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严肃又活泼的西汉后期至东汉末政治、军事斗争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以《资治通鉴》所记载的西汉后期至东汉末发生的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斗争事件为主线,并参照了《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中的有关人物传记,把分散的、碎片化的历史事件,按照历史逻辑和时间顺序连缀起来,试图复原每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与后果,使这些事件中的历史人物丰满与鲜活起来,让读者在轻松愉悦中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

目录

  • 版权信息
  • 汉阙漫漫隐官道: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壹)
  • 内容简介
  • 前言
  • 从宣帝到王莽
  • 1 西汉后期的政治偏差和全面衰微
  • 一、汉宣帝的失败:选了“易欺而难悟”的接班人
  • 二、汉元帝的无能:选了“不以为能”的接班人
  • 三、依靠外戚的汉成帝:“违道纵欲,轻身妄行”
  • 四、对祖母“所欲辄随”的汉哀帝,大搞利益输送
  • 2 王莽的政治阴招和爬升轨迹
  • 一、初露锋芒,政治手腕老辣
  • 二、辅政才能:既打又拉,维护和扩大手中权力
  • 三、摄政时期:“色仁行违”,毒杀平帝,自成真帝
  • 3 汉末农民起义与王莽的末日
  • 一、绿林军和更始政权的建立
  • 二、赤眉军推刘盆子为皇帝,收降更始帝刘玄
  • 三、王莽的倒行逆施给了绿林军和赤眉军崛起的机会
  • 4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 一、刘秀将陷于停滞的地方工作运转起来
  • 二、刘秀攻克邯郸,杀死冒牌皇帝王郎
  • 三、刘秀运用军事智慧平定铜马军等武装力量
  • 四、刘秀兵分三路攻击更始政权,战果累累
  • 五、刘秀在鄗县被拥立为帝,东汉王朝扬帆起航
  • 汉阙漫漫隐官道: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贰)
  • 内容简介
  • 从中兴走向衰微
  • 1 光武中兴的主要政治举措及其成效
  • 一、选好配强朝廷重臣和郡守
  • 二、树立祭遵为百官楷模
  • 三、加强吏治建设,保持郡县主官和基层官吏相对稳定
  • 四、削弱三公实权,重建监察机构
  • 五、提振百姓信心,抓好稳定和民生
  • 2 明章之治:汉明帝、汉章帝的政治作为
  • 一、“顾重天下,以元元为首”
  • 二、大力倡导和推行儒学,重视文武百官思想建设
  • 三、所立皇后薰莸有别
  • 四、明帝和章帝在朝政建设和吏治建设上的异同
  • 五、重视发展民生事业
  • 六、重视加强边疆建设,打击镇服北匈奴
  • 七、发挥使者班超的重要作用,恢复与西域诸国的关系
  • 八、章帝对明帝时期的“楚王刘英之狱”一案进行纠正
  • 3 外戚政治的失败与和帝亲政后的主要政务工作
  • 一、外戚大臣窦宪把持朝政大权,以权谋私胡作非为
  • 二、和帝与宦官郑众等除掉窦氏集团
  • 三、和帝亲政后的政治作为
  • 4 “太后政治”“奶妈政治”和“宦官政治”
  • 一、在多灾多难时期,邓太后扛起治理大国的重担
  • 二、安帝对邓氏家族进行政治追杀,“外戚政治”瓦解
  • 三、安帝亲政后的“奶妈政治”和“宦官政治”
  • 5 从少帝到质帝时期的政治斗争
  • 一、安帝死后帝位继承的政治风波
  • 二、顺帝即位初期的政治斗争
  • 三、顺帝的政务工作一善而足,大多在误区里运行
  • 四、外戚大将军梁冀的“跋扈政治”
  • 6 桓帝的拙政
  • 一、外戚大将军梁冀整死爱国忠臣李固和杜乔
  • 二、梁太后结束摄政生涯
  • 三、梁冀把“跋扈政治”与“腐败政治”玩在一起
  • 四、桓帝依靠宦官力量铲除外戚梁氏集团
  • 五、对宦官和新外戚等封官赐爵,打击迫害劝谏大臣
  • 六、征聘隐士工作不成功,整顿吏治小有成效
  • 七、大批忠臣向宦官势力发起猛攻
  • 八、太学生“清议”和首次“党锢之祸”
  • 九、桓帝沉湎于酒色,荡然肆志
  • 7 灵帝时期的宦官政治和没落政治
  • 一、辅佐大臣窦武、陈蕃被宦官诛杀
  • 二、党锢之祸又起,大量士人被杀害
  • 三、宦官当权滥捕滥杀,灵帝亲政滥擢滥罚
  • 四、大臣与宦官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 五、灵帝公开卖官,“聚钱以为私藏”
  • 六、张角发动黄巾起义,被朝廷军队镇压下去
  • 汉阙漫漫隐官道: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叁)
  • 内容简介
  • 东汉末期的军阀混战和傀儡政治
  • 1 汉季失权柄:献帝先后被董卓、王允、李傕所控制
  • 一、与外戚争斗中宦官蹇硕被杀,外戚互斗中董氏惨败
  • 二、与宦官争斗中外戚何进被杀,与军阀争斗中宦官败亡
  • 三、董卓称霸朝廷,强力推行“军阀政治”
  • 四、王允运筹帷幄候时机,吕布出戟杀董卓
  • 五、李傕反攻长安获成功,诛杀王允控献帝
  • 2 军阀混战 天下大乱
  • 一、袁绍打败韩馥、公孙瓒,成功掌控四州
  • 二、袁术、曹操、吕布的起步之初
  • 三、曹操打败吕布夺回兖州
  • 四、刘备遭袁术、吕布两面夹击,损失惨重
  • 五、孙策初辟江东土
  • 3 军阀争夺汉献帝 曹操赢得战略先机
  • 一、李傕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矛盾重重
  • 二、献帝东归坎坷路,九转功成回洛阳
  • 三、袁绍两次拒迎献帝,错失政治先机
  • 四、曹操迎接献帝,赢得政治优势
  • 4 曹操发起战略总攻 受降张绣擒杀吕布
  • 一、收拾护送献帝东归的西部军阀
  • 二、三次讨伐张绣,终将张绣收入麾下
  • 三、袁术不攻自破,逆势称帝后不久病死
  • 四、曹操率军攻打吕布,吕布兵败被处死
  • 5 曹操平定北方
  • 一、袁绍攻打曹操前的战略谋划和准备
  • 二、曹操与袁绍的“白马之战”和“长坂坡之战”
  • 三、官渡之战重创袁军主力
  • 四、曹操将分崩离析的“袁家军”斩草除根
  • 6 曹操、孙权、刘备在南方的争夺
  • 一、孙策被暗箭射杀,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陨落
  • 二、孙权继任孙策的事业,逐渐稳定局势
  • 三、刘备在刘表的鼻子底下谋划自己的霸业
  • 四、孙刘结盟打赢赤壁之战
  • 汉阙漫漫隐官道: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肆)
  • 内容简介
  • 三国的雏形及其初步发展
  • 1 曹操西伐南征,试图统一全国
  • 一、曹操巡视合肥,把庐城打造成桥头堡
  • 二、曹操三次发布“求贤令”,抢占人才高地
  • 三、曹操发布《述志令》,对舆论围攻进行破解
  • 四、西凉主要军阀发展过程及曹操首次率军西伐
  • 五、曹丕镇压田银、苏伯叛乱,马超、韩遂被击败
  • 六、首次“濡须之战”后,曹操着手建立魏国
  • 七、曹操二次西伐,收复张鲁所统治的汉中
  • 八、曹操晚年五战两败,历经三次内叛
  • 九、曹操病逝,曹丕先当王后称帝,刘协退位
  • 十、曹丕三路大军伐吴地,但见“归马识残旗”
  • 2 官渡之战后,刘备开始发家
  • 一、刘备轻取荆南四郡,又找孙权借得荆州
  • 二、刘璋邀请刘备入蜀,刘备趁机拿下益州
  • 三、刘备多措并举,苦心经营益州
  • 四、张鲁献地降曹,刘备攻杀夏侯渊夺得汉中
  • 五、关羽试图拿下樊城,孙权趁机占领南郡
  • 六、刘备再夺两郡,先在沔阳称王后在成都称帝
  • 3 东吴的南延与西扩
  • 一、孙权两次围攻合肥皆不能克
  • 二、孙权乘交州内乱派步骘控制五岭以南
  • 三、再次平定山越叛乱,迁都建业并建设濡须坞
  • 四、两次“濡须之战”,曹操均未攻入东吴
  • 五、东吴在扬州和荆州的夺获
  • 六、孙权稳住魏国,魏文帝封孙权为吴王
  • 七、吴蜀两国敲定地盘,刘备欲夺失地梦碎夷陵
  • 八、孙权称帝,吴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 后记 汉阙漫漫隐官道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华夏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是一家综合性出版机构,以专业出版为特色,兼顾大众出版与教育出版,在经济、管理、西方哲学、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医学等专业出版门类形成主题系列,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在图书市场占据较大的份额,在读者中享有良好的信誉和阅读忠诚度。曾系统推出“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成为文学经典阅读的基本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