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书看透大众心理操纵术,洞悉群体心理行为特征。

内容简介

本书细致描述了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分析了人们在群聚状态下的心理、道德、行为特征。解释了为何群体往往呈现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特点,而统治者又是如何利用群体的这些特点建立和巩固自身统治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读
  • 作者前言
  • 导言:群体的时代
  • 第一卷 群体心理
  • 第一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精神统一性的心理法则
  • 第二章 群体的情感与道德
  •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 第四章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 第一章 群体信念和意见的间接因素
  • 第二章 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 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段
  • 第四章 群体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
  • 第三卷 不同群体的分类及特点
  •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 第二章 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 第三章 刑事法庭的陪审团
  • 第四章 选民群体
  • 第五章 议会
  • 附录 论自愿为奴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8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杜绝洗脑,拨云见日。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这本书,特别适合现在看:能让我们在现在的舆论混乱中 “拨云见日”,了解 “群体” 是怎么降智和犯错的。这本书,是很多伟人的最爱。虽然带一点点过时的男权思想和居高临下,但是瑕不掩瑜。我给大家摘抄几句话,大家可以知道它的风格:1. 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 —— 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2. 群体不善推理,却又急于行动。群体只会干两种事 —— 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群体的权力令人生畏,然而有身份团体的权力更让人害怕。3. 单独一个人必须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 法律上或者道德上。但是,群体则不然,群体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群体就是责任,群体就是道德,群体就是法律,群体的行为自然是合理的。4.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5.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6. 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诱惑,也很容易抵制。但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7. 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 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8. 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一个断言越是简单明了,证据和证明看上去越贫乏,它就越有威力。一切时代的宗教书和各种法典,总是诉诸简单的断言。号召人们起来捍卫某项政治事业的政客,利用广告手段推销产品的商人,全都深知断言的价值。9. 群体精神最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服从。他们如此甘愿听从别人的意志,以至于只要有人自称是它们的主人,他们就会本能地听命于他。10. 群体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被愚蠢的洪流淹没。对群体来说,也许最不合理的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任谁都会与时俱进

      这本《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总结起来就是:群体是有共同目的的人的集合,群体智力低下,盲目而极端,保守又善变,充满原始的暴力和嗜血的欲望。这些观点我是基本赞同的,有很多例子可以支持这一点,外国有十字军东征、中世纪的宗教狂热,中国有义和团,有几十年间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和阶级迫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不过,当作者将观点推而广之,得出群众是不可靠的、民族性格是固定不变的、民主是不靠谱的、制度不分好坏等片面、冬烘、似是而非的结论时,我就难以苟同了。因为是一百多年前的作品了,以现在的标准来要求作者,确实是严苛了点。但作者的写作手法,确实是比较简单粗暴。首先,群体的概念不统一,先是有共同目的的人的集合,而后又不时变为群众和民族。一些结论是在概念的变换甚至是偷换的前提下得出的。其次,论证方式不是对实例的分析和综合,而是先给出结论,再举出例子以支持其结论,但是例子往往是孤立和断章取义的。最后,始终用非常肯定的语气作出结论和判断,并不断地重复,以此冲击读者的大脑,迫使其接受。因而,这不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而是鼓吹和宣传一种观念的手册,所用的手法正是作者在书中所说的,要想让群众接受一种观点,必须要直接、简明,并且要断言和重复。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群体

        群体心理如何形成?三个成因:第一, 责任感的消失。在群体中,你无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粉丝聚众去某大学给偶像过生日,不对事件做评判。组织者,参与者是谁?最终只会有个符号性的称谓,只知道必定有个组织者,却无人可以为结果负责,这便是群体心理形成的特征了。我就算再喜欢一个人,也绝不敢一个人站在大马路上喊 “XX!你是最棒的!!我爱你!!!” 要是一百人呢?一千人呢?一万人??额…… 我可能还是不敢,可能我这辈子都没有做粉丝的命了吧…… 第二, 人传人现象。双 11 多少人倒在了消费主义的裙下(包括我),望着一堆暂时用不上的东西,你苦笑道:“又让马云刘强东给忽悠了。算了,反正被忽悠的也不是我一个。” 双十一买东西,真的是因为便宜吗?或许第一年你能 “沾点便宜”,都这么多年了,卫生纸中圈越来愈大,袜子越来越薄,还没教会我们怎么做人吗?但,看看身边的人买的如火如荼,你又再次拿起了手机,徜徉在数学与返券的知识海洋中。突然翻到服装鞋帽板块,迅速拨打了母上大人的电话:“你是不是想买双鞋来着?有个 600 返 300 的……” 第三, 容易被暗示。这里的暗示与 PUA 有些相似。区别在于长期存在于某个心理群体中,个人很容易被带入一种失去个人人格意识的状态,而对暗示者惟命是从。具体的表现是:“我是谁不重要。我是 XX 的谁才是最重要的。” 你会容易听到这样的言论:“姐妹们,XX 只剩下我们了。”“XX 要是完了,我们也完了。” 似乎命运已被完全捆绑。我不建议用 “脑残 “去形容他们,因为他们是无意识的,他们单纯的这么认为。你去跟他们谈理性,你或许才是真正的” 脑残 “。不要刻意强调”XX 必糊 “,那只会成为暗示者的帮手。你只需要跟他们说:” 你们的哥哥很努力,只要努力,路人的眼光是雪亮的,他就不会糊。“不要与被暗示者正面为敌,因为我们对被催眠的人能爆发出的力量一无所知……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6条书评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