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刘震云经典调查体小说。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家刘震云的中篇调查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饥饿的故事。

一九四二年,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河南大旱,三千万民众离乡背井去陕西逃荒。“我”重温那段历史,采访了“我姥娘”“我花生二舅”,跟随他们的记忆,记录了那场几乎已被这个民族淡忘的灾难。

小说出版后,王朔几次力荐冯小刚拍成电影,然而从小说到电影,立项、驳回、修改、再立项……经历了十九年的艰辛,《一九四二》才得以公映。剧本中,刘震云以地主老范、长工栓柱、佃户瞎鹿与媳妇花枝一家等灾民的逃荒之路为主线,以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等人的四处斡旋、蒋介石国民政府的不堪境况为副线,比小说更立体生动地再现了河南天灾时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态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刘震云
  • 序 不堪回首 天道酬勤
  • 小说 温故一九四二
  • 附录
  • 电影剧本 一九四二
  • 附录 刘震云作品中文版目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7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只有河南

    《只有河南 - 戏剧幻城》的主题剧场讲的就是 “粮食” 问题,“民以食为天”,50 年前北京人见面的问候语还是 “吃了吗?”,1980 年以后出生的人很难有饥饿的记忆,流行的是减肥和 “轻断食”。作者刘震云(1958 年),他应该是想写他童年的饥饿,可他很鸡贼的往前写 1942 年的大饥荒,这场灾难是由 1942 年的旱灾和 1943 年的蝗灾造成的,救援不力和雪上加霜是因战争的混乱、交通网络的破坏,以及日军征用商船而加剧。本书篇幅不长,内容也因为冯导的电影《一九四二》广为传播,但作者身为河南文联主席书写的角度还是有问题,没有展现饥荒前日军对洛阳和郑州的大轰炸,38 年国民党掘开黄河大提,造成大面积粮食被淹,而蝗灾也是由此造成,今年乌克兰蝗灾就是因为 2 年前卡霍夫大坝的炸毁,这场灾难造成河南 300 万人的死亡,还有 300 万的难民。作者控诉果党的救灾不利和贪腐当然是正确的,河南地区国民党军队的溃败,书中被地方人民缴械的正是国民党的队伍,民间流传的 “水旱蝗汤” 的灾难根由的,汤就是国民党汤恩伯嫡系部队,本书还曲笔写日本给灾民发粮,就凸显作者对 “暴政 “的仇恨,日本侵略造成中国人民死伤 3500 万人,这才是这场灾难最大的原因。而全书只字不提在河南地区主要的共产党领导的杭日斗争,也正因为国民党政府和日本人的暴政,才造就共产党太行、太岳、冀鲁豫、豫皖苏、豫鄂边及豫西六大抗日根据地,到 1945 年八路军和新四军控制了河南 76% 的国土。经过 80 多年,看今天加沙被饿死的儿童,没见这些知识分子发声,反而跟随美以的口径,认为在加沙的种族灭绝是因为哈马斯的裹挟,那么日本蘑菇蛋下的冤魂也是罪有应得了。这本书我很早就看过,今天翻出来也是发觉作者的《故乡天下黄花》系列都下架了,我不意外,也更能体会小崔的抑郁了。2025 年 #306

      3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阅读完这部小说,感慨颇深。作者通过独立书店的经营者、读者以及各种文化人物的交往,勾勒出那个时代的文化境况和人们的精神追求。他们在传统价值观和现代思潮之间摇摆不定,力图寻找一种导向,这种探求精神追求的态度让人深思。在小说中,也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以及时代的变迁。每个人物在故事中都有自己的命运和故事,展现了个体在宏大历史浪潮中的微妙关系。通过这些故事,我对于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温故一九四二》是部优秀之作,通过对当时时代的描写,让人深切感受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风貌。阅读完这部小说,我对于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时代和文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历史中发现的作家。

        当年在了解抗战历史时无意中在衍生阅读中的只有这样一位作家写过一本小书讲述河南饥荒的原因。就去读了,才知道冯小刚的电影《手机》都是他的作品改编的,于是开启了刘震云的阅读。《温故 1942》是刘震云聚焦 1942 年河南大饥荒的纪实文学作品,核心思想在于揭露灾难背后的人性褶皱与社会肌理。书中以 “灾荒 = 自然灾难 + 人祸” 为切入点,通过幸存者口述、历史档案与文学想象的交织,撕开战争背景下国民政府的腐败麻木、官僚体系的低效推诿,以及饥荒中民众为生存展现的挣扎与异化。作者以冷峻笔触追问:当粮食成为权力博弈的筹码,当生存需求突破道德底线,个体命运与时代巨轮如何碰撞出血色真相?写作上,作品采用 “非虚构 + 复调叙事” 手法,在历史考据与个体记忆间搭建对话空间,既具史料的沉重质感,又以文学性消解纪实的冰冷。大量留白与反讽贯穿始终,如将 “吃树皮” 与 “官场宴饮” 并置,以荒诞对比叩击体制之弊,最终升华为对历史遗忘的警示 —— 温故的本质,是让苦难成为照见现实的镜子。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34条书评

        出版方

        长江新世纪

        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秉承“做人、做书”的经营理念,在出版界传奇组合——金丽红、黎波的引领下,致力于畅销书的策划、出版和发行,是《狼图腾》《一句顶一万句》《白说》《姥姥语录》等多种单品图书销量冠军的保持者。 2020年以来,公司开始由传统出版商向服务型内容生产商转型。在继续打造纸质精品的同时,启动了跨媒体内容生产,包括影视、数字、融媒体、NFT等多种内容领域,为产业发展创立了新的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