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14-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法学教育研究:高等、职业、普法及法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报告把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分为四个部分,即高等法学教育、职业法学教育、普法教育和法学研究,各个部分分别研究它们的历史沿革、组织机构、人员构成、职能活动。
目录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出版说明
- 前言
- Abstract
- 导论:中国的法学教育与研究——发展、问题与反思
- 一、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种类
- 二、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发展
- 三、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反思
- 第一篇 高等法学教育
- 第一章 中国高等法学教育概述
- 第一节 基本框架与功能
- 一、基本框架
- 二、中国法学教育的基本功能
- 第二节 基本理念、宗旨与法学教育改革的最新探索
- 一、基本理念
- 二、根本宗旨
- 三、法学教育改革的进展
- 第二章 新中国高等法学教育的历史沿革
- 第一节 形成初创阶段(1949—1956年)
- 一、以苏联为范本建立新中国的高等法学教育
- 二、政法院系调整
- 三、法学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的发展
- 四、形成初创阶段的成就
- 第二节 停滞挫折阶段(1957—1976年)
- 一、曲折动荡时期(1957—1965年)
- 二、摧残破坏时期(1966—1976年)
- 第三节 恢复发展阶段(1977—1991年)
- 一、恢复重建时期(1977—1983年)
- 二、调整发展时期(1984—1991年)
- 第四节 改革发展阶段(一)(1992—2005年)
- 一、在法学教育培养目标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 二、在协调办学规模与教育质量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 三、在调整法学教育的层次结构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 四、招生、分配体制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 五、高校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 六、专业设置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 七、师资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 八、课程设置与教材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 九、科研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 十、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 第五节 改革发展阶段(二)(2006年至今)
- 一、法学专业点数及师资情况
- 三、最新发展: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 四、首次入选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 第三章 高等法学教育:分布、学生和师资
- 第一节 大法学与小法学
- 一、大法学和小法学规模的对照
- 二、普通高校成人专科的对照
- 三、普通高校成人本科的对照
- 四、普通高校普通专科的对照
- 五、普通高校普通本科的对照
- 八、大小法学学生综合情况
- 九、师资情况:一个逻辑推论
- 十、小结
- 第二节 法学院校的种类和分布
- 一、成人专科法学院校
- 二、成人本科法学院校
- 三、普通专科法学院校
- 四、普通本科法学院校
- 五、普通硕士法学院校
- 六、普通博士法学院校
- 七、小结
- 第三节 学生
- 一、普通高校成人专科法学类学生培养状况
- 二、普通高校成人本科法学类学生培养状况
- 三、普通高校普通专科法学类学生培养状况
- 四、普通高校普通本科法学类学生培养状况
- 五、普通高校普通硕士法学类学生培养状况
- 六、普通高校普通博士法学类学生培养状况
- 第四节 师资
- 一、全国普通高校法学专任教师状况
- 二、全国普通高校法学专任教师区域分布现状
- 三、全国普通高校法学专任教师隶属关系分布现状
- 附录1 2012年全国普通本科法学专业布点明细
- 附录2 全国普通高校普通硕士、博士法学类学生培养状况
- 第四章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以卓越法律人才基地院校法学本科为对象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 第三节 培养目标比较
- 一、各院校培养目标基础关键词
- 二、各院校培养目标描述
- 三、各个院校培养目标分析
- 第四节 总体学分结构
- 一、各院校总体学分要求数据
- 二、各院校总学分基础数据说明
- 三、各院校总学分基础数据分析
- 第五节 总体学时结构
- 一、各院校总体学时要求数据
- 二、各院校总学时基础数据说明
- 三、各院校总学时基础数据分析
- 第六节 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比较
- 一、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
- 二、实践教学环节基本内容
- 三、各院校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 四、实践教学课时
- 第五章 法学教育评估及其指标体系的完善
- 第一节 概述
- 一、问题的提出及回应
- 二、理论及历史
- 三、基本原则及重要意义
- 第二节 主客观指标视角的宏观建构
- 一、主观指标
- 二、客观指标
- 三、小结
- 第三节 启示与思考
- 一、要兼顾法学教育的特殊性
- 二、法学教育评估要立足中国本土
- 三、由综合评估向立体评估延伸
- 四、民主指标需要更多的公众参与
- 五、元评估:对评估的再评估
- 第二篇 职业法学教育
- 第六章 法官教育培训
- 第一节 法官教育培训的历史发展
- 一、大专学历教育和普及性培训时期
- 二、知识讲授和职业性培训时期
- 三、能力提升和专业化培训时期
- 四、取得的主要成绩
- 第二节 法官培训的类型
- 一、任职培训
- 二、晋级培训
- 三、续职培训
- 四、预备法官培训
- 第三节 法官教育培训机构的设置和任务
- 一、国家法官学院的设置与任务
- 二、省级法官培训机构的设置与任务
- 三、地、市级法官培训机构的设置与任务
- 四、法官教育培训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 第四节 法官教育培训的师资建设
- 一、培训师资建设现状与问题
- 二、我国法官教育培训师资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三、深化专职教师的养成制度
- 第七章 检察官教育培训
- 第一节 检察官培训的历史沿革
- 一、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教育培训制度(1978—1990年)
- 二、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并重的教育培训制度(1991—2000年)
- 三、以素质能力培训为主的教育培训制度(2001—2010年)
- 第二节 检察官培训的机构设置
- 第三节 检察官培训的师资
- 第四节 检察官培训的对象及内容
- 一、检察官培训的对象
- 二、检察官培训的内容
- 第五节 检察官培训的课程、教材与培训方式
- 一、检察官培训的课程、教材
- 二、检察官培训的方式
- 第六节 检察官培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 一、中国检察教育培训制度存在的问题
- 二、改进检察官教育培训的对策
- 第八章 律师职业培训
- 第一节 我国律师业务培训发展历程
- 第二节 我国律师培训机构
- 一、律师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机关
- 二、律师培训机构
- 三、律师培训机构的内设部门
- 第三节 我国律师培训的规章制度、内容和方式
- 一、我国律师培训的规章制度
- 二、我国律师培训的主要内容
- 三、我国律师培训的主要方式
- 第四节 实习律师制度
- 一、集中培训
- 二、实务训练
- 三、实习考核
- 四、实习监督
- 第五节 我国律师队伍培训基本情况
- 一、我国律师队伍建设情况
- 二、我国实习律师培训开展情况
- 三、我国律师在职培训开展情况
- 四、我国律师行业党的建设
- 五、学院培训
- 第六节 我国律师职业培训的问题与对策
- 一、关于实习律师制度
- 二、关于律师继续教育制度
- 第三篇 普法教育
- 第九章 普法宣传教育
- 第一节 普及法律常识教育
- 一、法制的启蒙:“一五”普法
- 二、法制宣传的深入:“二五”普法
- 三、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三五”普法
- 四、从法律意识的提高到法律素质的提高:“四五”普法
- 五、和谐社会的法治环境建设:“五五”普法
- 六、加快建设:正在实施中的“六五”普法
- 第二节 中央政治局领导集体学习法律
- 一、中央政治局领导集体学习制度的建立
- 二、中共中央举办法制讲座的历史发展
- 三、中共中央举办法制讲座的成效
- 第三节 “双百”活动
- 一、历年“双百”活动基本情况
- 二、“双百”活动的不足之处
- 第四篇 法学研究
- 第十章 法学研究
- 第一节 历史发展
-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法学研究的发展
- 二、1949—1957年:法学研究初步发展期
- 三、1957—1976年:挫折停滞期
- 四、1976年至今:恢复发展期
- 第二节 研究机构
- 一、社会科学院系统
- 二、国家机关系统
- 三、高校系统
- 四、中国法学会
- 五、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 第三节 研究成果与学术交流
- 一、研究成果
- 二、学术交流
- 第四节 研究项目与经费状况
- 一、研究项目
- 二、经费状况
- 三、差序格局与变化趋势
- 第五节 奖励与评价
- 一、奖励项目及机制
- 二、评估机制及实践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