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战争经验总结,西方军事理论经典。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三卷,共8篇124章,系统总结战争经验,在战争的概然性、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精神因素的作用、民众战争、集中兵力等许多方面有精辟论述,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120年纪念版·分科本) 出版说明
  • 编者按
  • 1984年版编者按
  • 导论
  • 《战争论》的起源
  • 克劳塞维茨的影响
  • 《战争论》的经久的适切性
  • 战论
  • 作者前言
  • 作者评论
  • 前言
  • 作者就其《战争论》修改计划的两则说明
  • 1827年7月10日的说明
  • 未写完的说明,可能写于1830年
  • 第一篇 论战争的性质
  • 第1章 什么是战争?
  • 1. 引言
  • 2. 定义
  • 3. 暴力的最大程度使用
  • 4. 目的在于解除敌人的武装
  • 5. 力量的最大行使
  • 6. 实践中的缓解
  • 7. 战争从来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
  • 8. 战争并非由单独一次瞬时打击构成
  • 9. 战争结果绝非落定不移
  • 10. 现实生活的或然性取代理论要求的极端和绝对
  • 11. 政治目的现在再度登上前台
  • 12. 已说过的一切未予解释的一点:军事行动的暂停
  • 13. 仅有一个原因能够暂停军事行动,而且看起来它只可能发生在一方
  • 14. 连续性因而将见于军事行动,并将再度激化一切
  • 15. 在此提出对极原理
  • 16. 进攻与防御乃种类不同和威力不等之事,对极不可能适用于它们
  • 17. 防御对进攻的优势往往毁坏对极效应,由此解释了军事行动的暂停
  • 18. 一个次要缘由是对形势所知不全
  • 19. 常有的按兵不动时段将战争进一步移离绝对王国,使之更是一种估算或然性之事
  • 20. 因此只需偶然性要素便使战争成为赌博,而战争从来不乏这要素
  • 21. 不仅其客观的而且其主观的性质使战争成为赌博
  • 22. 这总的来说怎样最契合人性
  • 23. 然而战争仍是一种严肃的手段,旨在严肃的目的:战争的一个更精确的定义
  • 24. 战争只是政策的以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 25. 战争的多样性质
  • 26. 一切战争都可被认作是政策行为
  • 27. 这种观点对军事史理解和理论基础的影响
  • 28. 对理论的后果
  • 第2章 战争的目的和手段
  • 第3章 论军事天才
  • 第4章 论战争中的危险
  • 第5章 论战争中的体力
  • 第6章 战争中的情报
  • 第7章 战争中的摩擦
  • 第8章 首篇结语
  • 第二篇 论战争理论
  • 第1章 战争艺术分类
  • 第2章 论战争理论
  • 起初“战争艺术”概念仅指兵力准备
  • 真正的战争艺术最初见于围城战
  • 接着战术触及了这个论题
  • 实际的战争操作仅偶尔隐约露头
  • 对战争事件的反思招致对理论的需求
  • 制作明确的理论的努力
  • 局限于物质因素
  • 数量优势
  • 部队给养
  • 基地
  • 内线
  • 所有这些企图皆可驳斥
  • 它们将天才排除出规则
  • 一旦精神因素被考虑进来理论就面对的困难
  • 在战争中决不能排除精神因素
  • 制定战争操作理论的主要困难
  • 第一个特性:精神因素及其效应敌对感
  • 危险造就的效应勇气
  • 危险发挥影响的范围
  • 其他情感因素
  • 智力素质
  • 智力素质的多样性导致目的路径的多样性
  • 第二个特性:活反应
  • 第三个特性:一切信息的不确定性
  • 绝对的理论不可得
  • 使得理论成为可能的诸替代途径困难大小不等
  • 理论应当是探究而非信条
  • 这观点使理论成为可能,且消除它与现实的抵牾
  • 理论因此研究目的和手段的性质战术目的和战术手段
  • 总是与战术手段的应用相伴的因素
  • 地形
  • 时辰
  • 天气
  • 战略目的和战略手段
  • 影响战略手段的应用的因素
  • 这些因素构成新的手段
  • 战略只从经验提取出要被审视的目的和手段
  • 对手段的分析应当进行得多远
  • 知识的大简化
  • 这简化解释了伟大将领的迅速成长,连同为何将领不是学问家
  • 先前的矛盾
  • 因此一切知识的有用性遭到否认,一切被归因于天生习性
  • 知识由职责决定
  • 战争中所需的知识很简单,但同时它不易应用
  • 此类知识的性质
  • 知识必须成为能力
  • 第3章 战争艺术抑或战争科学
  • 将认知与判断分开的困难战争艺术
  • 战争是一种人类交往行为
  • 差别
  • 第4章 方法和常规
  • 第5章 评析
  • 第6章 论史例
  • 第三篇 战略通论
  • 第1章 战略
  • 因为其后果,可能的交战要被认作真实的交战
  • 交战的两重目的
  • 实例
  • 若不采纳这观点,其他事情就会被评价得不准确
  • 第2章 战略的要素
  • 第3章 精神要素
  • 第4章 主要精神要素
  • 第5章 军队的武德
  • 第6章 大胆
  • 第7章 坚韧
  • 第8章 兵员数量优势
  • 第9章 出敌不意
  • 第10章 狡黠
  • 第11章 空间上兵力集中
  • 第12章 时间上兵力统一
  • 第13章 战略后备
  • 第14章 节省兵力
  • 第15章 几何因素
  • 第16章 战争中的作战暂停
  • 第17章 当代战争方式的特性
  • 第18章 紧张和歇息
  • 战争中的能动法则
  • 第四篇 交战
  • 第1章 导言
  • 第2章 当今会战的性质
  • 第3章 交战通论
  • 第4章 交战通论(续)
  • 第5章 交战的意义
  • 第6章 交战的持续时间
  • 第7章 交战的胜负决定
  • 第8章 交战之共同同意
  • 第9章 会战:其胜负决定
  • 第10章 会战(续):胜利的效应
  • 第11章 会战(续):会战的效用
  • 第12章 开发胜利:战略手段
  • 第13章 会战失败后的撤退
  • 第14章 夜战
  • 第五篇 武装部队
  • 第1章 总概览
  • 第2章 军队、战区、战役
  • 1. 战区
  • 2. 军队
  • 3. 战役
  • 第3章 相对兵力
  • 第4章 各兵种之间关系
  • 第5章 军队的战斗序列
  • 第6章 军队的总配置
  • 第7章 前卫和前哨
  • 第8章 前锋军团的作战用途
  • 第9章 营寨
  • 第10章 行军
  • 第11章 行军(续)
  • 第12章 行军(终)
  • 第13章 临时营房
  • 第14章 维持和补给
  • 第15章 作战基地
  • 第16章 交通线
  • 第17章 地形
  • 第18章 制高
  • 第六篇 防御
  • 第1章 进攻与防御
  • 1. 防御概念
  • 2. 防御的好处
  • 第2章 战术上的攻防关系
  • 第3章 战略上的攻防关系
  • 第4章 进攻的会聚与防御的发散
  • 第5章 战略防御的特性
  • 第6章 防御手段概览
  • 第7章 攻防互动
  • 第8章 抵抗的类型
  • 第9章 防御性会战
  • 第10章 要塞
  • 第11章 要塞(续)
  • 第12章 防御阵位
  • 第13章 筑防阵位和堑壕营地
  • 第14章 侧翼阵位
  • 第15章 山地防御战
  • 第16章 山地防御战(续)
  • 第17章 山地防御战(终)
  • 第18章 河川防御
  • 第19章 河川防御(续)
  • 第20章
  • 一、沼泽地防御
  • 二、泛洪地防御
  • 第21章 林地防御
  • 第22章 警戒线
  • 第23章 国土锁钥
  • 第24章 对侧翼作战
  • 第25章 撤往本国腹地
  • 第26章 武装的人民
  • 第27章 作战区防御
  • 第28章 作战区防御(续)
  • 第29章 作战区防御(续):逐次抵抗
  • 第30章 作战区防御(终):倘若决出胜负不是目的
  • 第七篇 进攻
  • 第1章 攻防关系
  • 第2章 战略进攻的性质
  • 第3章 战略进攻的目标
  • 第4章 进攻力的渐减
  • 第5章 进攻的顶点
  • 第6章 摧垮敌军
  • 第7章 进攻性会战
  • 第8章 过河
  • 第9章 进攻防地
  • 第10章 进攻堑壕营地
  • 第11章 进攻山区
  • 第12章 进攻警戒线
  • 第13章 谋略
  • 第14章 进攻沼泽、洪区和森林
  • 第15章 进攻战区:追求决胜
  • 第16章 进攻战区:不求决胜
  • 第17章 进攻要塞
  • 第18章 进攻运输车队
  • 第19章 进攻在宿营地的敌军
  • 第20章 牵制
  • 实施
  • 第21章 入侵
  • 第22章 胜利的顶点
  • 第八篇 战争规划
  • 第1章 导言
  • 第2章 绝对战争与真实的战争
  • 第3章
  • 一、战争诸要素的互相依赖
  • 二、军事目标的规模和需做努力的大小
  • 第4章 军事目标的更细规定:击败敌人
  • 第5章 军事目标的更细规定(续):有限目的
  • 第6章
  • 一、政治目的对军事目标的影响
  • 二、战争是政策的工具
  • 第7章 有限目的:进攻性战争
  • 第8章 有限目的:防御性战争
  • 第9章 意在导致彻底击败敌人的战争规划
  • 评论
  • 《战争论》导读
  • 第一篇:论战争的性质
  • 第二篇:论战争理论
  • 第三篇:战略通论
  • 第四篇:交战
  • 第五篇:武装部队
  • 第六篇:防御
  • 第七篇:进攻
  • 第八篇:战争规划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