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32千字
字数
2018-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战争经验总结,西方军事理论经典。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三卷,共8篇124章,系统总结战争经验,在战争的概然性、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精神因素的作用、民众战争、集中兵力等许多方面有精辟论述,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120年纪念版·分科本) 出版说明
- 编者按
- 1984年版编者按
- 导论
- 《战争论》的起源
- 克劳塞维茨的影响
- 《战争论》的经久的适切性
- 战论
- 作者前言
- 作者评论
- 前言
- 作者就其《战争论》修改计划的两则说明
- 1827年7月10日的说明
- 未写完的说明,可能写于1830年
- 第一篇 论战争的性质
- 第1章 什么是战争?
- 1. 引言
- 2. 定义
- 3. 暴力的最大程度使用
- 4. 目的在于解除敌人的武装
- 5. 力量的最大行使
- 6. 实践中的缓解
- 7. 战争从来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
- 8. 战争并非由单独一次瞬时打击构成
- 9. 战争结果绝非落定不移
- 10. 现实生活的或然性取代理论要求的极端和绝对
- 11. 政治目的现在再度登上前台
- 12. 已说过的一切未予解释的一点:军事行动的暂停
- 13. 仅有一个原因能够暂停军事行动,而且看起来它只可能发生在一方
- 14. 连续性因而将见于军事行动,并将再度激化一切
- 15. 在此提出对极原理
- 16. 进攻与防御乃种类不同和威力不等之事,对极不可能适用于它们
- 17. 防御对进攻的优势往往毁坏对极效应,由此解释了军事行动的暂停
- 18. 一个次要缘由是对形势所知不全
- 19. 常有的按兵不动时段将战争进一步移离绝对王国,使之更是一种估算或然性之事
- 20. 因此只需偶然性要素便使战争成为赌博,而战争从来不乏这要素
- 21. 不仅其客观的而且其主观的性质使战争成为赌博
- 22. 这总的来说怎样最契合人性
- 23. 然而战争仍是一种严肃的手段,旨在严肃的目的:战争的一个更精确的定义
- 24. 战争只是政策的以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 25. 战争的多样性质
- 26. 一切战争都可被认作是政策行为
- 27. 这种观点对军事史理解和理论基础的影响
- 28. 对理论的后果
- 第2章 战争的目的和手段
- 第3章 论军事天才
- 第4章 论战争中的危险
- 第5章 论战争中的体力
- 第6章 战争中的情报
- 第7章 战争中的摩擦
- 第8章 首篇结语
- 第二篇 论战争理论
- 第1章 战争艺术分类
- 第2章 论战争理论
- 起初“战争艺术”概念仅指兵力准备
- 真正的战争艺术最初见于围城战
- 接着战术触及了这个论题
- 实际的战争操作仅偶尔隐约露头
- 对战争事件的反思招致对理论的需求
- 制作明确的理论的努力
- 局限于物质因素
- 数量优势
- 部队给养
- 基地
- 内线
- 所有这些企图皆可驳斥
- 它们将天才排除出规则
- 一旦精神因素被考虑进来理论就面对的困难
- 在战争中决不能排除精神因素
- 制定战争操作理论的主要困难
- 第一个特性:精神因素及其效应敌对感
- 危险造就的效应勇气
- 危险发挥影响的范围
- 其他情感因素
- 智力素质
- 智力素质的多样性导致目的路径的多样性
- 第二个特性:活反应
- 第三个特性:一切信息的不确定性
- 绝对的理论不可得
- 使得理论成为可能的诸替代途径困难大小不等
- 理论应当是探究而非信条
- 这观点使理论成为可能,且消除它与现实的抵牾
- 理论因此研究目的和手段的性质战术目的和战术手段
- 总是与战术手段的应用相伴的因素
- 地形
- 时辰
- 天气
- 战略目的和战略手段
- 影响战略手段的应用的因素
- 这些因素构成新的手段
- 战略只从经验提取出要被审视的目的和手段
- 对手段的分析应当进行得多远
- 知识的大简化
- 这简化解释了伟大将领的迅速成长,连同为何将领不是学问家
- 先前的矛盾
- 因此一切知识的有用性遭到否认,一切被归因于天生习性
- 知识由职责决定
- 战争中所需的知识很简单,但同时它不易应用
- 此类知识的性质
- 知识必须成为能力
- 第3章 战争艺术抑或战争科学
- 将认知与判断分开的困难战争艺术
- 战争是一种人类交往行为
- 差别
- 第4章 方法和常规
- 第5章 评析
- 第6章 论史例
- 第三篇 战略通论
- 第1章 战略
- 因为其后果,可能的交战要被认作真实的交战
- 交战的两重目的
- 实例
- 若不采纳这观点,其他事情就会被评价得不准确
- 第2章 战略的要素
- 第3章 精神要素
- 第4章 主要精神要素
- 第5章 军队的武德
- 第6章 大胆
- 第7章 坚韧
- 第8章 兵员数量优势
- 第9章 出敌不意
- 第10章 狡黠
- 第11章 空间上兵力集中
- 第12章 时间上兵力统一
- 第13章 战略后备
- 第14章 节省兵力
- 第15章 几何因素
- 第16章 战争中的作战暂停
- 第17章 当代战争方式的特性
- 第18章 紧张和歇息
- 战争中的能动法则
- 第四篇 交战
- 第1章 导言
- 第2章 当今会战的性质
- 第3章 交战通论
- 第4章 交战通论(续)
- 第5章 交战的意义
- 第6章 交战的持续时间
- 第7章 交战的胜负决定
- 第8章 交战之共同同意
- 第9章 会战:其胜负决定
- 第10章 会战(续):胜利的效应
- 第11章 会战(续):会战的效用
- 第12章 开发胜利:战略手段
- 第13章 会战失败后的撤退
- 第14章 夜战
- 第五篇 武装部队
- 第1章 总概览
- 第2章 军队、战区、战役
- 1. 战区
- 2. 军队
- 3. 战役
- 第3章 相对兵力
- 第4章 各兵种之间关系
- 第5章 军队的战斗序列
- 第6章 军队的总配置
- 第7章 前卫和前哨
- 第8章 前锋军团的作战用途
- 第9章 营寨
- 第10章 行军
- 第11章 行军(续)
- 第12章 行军(终)
- 第13章 临时营房
- 第14章 维持和补给
- 第15章 作战基地
- 第16章 交通线
- 第17章 地形
- 第18章 制高
- 第六篇 防御
- 第1章 进攻与防御
- 1. 防御概念
- 2. 防御的好处
- 第2章 战术上的攻防关系
- 第3章 战略上的攻防关系
- 第4章 进攻的会聚与防御的发散
- 第5章 战略防御的特性
- 第6章 防御手段概览
- 第7章 攻防互动
- 第8章 抵抗的类型
- 第9章 防御性会战
- 第10章 要塞
- 第11章 要塞(续)
- 第12章 防御阵位
- 第13章 筑防阵位和堑壕营地
- 第14章 侧翼阵位
- 第15章 山地防御战
- 第16章 山地防御战(续)
- 第17章 山地防御战(终)
- 第18章 河川防御
- 第19章 河川防御(续)
- 第20章
- 一、沼泽地防御
- 二、泛洪地防御
- 第21章 林地防御
- 第22章 警戒线
- 第23章 国土锁钥
- 第24章 对侧翼作战
- 第25章 撤往本国腹地
- 第26章 武装的人民
- 第27章 作战区防御
- 第28章 作战区防御(续)
- 第29章 作战区防御(续):逐次抵抗
- 第30章 作战区防御(终):倘若决出胜负不是目的
- 第七篇 进攻
- 第1章 攻防关系
- 第2章 战略进攻的性质
- 第3章 战略进攻的目标
- 第4章 进攻力的渐减
- 第5章 进攻的顶点
- 第6章 摧垮敌军
- 第7章 进攻性会战
- 第8章 过河
- 第9章 进攻防地
- 第10章 进攻堑壕营地
- 第11章 进攻山区
- 第12章 进攻警戒线
- 第13章 谋略
- 第14章 进攻沼泽、洪区和森林
- 第15章 进攻战区:追求决胜
- 第16章 进攻战区:不求决胜
- 第17章 进攻要塞
- 第18章 进攻运输车队
- 第19章 进攻在宿营地的敌军
- 第20章 牵制
- 实施
- 第21章 入侵
- 第22章 胜利的顶点
- 第八篇 战争规划
- 第1章 导言
- 第2章 绝对战争与真实的战争
- 第3章
- 一、战争诸要素的互相依赖
- 二、军事目标的规模和需做努力的大小
- 第4章 军事目标的更细规定:击败敌人
- 第5章 军事目标的更细规定(续):有限目的
- 第6章
- 一、政治目的对军事目标的影响
- 二、战争是政策的工具
- 第7章 有限目的:进攻性战争
- 第8章 有限目的:防御性战争
- 第9章 意在导致彻底击败敌人的战争规划
- 评论
- 《战争论》导读
- 第一篇:论战争的性质
- 第二篇:论战争理论
- 第三篇:战略通论
- 第四篇:交战
- 第五篇:武装部队
- 第六篇:防御
- 第七篇:进攻
- 第八篇:战争规划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