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作品之一。

内容简介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在书中,作者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者前言
  • 战争工业化时代的集大成者
  • 克劳塞维茨与欧洲战争
  • 第一篇 战争的性质
  • 第一章 什么是战争
  • 第二章 战争中的目的和手段
  • 第三章 军事天才
  • 第四章 战争中的危险
  • 第五章 战争中的消耗
  • 第六章 战争中的情报
  • 第七章 战争中的阻力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二篇 战争理论
  • 第一章 战争艺术的分类
  • 第二章 战争理论
  • 第三章 战争艺术还是战争科学
  • 第四章 方法和常例
  • 第五章 批评性分析
  • 第六章 论史例
  • 第三篇 战略概论
  • 第一章 战略
  • 第二章 战略要素
  • 第三章 精神因素
  • 第四章 主要的精神要素
  • 第五章 军队的军事素质
  • 第十一章 在空间上集中兵力
  • 第十三章 战略后备队
  • 第十四章 节省兵力
  • 第十六章 军事行动的中止
  • 第六篇 防御
  • 第一章 进攻和防御
  • 第三章 战略上进攻和防守的关系
  • 第五章 战略防御的特点
  • 第七章 进攻与防御的相互作用
  • 第八章 抵抗方式
  • 第二十六章 武装民众
  • 第七篇 进攻
  • 第一章 进攻与防御的关系
  • 第二章 战略进攻的性质
  • 第三章 战略进攻的目标
  • 第四章 进攻力量的削弱
  • 第五章 进攻的顶点
  • 第六章 消灭敌军
  • 第七章 进攻战
  • 第十五章 寻求决战的战区进攻
  • 第十六章 不求决战的战区进攻
  • 第二十一章 侵略
  • 第二十二章 胜利的顶点
  • 第八篇 战争计划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
  • 第三章 战争的内在联系
  • 第四章 军事目标的进一步确定:打败敌人
  • 第五章 军事目标的进一步确定:有限目标
  • 第六章 政治目的和政治工具
  • 第七章 有限目标:进攻战
  • 第八章 有限目标:防御战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5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战争是政治的暴力延伸,其胜负取决于对暴力、政治、人性的三重把控。1. 战争不仅是政治行为,更是政治的工具,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打仗不是瞎打,而是政治谈不拢时的动手版谈判。美国打伊拉克(2003)表面是反恐,实为控制石油资源(政治目的)。就像两人吵架升级到动手 —— 真目的不是打架本身,而是逼对方认错赔钱(政治诉求)。2. 战争是纯粹的武力对抗,其暴力本质不存在逻辑上的限制,只受现实条件制约。别指望敌人会收着打,一旦开打,暴力程度只受现实条件限制 —— 别幻想敌人会点到为止。二战日军偷袭珍珠港,直接炸沉 4 艘战舰(不留余地)。好比街头打架 —— 你指望对方只用拳头,结果人家掏出了扳手(暴力升级无预警)3. 防御的精髓在等待,防御的本质是避开锋芒,以空间换时间;其最大优势在于等待进攻者暴露弱点。会防守的人懂得以退为进:先躲拳头,等对手打累了,反手就给他致命一击。诸葛亮空城计。司马懿大军压境,诸葛亮反而大开城门弹琴,吓得敌军退兵(防守方以静制动)。拳击手躲闪耗对手体力,等对方出拳落空时,一记勾拳 KO!4. 战争是阻力、危险与偶然性的领域,指挥官的勇气、智慧与意志力是穿透迷雾的利刃。战场像高压锅:意外多(运气)、压力大(危险)、阻力强(困难),好将领得有胆量(干!)、脑力(怎么干?)、定力(干到底!)长征期间红军四渡赤水(阻力),顶着轰炸(危险),靠毛泽东随机应变(偶然性)突破包围。急诊科医生:面对未知病情(偶然)、死亡风险(危险)、资源不足(阻力),靠医术(脑力)+ 担当(胆量)+ 熬夜手术(定力)救人。5. 真正的战争艺术从不在真空中推演:计划需立足政治目的,实施需顺应战场迷雾。别死抠兵法书,打仗没有标准答案。计划要盯紧政治目标,行动要随时应对变化 —— 死守教条必输!马谡死守居高临下教条,在街亭扎营山顶,结果被司马懿断水围歼。考试时发现复习的都没考?活学活用者临时推导答案,书呆子只能交白卷!6. 胜利的致命顶点,每次胜利皆蕴藏临界点 —— 越过它,攻势将蜕变为溃败的起点。赢的时候更要清醒,胜仗像爬山:冲太猛可能摔更惨。见好就收,比贪心送命强!拿破仑入侵俄国,初期势如破竹,却因贪心直逼莫斯科,最终冻死 50 万大军(越过胜利顶点)。打游戏连胜后上头,深夜连肝 10 局,结果手抖操作变形全输光 —— 赢要会收手!7. 战争中到处都是危险,在这种环境中,个人最高的道德品质就是勇气,胆大心细才是最优的个人选择。极端假设一下,反正在战争中都是死,那就干他一炮。个人在绝地之中,就必须反击。战争中的冒险精神、敢作敢为、鲁莽大胆、相信运气只是勇气的变种,所有这些性格特征都在寻求它们合适的环境 —— 机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战争

      1812 年战役的开始,俄国反抗法国的力量甚至不如七年战争初期腓特烈的力量,但俄国有希望随着战争的进程而逐步强大起来。在深层次,整个欧洲都反对波拿巴,他已把自己的资源用到极致;在西班牙,他打的是一场不讨好的战争;俄国广袤的土地意味着在五百英里的撤退中,侵略者的力量会消耗殆尽。乾坤颠倒的变化是可能的,如果法国进攻失败,全面反击就是定局(只要沙皇没有签订和约,只要他的臣民没有起来反对他,法国人又怎么可能成功呢?),而且法国军队就会遭到彻底毁灭。最高智慧也设计不出俄国人无意中采取的战略。当时没有人这样认为,这种观点在当时会显得很牵强,但今天没有理由否认它是对的。如果我们想吸取历史教训,我们必须认识到历史会重演,在这种事情上有判断能力的人会同意认为朝莫斯科进军途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件绝不是偶然。当然,假如俄国人在边境上进行防守,法国也有可能衰落,也有可能不走运,但不至于遭到如此大规模、决定性的失败。这是俄国取得的巨大胜利,俄国付出了鲜血和艰难困苦的代价,这个代价对其他国家来说太大了,它们大多根本就付不起。重大胜利只能通过采取积极措施实行大决战才能取得,决不能是仅仅等待事态发展。总之,即使是防御战,也只有大赌注才能带来大收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论是对个人还是更大的组织,战争的本质都是打成目标的一种手段。狭义的战争指军事上一系列的正面对抗和冲突,它涉及到力量的组织、维持和运用,重点在于运用,也就是防御或进攻。战术往往取决于各种现实条件以及对现实条件的把握,这需要正确的方法论,也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而战略是一种顶层设计,来自于政治目的、价值取向和决策智慧,它需要的不仅是方法论和实践,更需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作为基础支撑。这样用马哲解构战争显得比较浅显,但显然还可以再继续深化,我只是看着玩,只好就这么看个囫囵了。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5条书评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