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76千字
字数
2018-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会议讨论艺术审美变迁,中外学者共探新视角,跨文化交流中共融。
内容简介
现代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提醒我们艺术审美发展的诸多变化应当被重新诠释,并以哲学的方式作出回应。不断寻找新的途径去解决现代艺术美学的困境也是哲学的责任和义务。艺术哲学的理论与实践折射出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此次会议收集了来自中外学者近40篇论文,论文内容涉及哲学、绘画、文学、电影等领域。论文围绕着“艺术与审美”、“前沿艺术美学研究”、“艺术表达形式”等诸多艺术哲学的现实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国内学者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审美、当代中国艺术美学发展等诸多问题,强调在信息时代下艺术审美表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国外学者则更注重个案的分析,研究具体艺术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和时空表达形式。还有一些学者以跨文化的视野作为基点,找到了中西艺术审美中的共通点,对当代艺术美学进行新的阐释,提出了寻求解决现代艺术危机的新思路。论文展现出当代艺术哲学发展的多元化,也揭示出中外艺术文化交融的新趋势。
目录
- 目录
- 技术与艺术
- “崇高美”视阈下的丝路碑刻研究
- 良性政治生态构建的四个维度
- 艺术综合论
- 时尚类服装品牌型录图文编排设计与品牌文化的融合
- 信息时代的文化消费探讨
- 冷媒介与艺术
- 虚拟技术艺术与旅游文化
- 去除可视物的图像
- 空间是文本的模板
- 从Georges Birkhoff到Charles Bennett被用作度量作品美学品位的数学
- 审美文化论
-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变迁的若干思考
- 文化即对话
- “大道起于微”:微时代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微审美
- 消费文化视域下现代女性审美境遇
- 论性别审美的多元化及其影响
- 安部公房文学世界的跨文化特征
- 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国文化“水观”之阐释
- 论审美文化与休闲文化的正当关系及其合法性
- 文化场域下的审美区隔
- 西方绘画里的中国之路
- 艺术美学论
- 中西视觉艺术时空表达的对比研究
- 中国书法文化根性的超越
- 老态美与病态美
- 跨文化视角下视觉—空间智能的比较研究
- 超脱与求真:利科与刘勰的隐喻思想内涵比较研究
- 本雅明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研究
- 记忆的成形
- 身体美学视野下的苏轼艺术创造分析
- 论不可视物的来源:图画,作品中的作品
- 平行论:Michael Mann(迈克尔·曼)电影中的唯我论美学
- 艺术作品中永恒轮回的刻奇效应(选译)
- 艺术哲学论
- 哲学视阈下的文学隐喻
- 从意象和对象的区分看生命哲学与艺术哲学的本质关联
- “郭凤怡现象”之艺术哲学维度的思考
- 从对美与真善的关系的理解看中西方艺术哲学的差异
- 阴阳范畴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体现
- 语言哲学中的指称与摹状词
- 从濠梁之辩到私人语言
- 文化—生物混合体语言观的哲学思考
- 中西哲学思维方式比较视域下的审美差异
- 乔治·迪迪—于伯尔曼由政治主题引起的情感联想
- 在逻格斯与道之间,在有形与“无形”之间——西蒙娜·韦伊(S.Weil)的美学和中国思想
- 读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同情心、佛教哲学和保护生态批评家
- 关于西方绘画的五条笔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