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对《春秋》的诠释书,讲了从东周到到两汉的社会转型,也是在这个背景下政治家的思想学术有所表现。

内容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诠释以其特有的政治属性承担起了带领社会变革的重大使命。东周两汉社会转型期《春秋》诠释的活跃,正是其背后社会变革大背景下政治诉求在思想学术领域的表现。

先是,春秋战国贵族政治的崩溃在《春秋》诠释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其后,汉承秦制,“巩固、完善君主政治及与之相应的文化创建”,成为政治和思想家思考的历史命题。西汉武帝时期《公羊春秋》、宣帝时期《毂梁春秋》和成、哀以后《左传》的交相轮替,除经学内部规律使然外,都是其时政治诉求的客观反映。直到东汉建立,光武帝君主政治的再强化标志着阶级社会以来首次社会转型的完成,与之同步,《春秋》诠释也在今、古经学的激烈争斗中走向总结阶段。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绪论
  • 一、历史学:实证与诠释的双重属性
  • 二、《春秋》:诠释向度与意义呈现
  • 三、东周两汉:社会转型与经典诠释
  • 第一章 贵族政治没落与孔子“作”《春秋》
  • 第一节 礼崩乐坏与鲁史《春秋》诞生
  • 第二节 孔子“作”《春秋》与《春秋》意义呈现
  • 一、尊王尊君与政治秩序
  • 二、灾异谴告与权力约束
  • 三、倡导亲迎与伦理秩序
  • 四、“夷夏之辨”与新夷夏观的萌生
  • 第二章 君主政治确立与《春秋》意义的分化
  • 第一节 战国《春秋》诠释与三传成书
  • 一、关于三传是否为《春秋》传文
  • 二、关于三传的成书问题
  • 三、三传诠释的异与同
  • 第二节 君主政治确立与《春秋》意义分化
  • 一、《左传》的战国之“义”
  • 二、《公羊传》和《穀梁传》的战国之“义”
  • 第三章 君主政治完善与《春秋》诠释的兴盛
  • 第一节 师法、家法与西汉《春秋》经的传授
  • 一、何为师法家法
  • 二、两汉交替之际师法家法的突破与经义创新
  • 三、西汉师法家法下的《春秋》三传授受
  • 第二节 西汉政治变迁与《春秋》诠释兴盛
  • 一、武帝时期政治形势变化与《春秋》公羊学兴起
  • 二、武帝后期公羊学与政治的背反
  • 三、宣帝时期的政治风云与《穀梁春秋》的兴盛
  • 四、汉哀帝时期的政治衰败与《左传》的提倡
  • 第四章 君主政治动荡与《春秋》诠释的神秘化
  • 第一节 汉末政治危机与谶纬兴起
  • 一、西汉成、哀之际的政治危机与谶纬初兴
  • 二、王莽篡汉与谶纬盛行
  • 第二节 《春秋》的谶纬化与《春秋纬》
  • 一、纬书的起源与《春秋纬》的缘起
  • 二、《春秋纬》对《春秋》的谶纬化诠释
  • 第五章 君主政治再完善与《春秋》诠释的总结
  • 第一节 《春秋》今古文之争与郑玄遍注群经
  • 一、今、古文经与西汉末年《春秋》今、古文争端
  • 二、东汉的谶纬、反谶纬与经今、古文之争
  • 三、今、古文经的混融与郑玄遍注群经
  • 第二节 君主政治再完善与何休《春秋公羊解诂》
  • 一、君主政治体制再完善与学术一统
  • 二、何休《春秋公羊解诂》对《春秋》诠释的总结
  • 附录 西汉三传传授表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