们,后来每一天都会会过来看他们一次。直到几年后米点老了,离开了才没有再来。还有作者邻居家的大黄,那年他父亲去世,他拖着行李的声音被大黄听到,虽然 10 几年未见。大黄知道此刻黑狗达的难过,当时被链子销着也要挣扎着来陪他。邻居知道了,给解开链子后大黄飞奔来找黑狗达,一直陪伴着直至黑狗达离家回去工作。记忆中,很小的时候家里养过 2 次狗和一次鹅。第一次养狗,因为当时小记忆也比较模糊,只知它看家是一把好手,后来被别人偷了。养鹅的时候我在上小学,我们说话鹅真的能听懂,每天 2 个鹅一起出门一起回家。后来有一天其中一只鹅被小孩子扔石头给砸死了,另一只鹅还流了很多眼泪,后来没几天这只鹅也死了,当时妈妈告诉我们,这只鹅是去陪另一只鹅了。妈妈把这一只鹅和之前的那只埋到了一起。家里养的第 2 只狗,我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叫小灰。小灰非常可爱,侄子侄女们把它当宝贝一样,我要回家了它老远就迎接我。侄子侄女每到快要放学回来,它都到路口等着。小灰现在也慢慢的老了,我们也担心它有一天离开我们。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更何况狗呢。黑狗达的老太说:感情啊,感情可比道理重要多了。动物是这样,人也是这样。他的每一本书里都有老太,特别喜欢这位老太,什么难事到她那里都会有办法,非常智慧的一位老人。每一个小动物都是来陪伴我们治愈我们的。如果你养了小动物,请一定要善待。当然,亲人更是这样。希望我们有时间多陪伴我们的亲人。
文字吹来春风
蔡崇达的文字于我从来都像春日的风,总是轻柔地吹动起我心里的池水,荡漾起一层一层情绪的波纹,让我分不清那痛和暖究竟是他的还是我的。也难怪,他说他曾在五六岁时就试图抓住很多文字,因为那时小小的他就有很多感受,他意识到只有尽可能收集那些词语,才能把那些感受表达并写出来,他甚至用指挥这个词来形容他和那些文字的关系,当然,读完他一本又一本的书,我觉得他并没有误用这个词,他确实把文字用的很准确,那些文字在他的笔下组成的句子和故事,总是会让我深陷其中,清晰看到感受到过去的自己。他总是把一个人面对亲人朋友那种纠结挣扎的复杂情绪描述的那么贴切,仿佛他是他自己情绪的旁观者,一个负责产生情绪,一个在边上实时记录。我真是太喜欢他的文字了,这是一个难得的温暖角落,每次读他的文字,我好像都会觉得这个世界更多了一点温暖,我也好像更愿意去理解自己的父母一点,也更愿意去原谅一切。
- 查看全部67条书评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