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基于性别刻板印象而产生的不公偏见,这本书可以帮你回应。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有关女性存在的新科学,旨在通过还原生命科学领域性别研究的基本路径,揭示出人们对性别(尤其女性)的刻板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性别差异带来的社会差异使女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次等地位,时至今日,在非洲等一些落后地区女性的基本生存状态仍然令人堪忧。人们普遍认为,她们体格虚弱、思想软弱,她们只是男性的附属品。连达尔文也声称女性处于进化的较低阶段。

在科学研究领域,科学家们(主要是男性)不断发现所谓新的证据来支持这种既有主张。从智力到情感,从认知到行为,科学在不断地告诉我们,男人和女人是根本不同的。

但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一波巨大的研究浪潮如今正在刷新我们的固有偏见。两性之间的差异正在被重新定义。

本书作者安吉拉·赛尼将一系列令人着迷且极其必要的关于女性的新科学知识编织在一起,揭示女性的身体和思想是如何被重新发现的。她结合生物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人类学中的性别研究,探索了更加深层的个人和社会意义。

与此同时,作者以一种较为中立的科学表述向读者还原性别研究在科学领域的困难之处,借此传达出克制且理性的科学态度,这也是所有科普作品应有的价值内涵。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 第一章 女性逊色于男性
  • 第二章 女人更容易生病,但比男人活得更久
  • 第三章 生而不同
  • 第四章 女性大脑中缺失的五盎司
  • 第五章 女性的工作
  • 第六章 挑剔而不忠贞
  • 第七章 为什么要由男人统治
  • 第八章 不死老妪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8
2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由于民众对诸多女性议题的密切关注和讨论,以及这些关注对现实事件的直接影响,这一年也被部分网友视为中国本土性别平等运动中 “女权主义觉醒的元年”。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国内对性别议题的讨论始终处于相当混乱,甚至话语极度分裂的状态。这一方面是由于争论各方在性别观念和立场上的巨大分歧;另一方面,源自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并未给中国的现实讨论提供一套足够客观、融贯的基本概念框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逊色:科学对女性做错了什么

      1893 年以前的女性是怎样,这里并没有提,从获得同样的工作机会,和同样的工作环境;再到投票权;目前存在的工作中歧视,待遇歧视…… 女性,似乎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庆幸,拥有现在的生活,也希望对于女性的打开方式可以更加客观与公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存在性别刻板印象不奇怪,只是不知道科学在面对两性问题时,也是有失公允的。书中揭露了医学、心理学等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固有偏见,以及由此导致的不良后果,这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重庆大学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9大教材出版中心之一,是教育部直属的“985”“211”全国重点大学出版社,入选“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是国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依托历史久远的“双一流”综合性高等学府重庆大学的学科优势,在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发展壮大,在艰苦中创业,在改革中奋进,在竞争中发展,形成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