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因为有了《呼兰河传》,“呼兰河”这座无名小城从此在历史上有了姓名。

内容简介

呼兰河这座小城里,住着“我”和祖父、有二伯、老厨子、老胡的一家子、漏粉的一群人……他们是良善的,很有规律地过着生活:一年之中,必定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热闹的节日,充满各样的色彩与声响。然而日复一日、终年不变,终究是寂寞的。

萧红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描写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城的风土人情。冰天雪地里,充满了儿时纯真的快乐、纯白的苍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茅盾
  • 呼兰河传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尾声
  • 后花园
  • 北中国
  • 小城三月
  • 尾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6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回味无穷

    刚刚读了这本书,连着读了两遍,后悔自己怎么从来没有想过要读它!它已经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考验,依然如此深刻地打动着我。这就是经典文学的魅力吧。书中对呼兰河的寒冬的描写,那么生动,那么贴切,把我拉回到同样寒冷的家乡。团圆媳妇的遭遇让人扼腕痛惜,但作者似乎只是描写了日常的生活,越是平淡的语气,越让人感觉到从心底涌出的悲凉。梁歪嘴子的人生是卑微的也是幸福的,他能找到真爱并幸福地度过几个年头,让人感觉到底层人的温暖。爷爷,一个有温度,有气度,正直善良的老人,让人心怀敬意。我庆幸生于这个对人、对女人宽容的年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对故乡呼兰小城以及对自己的童年生活的追忆,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者 “我” 的回忆来搭建叙事结构,以 “我”(也可以看成是萧红)的童年生活为线索,既写了萧红记忆中印象深刻的几个故乡人物,比如有二伯、小团圆媳妇和一个叫冯歪嘴子的磨倌的悲剧故事,也在开头的两章集中书写了呼兰城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呼兰河传

        读一下这部书的寥寥数语的 “尾声”,就想得见萧红在回忆她那寂寞的幼年时,她的心境是怎样寂寞的:“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这一些不能想象了。听说有二伯死了。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至于那磨房里的磨倌,至今究竟如何,则完全不晓得了。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7条书评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