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封面文章《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采访首席科学家袁为民》。

内容简介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专项二期项目。它的科学载荷包括一台宽视场软X射线望远镜WXT和一台后随观测X射线望远镜FXT,旨在发现和探索宇宙中的X射线暂现源和爆发天体。

封面图片显示两个互相绕转的大质量致密天体,它们的并合事件是该卫星的探测目标。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2021年9月重要天象预告
  • 观星小提示 金星观测季来了
  • 2021年9月星空
  • 大美建筑 奇妙展陈 卓越馆藏——上海天文馆全新亮相
  •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上)——采访首席科学家袁为民
  • 祝融火星初体验
  • 第九行星谜团
  • 流浪天体的纷繁世界
  • 哈勃照片色彩之谜
  • 双语天文故事 拿什么命名你,我的星空
  • 同好摄影
  • 太阳窄带摄影的创作与后期处理
  • 二十八宿探源
  • 两汉时期测定二十四节气所在日的天文学方法
  • 鸟儿装点夜空(上)——古典星图中的鸟
  • 行星地表特征的命名法则
  • 全国“天象”大收集(6) 奇特的“狗啃云”
  • 天文史上的8月
  • 8月书单 天文新书推荐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任性的卫星

    任性的卫星如果行星能去流浪,那它们的卫星呢?在恒星系统中,对流浪卫星的搜寻业已开始。这些卫星先前绕着行星运动,但由于某些原因挣脱了行星的引力束缚,进入了独立于其原始宿主行星且环绕恒星公转的轨道。由于太阳系外卫星的数目应该会远超行星,因此存在流浪卫星的可能性极高。但要想探测到它们,就算是对下一代技术手段而言也极为困难。目前对流浪卫星的认识都来自于理论模型。计算机模拟显示,在宿主行星与其宿主恒星的剧烈相互作用下,会形成流浪行星。热类木星会螺旋着向内运动靠近其宿主恒星,其轨道半径尚不足水星轨道的大小。随着它不断接近其宿主恒星,潮汐力就会开始撕扯它。在引力和摩擦力复杂的共同作用下,行星的潮汐隆起会降低它的自转速度,但却会抬高它周围卫星的轨道。随着卫星轨道的升高,行星和卫星间的束缚力就会减小,直至宿主恒星的引力把这颗卫星从行星旁剥离。当这样一颗巨行星及其卫星所围绕的宿主恒星隶属于一个双星系统时,被剥离出来的卫星就有可能会成为一颗流浪卫星。第二颗恒星的引力会把行星推到一条大偏心率轨道上,把它送到非常靠近其宿主恒星的地方,由此卫星会在恒星的引力作用下脱离行星的束缚,进入一条独立的星周轨道。研究显示在这个过程中大约仅有 10% 的卫星能存活下来,其余的会飞入恒星、撞上行星或者被恒星的辐射气化,留下一个由尘埃、气体和残骸构成的环。这些残骸环会不断地使得其宿主恒星的视亮度变暗。没有成功逃逸而被摧毁的卫星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太阳系外行星会拥有几十道光环。这些现象几乎无疑都会发生,但问题是它们的发生率是否足以产生能被现有仪器设备探测到的事件。到目前为止,这些残骸环也许是推测流浪卫星存在的最佳机会。毕竟,就算在某颗恒星周围发现了流浪卫星,也很难把它和普通行星区分开。这个问题还没有被审慎地研究过,也许天文学家将来会在不知情的状态下寻找到这些流浪卫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用宇宙的视角来看待事物,鼓励我们,特别是年轻人拥有好奇心,独立思考,从而产生出怀疑主义的 “灵魂” 和自由探索的 “精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精彩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于 1981年10月, 已于2010年度转制为企业,成立“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出资人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综合性的科技出版社,也是北京市科普传媒基地。 本社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坚持“传播科技知识,创造精彩生活”的方针,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为目标,出版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科普、少儿、生活、文化教育、大众社科类图书及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