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著名汉学家林西莉,继《汉字王国》之后又一部精心之作,在西方掀起古琴热潮。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1961年,年轻的瑞典姑娘林西莉来到北京大学,在溥雪斋、管平湖、査阜西等古琴大师的指导下,与古琴这种古老而神秘的东方乐器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十二年的写作,林西莉完成了这部深入浅出的古琴艺术著作,将古琴带到瑞典,带到世界。书中不仅有对琴体、琴弦和调音、铭文、琴式等古琴本身的详尽专业介绍,还以古琴为匙,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世界的大门,深入到有关于古琴的文化传承以及与古代文人关系的理解中。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另一个世界
  • 莫斯科的一个晚上
  • 关于乐器的名称
  • 北京1961
  • 北京古琴研究会
  • 古琴课、动物以及人的命运
  • 第二部:乐器
  • 琴体
  • 龙、凤、雁
  • 漆与断纹
  • 张建华的古琴作坊
  • 琴弦和调音
  • 铭文
  • 春雷和秋笛
  • 九霄环佩
  • 各种琴式
  • 第三部:远古及传说
  • 古琴和远古时代传说中的皇帝
  • 古琴神奇的起源和魅力
  • 仙鹤、鸥鹭及事物的转变
  • 空城计
  • 稀世珍宝的发现
  • 仪式和郊游
  • 墓中的嬉戏
  • 聂政、嵇康和《广陵散》
  • 竹林七贤
  • 琴道
  • 《幽兰》和正仓院
  • 第四部:桃源梦
  • 汴梁御园
  • 静心堂
  • 屋里屋外的桌子
  • 四艺和四宝
  • 印章
  • 九日行庵文宴
  • 关于孤独和友情
  • 象牙塔
  • 苏州的一个星期天
  • 第五部:琴谱和弹奏技巧
  • 音调、指法和图画音乐
  • 识谱
  • 音与调
  • “琴”字
  • 附录
  • 一次录音的故事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2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九霄环佩

    古琴,作为古乐器之王者,中国文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其最能代表中国文人之精神追求。本书从一位欧洲演奏者的视角和亲身经历,借琴抒意,引领读者认识古琴以及中国文化。… 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随自爱,今人不多弹,为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开卷有益,那么,让我们走进古琴的世界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但识琴中趣

      古琴位列我国传统文化四艺 “琴、棋、书、画” 之首,有 3000 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古以来,古琴便是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用以修身养性、增长智慧的首选。没想到读的第一本关于古琴的书竟然是一位外国人写的,更没想到她写的如此之好,她结合几十年学琴的经历和对中国文化的体悟,把古琴的历史以及古代文人墨客对古琴的钟爱,以及对琴体、琴弦和调音、铭文、琴式等古琴本身进行了详尽专业的介绍,娓娓道来,语言简洁优美,又饱含深情,诉说着她与与古琴这种古老而神秘的东方乐器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对于中国老一辈的古琴大师管平湖、王迪等充满了敬意和感激。“知音” 对于弹古琴的人来说至今仍是个寓意深刻的词,尤其是指那些真正懂得自己的最亲密的朋友。对于那些真正深入古琴音乐奇异世界的人来说,或许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曲调,音乐存于我们的内心,或许就足够。诗人陶渊明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林西莉,如果不看图片,还真不知道她是瑞典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接触到了古琴。古琴像是一把钥匙,为她打开了一扇往来现实与梦想,通往传统东方世界的大门。如今的我们谈起古琴,不太会把它当做一种单纯的乐器,更多的会是当作一种文化。比如,伯牙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竹林七贤《广陵散》,还有就是诸葛亮一人一琴吓退司马懿的故事。我轻轻地拨动其中的一根弦,它便发出一种使整个房间都颤动的声音。那音色清澈亮丽,但奇怪的是它竞也有种深邃低沉之感,仿佛这乐器是铜做的而不是木制的。在以后的很多年,正是这音色让我入迷。从最轻弱细腻的泛音 —— 如寺庙屋檐下的风铃 —— 到浑厚低音颤动的深沉。——《古琴》・林西莉(瑞典汉学家)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