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4千字
                       字数
                        2019-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在概述西方文化文学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古希腊文学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
内容简介
本书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凸显西方文学的文化传统,在社会与文化语境中,按照“时代一文化文学”的逻辑观照每一时期的文学创作。
二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多元的解读,引发学生阅读作品的兴趣、教会学生解读作品的方法。
三是增设“影视作品改编”部分,介绍西方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情况,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解读作品。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西方文化与文学概论
 - 第一节 欧洲文学史中的“两希”文学传统
 - 第二节 欧洲文学发展中的“两希变奏”
 - 第三节 西方文学史的学习方法与基本书目
 - 第二章 古希腊文学
 - 第一节 古希腊社会与文化背景
 - 第二节 古希腊文学概述
 - 第三节 古希腊作家作品
 - 第四节 古希腊文学中的跨文体实践
 - 第三章 古罗马文学
 - 第一节 古罗马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 第二节 古罗马文学概述
 - 第三节 古罗马文学作家与作品
 - 第四节 古罗马文学中的跨文体实践
 - 第四章 中世纪文学
 - 第一节 中世纪社会与文化背景
 - 第二节 中世纪文学概述
 - 第三节 中世纪作家作品
 - 第四节 中世纪文学中的跨文体实践
 - 第五章 文艺复兴文学
 -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社会与文化背景
 - 第二节 文艺复兴文学概况
 -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作家与作品(一):薄伽丘《十日谈》、拉伯雷《巨人传》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 第四节 文艺复兴时期作家与作品(二):莎士比亚与四大悲剧
 - 第五节 文艺复兴文学中的跨文体实践
 - 第六章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 第一节 17世纪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 第二节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概况
 - 第三节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作家与作品:莫里哀《伪君子》
 - 第四节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中的跨文体实践
 - 第七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 第一节 18世纪社会与文化背景
 - 第二节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概况
 - 第三节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作家与作品(一):卢梭与《新爱洛伊丝》《爱弥儿》《忏悔录》
 - 第四节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作家与作品(二):歌德与《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 第五节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中的跨文体实践
 - 第八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 第一节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 第二节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概况
 - 第三节 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与作品(一):拜伦的《唐璜》
 - 第四节 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与作品(二):麦尔维尔的《白鲸》
 - 第五节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跨文体实践
 - 第九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 第一节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 第二节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况
 - 第三节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与作品(一):司汤达的《红与黑》
 - 第四节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与作品(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 第五节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与作品(三):狄更斯的《双城记》
 - 第六节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与作品(四):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 第七节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的跨文体实践
 - 附录:西方文明史发展历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