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2千字
字数
2022-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际著名种族理论家保罗·吉尔罗伊的经典作品,也是重塑了黑人文化研究领域的里程碑之作。
内容简介
作者充分运用和发展“黑色大西洋”概念,将其作为一个历史场域、一个分析单位、一种理论视角,追溯了黑人在非洲、美洲和欧洲间的迁移过程,深入分析了黑人离散对黑人文化自身以及西方现代性的影响,将黑人从现代性话语的边缘挪至中心。
吉尔罗伊认为,无论是在奴隶制还是后奴隶制时期,黑人都不是无力的受害者,他们有自身的能动性和完整的思想文化史。大西洋内的离散之旅,赋予了黑人文化不同于其源头的特性,它不完全从属于非洲或西方,但又融合了非洲和西方,以此种二元化、双重性的方式,黑人成为西方现代性独特的建构者,其经济、政治、文化实践也是现代历史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文版序
- 前言
- 第一章 作为一种现代性的反文化的黑色大西洋
- 书面的文化研究
- 马丁·德拉尼和父国的建立
- 黑人政治与现代性
- 第二章 男主人、女主人、奴隶和现代性的二律背反
- 奴隶制和启蒙计划
- 黑人习语中的主人和奴隶
- 第三章 “奴役中诞生的珍珠”:黑人音乐和本真性的政治
- 英国黑人
- 欢庆歌咏队和跨大西洋的路径
- 音乐批评和种族本真性的政治
- 灵魂乐和反—反本质主义的形成
- 数字仿真时代的一些黑人艺术品
- 过去和现在的黑人青少年
- 第四章 “鼓舞疲惫的旅客”:W. E. B.杜波依斯、德国和(非)定居的政治
- 现代性、恐怖和运动
- 思考《黑人的灵魂》
- 第五章 “没有眼泪的慰藉”:理查德·赖特、法国以及共同体的矛盾
- 种族写作和种族批判
- 赖特的现代性理论
- 男性气质、厌女症和种族共同体的限制
- 第六章 “不是一个能传下去的故事”:鲜活记忆与奴隶崇高
- 什么时间?国家时间!
- 爱情战争与性的治愈:一种有关臣属的替代性诗学
- 以色列的孩子还是法老的孩子?
- 黑人文化和不可言喻的恐怖
- 致谢
- 索引
-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6月,是以出版整理、研究传统文化和艺术类图书为主的专业出版社。 建社以来,曾影印出版了《申报》、《良友画报》、《道藏》、《四部丛刊》、《明实录》、《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民国丛书》等一系列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大部头出版物,在读者中有一定的声誉。 20世纪90年代,出版社着力调整出版结构,逐步将重点转向历史记述和美术。共有80余种图书获国际、国家各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