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讨中国创新人才的发展之路。

内容简介

创新人才培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也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本书围绕中国创新人才培育途径与模式,采用文献调研、政策挖掘、国别比较与综合评价等多维度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全球16个创新型国家创新人才培育的模式和特点,量化分析了中国创新人才培育的优势与差距,提出面向未来的中国创新人才培育的行动建议。

本书适合创新人才培育与管理、教育科技与政策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员阅读,也可供从事人才科学管理与政策制定工作的政府公务人员、管理人员与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创新人才培育研究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人才分类及人才分类培育理论
  • 一、人才分类
  • 二、人才分类培育
  • 第二节 创新人才的概念、内涵、特征、分类
  • 一、创新人才的概念
  • 二、创新人才的内涵
  • 三、创新人才的特征
  • 四、创新人才的分类
  • 五、科技创新人才
  • 第三节 创新人才培育过程及规律
  • 一、创新人才培育过程
  • 二、创新人才培育规律
  • 第四节 创新人才培育途径及模式
  • 一、创新人才培育途径
  • 二、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 第五节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国家创新能力评估
  • 第一节 创新人才培育与创新国家建设的关系
  • 一、创新人才是创新国家建设的第一资源
  • 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育
  • 三、面向2035的创新人才培育
  • 第二节 国内外创新能力综合对比分析
  • 一、国家创新能力评价实践广泛开展,其结果作为制定创新政策的重要依据
  • 二、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比
  • 三、国家创新能力评价结果
  • 四、创新人才的监测与评价是创新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
  • 第三节 创新人才培育评价指标体系
  • 一、创新人才培育评价原则
  • 二、人才相关指标的选取
  • 三、指标说明
  • 四、指标处理及计算方法
  • 第四节 创新人才培育评价结果分析
  • 一、教育水平
  • 二、人才产出
  • 三、培育投入
  • 四、创新成果
  • 五、创新人才培育评价综合指数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主要创新国家人才培育模式分析
  • 第一节 美国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 一、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评述
  • 二、创新文化背景
  • 三、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
  • 四、人才培育教育体制与机制
  • 五、创新人才培育特色与优势
  • 第二节 日本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 一、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评述
  • 二、创新文化背景
  • 三、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
  • 四、人才培育教育体制与机制
  • 五、创新人才培育特色与优势
  • 第三节 德国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 一、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评述
  • 二、创新文化背景
  • 三、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
  • 四、人才培育教育体制与机制
  • 五、创新人才培育特色与优势
  • 第四节 瑞士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 一、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评述
  • 二、创新文化背景
  • 三、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
  • 四、人才培育教育体制与机制
  • 五、创新人才培育特色与优势
  • 第五节 以色列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 一、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评述
  • 二、创新文化背景
  • 三、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
  • 四、人才培育教育体制与机制
  • 五、创新人才培育特色与优势
  • 第六节 丹麦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 一、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评述
  • 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关键指标
  • 三、创新文化背景
  • 四、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
  • 五、人才培养教育体制、机制及措施
  • 六、创新人才培育特色与优势
  • 第七节 新加坡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 一、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评述
  • 二、创新文化背景
  • 三、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
  • 四、人才培育教育体制与机制
  • 五、创新人才培育特色与优势
  • 第八节 芬兰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 一、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评述
  • 二、创新文化背景
  • 三、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
  • 四、人才培育教育体制与机制
  • 五、创新人才培育特色与优势
  • 第九节 英国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 一、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评述
  • 二、创新文化背景
  • 三、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
  • 四、人才培育教育体制与机制
  • 五、创新人才培育特色与优势
  • 第十节 法国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 一、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评述
  • 二、创新文化背景
  • 三、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
  • 四、人才培养教育体制、机制及措施
  • 五、创新人才培育特色与优势
  • 第十一节 韩国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 一、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评述
  • 二、创新文化背景
  • 三、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
  • 四、人才培育教育体制与机制
  • 五、创新人才培育特色与优势
  • 第十二节 瑞典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 一、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评述
  • 二、创新文化背景
  • 三、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
  • 四、人才培养教育体制与机制
  • 五、创新人才培育特色与优势
  • 第十三节 荷兰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 一、荷兰科技创新总体能力评述
  • 二、创新文化背景
  • 三、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
  • 四、人才培养教育体制与机制
  • 五、创新人才培育特色与优势
  • 第十四节 奥地利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 一、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评述
  • 二、创新文化背景
  • 三、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
  • 四、人才培育教育体制与机制
  • 五、创新人才培育特色与优势
  • 第十五节 挪威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 一、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评述
  • 二、创新文化背景
  • 三、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
  • 四、人才培育教育体制与机制
  • 五、创新人才培育特色与优势
  • 第十六节 爱尔兰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 一、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评述
  • 二、创新文化背景
  • 三、战略规划与政策体系
  • 四、人才培育教育体制与机制
  • 五、创新人才培育特色与优势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中国创新人才培育现状与需求
  • 第一节 中国创新人才培育条件和基础
  • 一、中国创新能力总体情况
  • 二、中国创新文化背景
  • 第二节 中国创新人才培育现状
  • 一、中国创新人才培育的战略部署
  • 二、中国创新人才培育的政策体系
  • 三、中国创新人才培育的模式构建
  • 四、地方创新人才培育的创新举措
  • 五、中国创新人才培育案例分析
  • 第三节 中国创新人才培育进展分析与评价
  • 一、中国创新人才培育的概况
  • 二、中国创新人才培育的成效
  • 三、中国创新人才培育的问题
  • 第四节 中国创新人才培育的需求与差距
  • 一、中国创新人才培育的未来需求
  • 二、中国创新人才培育的国际差距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中国创新人才培育启示与建议
  • 第一节 深化改革人才创新服务体系,完善人才创新环境
  • 第二节 优化人才培育结构,着力培养高端智力资本
  • 一、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 二、调整和优化创新人才队伍区域结构
  • 三、加强高端创新人才基地平台建设
  • 四、让智力资本占领竞争和价值链高端
  • 第三节 改革人才培育模式,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
  • 一、健全创新人才基础教育体系
  • 二、从知识学习为主转换到能力培育为主
  • 三、依托现代化技术推动教育现代化
  • 四、基础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未来方向
  • 第四节 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和质量,使全民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 一、加快高中与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
  • 二、加强科教融合的教学手段,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 三、职业教育:紧密贴合市场需求,培养多元化专业技术人才
  • 四、注重全民教育,使创新人才观念深入人心
  • 第五节 拓展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提高人才资本积累存量
  • 第六节 创新绩效综合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创新贡献评价机制
  • 一、建立以人才资本价值实现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
  • 二、鼓励人才逆向创新
  • 三、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打造自主知识产权高地
  • 第七节 改革“小作坊”式的创新活动,向协同创新方向转变
  • 附录1: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
  • 附录2:部门政策文件汇编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