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成龙从影60周年官方认证版传记。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野孩子”“且狂且醉趁年少”“不做第一,要做唯一”“闯荡好莱坞”“家人,朋友”“我的理想”六个章节。

他的童年很短暂,在戏曲学院过了十年“暗无天日”的生活。

他17岁闯荡电影圈,自告奋勇尝试一些高难度的危险工作。

为了拍一个10秒钟的镜头,他连遭数次重创;为了创造一个真实的氛围,他险被豹子扑倒;为了表现一个富有创意的惊险场面,他赌命从70米高楼滑落。

他两次闯荡好莱坞,以失败告终,第三次来到美国,用自己的剧本拍摄的电影,首周拿下980万美元,成为首部登顶美国电影票房榜的香港电影。

他滑水、潜水、开车、飞风洞、跳火山,坚持亲自上阵,用身体的真实表演,对抗好莱坞的高科技作品……

他性子急、多动症、强迫症、洁癖,他爱管闲事又爱唠叨,他也有自卑与遗憾的时刻,在做那些惊世骇俗的搏命动作时也会害怕……

成龙就像自己塑造的那些小人物一样,没有背景,没有光环,凭着一身孤勇一路跌跌撞撞,摸爬滚打,闯出了一片天。从告诉自己“不做李小龙第二”开始,他敢闯敢拼,对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认真,不言放弃,一心想要打造好电影作品,终于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野孩子
  • 阿炮
  • 小小“女朋友”
  • 维多利亚山顶的决斗
  • 读书郎
  • 第二章 且狂且醉趁年少
  • “卖身”戏剧学院
  • 少年元楼
  • 初登台
  • 七小福
  • 打是亲,骂是爱
  • 初恋
  • 从戏台到片场
  • “死得最好”
  • 第一次当男主角
  • 小武行
  • 龙虎武师
  • 血气方刚
  • 李小龙与我
  • 武术指导
  • 第一次出远门
  • 功夫片的寒冬
  • 会武打的水泥工
  • 第三章 不做第一,要做唯一
  • 成龙?成虫!
  • 古龙:我的剧本不是写给你的
  • 李小龙是“神”,我是普通人
  • 邵氏嘉禾之争
  • 重回嘉禾
  • 《龙少爷》:打破传统
  • 《A计划》:拿命搏
  • 《警察故事》:一生一次
  • 《龙兄虎弟》:最严重的受伤
  • 《警察故事续集》:载入影史的爆破
  • 《奇迹》:有它足够
  • 《我是谁》:这一跳,献给师父
  • 什么是“成龙电影”?
  • 第四章 闯荡好莱坞
  • 铩羽而归
  • 学英文
  • 穿唐装
  • 《威龙猛探》:不当硬汉
  • 遇见邓丽君
  • 史泰龙的邀请
  • 《红番区》:重整旗鼓
  • 《我是谁》:与狮共舞
  • 《尖峰时刻》:全新战场
  • 《尖峰时刻2》:生死营救
  • 《尖峰时刻3》:出手相助
  • 《功夫梦》:颠覆形象
  • 《英伦对决》:62岁的伤
  • 中西有别
  • 寄望华语电影
  • 我的电影态度
  • 成龙式动作特技
  • 圆梦奥斯卡
  • 第五章 家人,朋友
  • 我的父亲母亲
  • 像父亲一样:何冠昌
  • 一生所爱:林凤娇
  • 我和小房子
  • “魔鬼制作人”:李宗盛
  • 第一个助理:陈德森
  • 师徒之缘:Bradly James Allan
  • 兄弟、儿子:吴彦祖
  • 大兵小将:丁晟
  • 真功夫打星:杨紫琼
  • 敢豁出去:张曼玉
  • “见死不救”:林青霞
  • 永远的传奇:张国荣 梅艳芳
  • 宠物家人们
  • 献给影迷
  • 第六章 普通,不普通
  • 没实现的“发明”们
  • 从想买到想捐
  • 心大了,事就小了
  • 爱唠叨
  • 管“闲事”
  • 我也会害怕
  • 慈善没有止境
  • 国宝回归
  • 关于退休
  • 永远的成家班
  • 全身受伤“地图”
  • 我的理想
  • 附录:成家班历代成员表(截止到2022年01月)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2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后感

    小时候家庭贫困,进入电影行业,以命相搏,最终誉满天下。成龙一路走来,实属不易。最为关键的是,成名之后,待人接物,保持如此谦卑。确实令人佩服!反思到个人,如果一件事你没有做成,自己又没有努力到以命相搏?成龙对待电影的态度,献身电影的使命,确实让人感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我是成龙》

      致敬成龙,尽管看了很多的成龙电影,甚至知道些许故事,但比较全面的了解,从此书始。致敬成家班,童年的经历,成长的苦痛,电影的成就,觉我到觉他,谦卑的心态,永远的成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做最好的,要做唯一的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功夫巨星李小龙在香港突然逝世,香港市民对功夫电影的态度极度冷淡,这就导致了当时功夫片的市场也非常惨淡。为了重回往日的巅峰,电影制片公司想着是不是可以再培养出一个李小龙。在偶然的机遇下,成龙成为了他们培养的目标(当时的成龙只是一个跑龙套兼武术指导)。可是在多次磨合之后,感到极度不适的情况下,成龙对此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在所有人都希望制造第二个李小龙,我也被迫去做了很多这样的尝试,但没有人可以成功,他已经是一个神话,不可能有人超越他。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去开辟全新的路呢?” 然后我干脆站起身,用表情和动作向他做更细致的说明:“李小龙总是把腿踢得很高,那我就要把腿踢得低一些。李小龙在跟别人打斗时会大喊大叫,表现的是他的气势和愤怒,那我在打斗的时候就可以一边叫一边做鬼脸,表现的是自己有多疼。李小龙在观众心目中是神,是超人,那我就要做一个普通人。我希望去演小人物,他们也有很多缺点和无奈,他们不是万能的,更不是什么大侠或英雄……” 经过自己的摸索和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 成龙电影。那什么是成龙电影呢?第一,我从来不是无所不能的,反而每部电影里都被打得很惨。我没有形象包袱,不会顾忌自己在镜头里是否好看。我演的通常都是小人物,有很多弱点和毛病,他们一般不会主动介入纷争,常常是被迫出手,最后绝处逢生。第二,我的电影剧本从来不对动作场景进行细致描述,因为我永远更喜欢临场发挥,跟成家班的伙伴们在现场进行创作。一场重要的打斗,在我的剧本里常常只有两个字的描述,比如 “大打”,或者 “小打”。过去美国电影里的打斗经常很快就结束,这是为了表现主角有多厉害,我的电影里经常是从头打到尾,而这些画面正是观众想看的。再后来我去美国拍戏,美国人的剧本在动作戏的段落也变成只有一句话 ——“let Jackie Chan design”(让成龙设计)。第三,搏命动作。别人的电影,经常会用多个镜头的剪接串联去表现一个动作,但在成龙电影里,只要这个动作够精彩、够危险,我一定亲身上阵,并且用一个完整镜头把它记录下来。举例来说,如果剧情需要我从楼顶跳下来,那我就会在电影里展示跳楼的全过程。第四,别人的剧本创作都是从故事剧情出发,我的剧本创作则是从动作场面出发。我和搭档们经常会在精彩动作的基础上去构思剧情。这乍一听显得很不靠谱,但这就是我这些年的创作历程。第五,我的电影会在全世界取景,我希望跑遍世界每一个有意思的角落,把它们放进我的镜头里。第六,我的电影价值观永远正面。我从不在自己的片子里表现低俗、下流、残忍、负面的东西。看到成龙独具风格的电影,想起了成龙曾经对成家班的人讲过这样一句话:“这辈子,我们不要做第一,要做唯一。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0条书评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