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得到独家首发】从亚历山大里亚到撒马尔罕——希腊化城市与丝路重镇。

内容简介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以希腊联军统帅的身份,发动了对东邻波斯帝国的征服。经过十年征战,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从东地中海到印度河的广大区域都处在他的统治之下。

亚历山大一路上建立了很多希腊式的城市,推行希腊式的政治制度、文化和生活方式。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猝然离世,这个帝国迅速土崩瓦解,被他的部将瓜分,最终形成了三个希腊化王国,希腊—马其顿人对东方的统治得以延续,并由此形成了“希腊化世界”。

在广袤的区域内,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长期接触,相互适应、相互融合,从而孕育了“希腊化文明”。存续时间,大致开始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结束于公元前后,时间上大致对应于中国的战国后期至西汉时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对抗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张骞历尽千辛万苦,十年之后到达中亚,这一“凿空”之举标志着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从表面看,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似乎是两个互不相干的研究领域,但事实上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系列立足全球史视角,聚焦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关系,以希腊化城市、钱币、艺术向丝路重镇、钱币和艺术的转化演变作为研究重点,展现上下千年间欧亚非大陆上东西方诸文明交流互鉴的壮阔图景,揭示了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在时间与空间、形式与内涵、交流与融合、历史与现实等多方面的联系。

本书为《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系列第二卷。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撰分工
  • 导言
  • 总论
  • 古代巴克特里亚史概略
  • 丝绸之路与希腊化城市
  • 第一编 希腊化城市的建立
  • 第一章 亚历山大及其继业者在希腊化世界西部的建城活动
  • 第一节 亚历山大的建城背景与早期实践
  • 第二节 亚历山大继业者在东地中海地区的建城活动
  • 第三节 塞琉古王朝在叙利亚—两河一线的建城活动
  • 结语
  • 第二章 亚历山大与塞琉古王国在希腊化世界东部的建城活动
  • 第一节 亚历山大在远东的建城活动
  • 第二节 塞琉古王国在远东地区的建城活动
  • 结语
  • 第三章 帕加马王国的建城活动
  • 第一节 帕加马城——希腊化世界著名文化中心之一
  • 第二节 阿塔卢斯王朝的新建城市
  • 结语
  • 第四章 中亚和印度西北部希腊化城市的新建与发展
  • 第一节 中亚的主要希腊化城市
  • 第二节 印度西北部的主要希腊化城市
  • 结语
  • 第二编 希腊化城市的总体特征及其发展演变
  • 第五章 希腊化城市的总体特征
  • 第一节 希腊化城市的类别
  • 第二节 希腊化城市的市政制度、建筑布局
  • 结语
  • 第六章 希腊化城市的发展演变
  • 第一节 政局变动与城市兴衰
  • 第二节 商路变迁与城市兴衰
  • 第三节 张骞西域见闻中的希腊化城市
  • 结语
  • 第三编 希腊化城市向丝路城市的转化(公元前2—公元3世纪)
  • 第七章 月氏、贵霜时期的希腊式城市遗存
  • 第一节 原有的希腊化城市
  • 第二节 新建或改建城市中的希腊化因素
  • 结语
  • 第八章 帕提亚帝国时期的希腊化城市
  • 第一节 帕提亚帝国境内的主要希腊化城市
  • 第二节 帕提亚城市的希腊化建筑因素
  • 结语
  • 第九章 索格底亚那城市的希腊化文化特征
  • 第一节 希腊化文化影响下的索格底亚那原有城市
  • 第二节 希腊化时期新建城市的希腊化特征
  • 第三节 后希腊化时期索格底亚那新建城市的希腊化特征
  • 结语
  • 第十章 罗马治下小亚与“黎凡特”地区希腊式城市的发展
  • 第一节 小亚地区
  • 第二节 “黎凡特”地区
  • 结语
  • 第十一章 罗马—埃及地区的希腊式城市与海上丝绸之路
  • 第一节 亚历山大里亚
  • 第二节 红海地区的港口城市
  • 结语
  • 第四编 原希腊式城市与古代晚期丝路重镇(公元3—7世纪)
  • 第十二章 东地中海地区希腊化—丝路城市的变迁
  • 第一节 商旅路线的转变和商旅城市的兴衰
  • 第二节 罗马—拜占庭时期的原希腊化城市
  • 结语
  • 第十三章 希腊化遗产对萨珊波斯帝国城市的影响
  • 第一节 比沙普尔
  • 第二节 泰西封
  • 结语
  • 附录
  • 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化运动
  • 阿伊·哈努姆遗址与东西方诸文明的互动
  • 图片目录
  • 译名表
  • 缩略语表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