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用数据说话,别让“气候焦虑”绑架你。

内容简介

“汹涌的海平面正在淹没海岸。”“飓风和龙卷风正变得更加猛烈和频繁。”“气候变化将是一场经济灾难。”

你已经听说了这些都是“事实”。但根据科学研究,所有这些说法都具有极大的误导性。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媒体、政治家和其他知名人士都宣称“科学已是定论”。事实上,从研究到报道再到大众媒体充斥了被误解和错误的信息。核心问题——气候如何应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它将带来什么冲击——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解答。气候正在变化,但其原因和变化方式并不像你所相信的那样明确。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理解气候科学的不确定性
  • 对本书的评价
  • 导言
  • 第一部分 科学
  • 第一章 关于气候变暖,我们知道什么?
  • 第二章 微弱的人类影响
  • 第三章 排放解释及外推
  • 第四章 许多混乱模型
  • 第五章 炒作“热度”
  • 第六章 风暴恐惧
  • 第七章 降水风险
  • 第八章 海平面恐慌
  • 第九章 不存在的大灾难
  • 第十章 谁破坏了“科学”,以及为什么?
  • 第十一章 修复破碎的科学
  • 第二部分 应对
  • 第十二章 无碳的幻影
  • 第十三章 美国能如愿以偿吗?
  • 第十四章 备用计划
  • 结语
  • 鸣谢
  • 关于作者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气候变化的科学真相与理性思考

    看过这本气候科普著作后,让我对于地球温室效应的擔忧缓解了不少。作者以独特的科学视角,通过严谨的变量控制分析,揭示了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在气候变迁中的复杂互动。书中特别提到,人类排放的气溶胶与滥伐森林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如牧场取代森林),意外提升了地球的反照率,这种降温效应竟能抵消约半数温室气体造成的升温影响。这一颠覆性发现,既展现了人类活动的双重效应,也提示我们需更全面地理解气候系统的复杂性。该书因挑战传统认知引发争议,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其英文版的书评呈现两极分化,部分批评者指责其 "为气候否定论者递刀子",认为存在误导性偏见;但也有评论肯定其科学普及价值。面对学术界的观点碰撞,普通读者该如何抉择?作者倡导的科学精神给出了答案:真正的科学应建立在诚信基础上,既要呈现事实,更要明确标注事实的确定性等级,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这种严谨态度,恰与推销商品时的夸大其词形成鲜明对比。书中最终传递的核心信息值得深思:气候政策制定需要保持审慎态度。在科学家各执一词的背景下,理性决策应建立在兼听则明的基础上,既承认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也避免陷入非黑即白的极端论断。这种平衡视角,或许正是缓解气候焦虑的关键 —— 当我们理解气候系统的复杂性,便能在行动中保持理性与希望。

      转发
      1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