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用非暴力沟通转化亲子关系中的权力斗争,将连接作为亲子关系的首要任务。

内容简介

世界各地的家长都希望,即使在困难的时刻也能与孩子建立富有慈悲心的连接,向他们表达爱,并在其成长过程中提供良好的指导。

在这本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小书中,英芭尔·卡什坦阐述了人们习惯性的育儿方式中的弊端,比如权力斗争的方式无法帮助孩子建立内在驱动力,继而介绍了非暴力沟通如何改变养育方式,以促成亲子关系的转变,甚至社会层面的和谐。父母、教育工作者或任何与孩子有关的人都能从这本小书里学到深刻的育儿见解和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在生活中极大地促进孩子情感素养的发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权力支配与权力共享
  • 同理孩子
  • 分享自己的体验
  • 自我同理
  • 为什么要花时间去建立连结?
  • 练习一 基础的转换
  • 练习二 转换成非暴力沟通的表达方式
  • 第二章 超越权力战
  • 在自我同理、同理他人和诚实表达之间来回切换
  • 创造性的策略源自连结
  • 关于时机的提示
  • 练习三 转换习惯性反应
  • 练习四 定时谈话
  • 第三章 听到“不”背后的“是”
  • 非暴力沟通对话
  • 把策略与需要联系起来
  • 听到“是”会带来什么不同?
  • 练习五 面对“不”
  • 第四章 保护性强制力
  • 练习六 考虑使用强制力
  • 第五章 非暴力沟通和语言
  • 练习七 超越语言
  • 第六章 在孩子中间开展调解
  • 非暴力沟通和两个孩童
  • 示范你希望看到的行为
  • 照顾每个人的需要
  • 练习八 在孩子中间开展调解
  • 第七章 表扬
  • 从评判到观察
  • 练习九 感激与欣赏
  • 第八章 开启非暴力沟通之旅
  • 认识孩子之间的差异——发展阶段与气质类型
  • 练习十 下一步计划
  • 为了和平的养育
  • 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
  • 每个人都有的一些基本感受
  • 每个人都有的一些基本需要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探讨了多种不同的主题和情境,并且提供了十个练习,帮助你在转变和调整养育方法的过程中,把所学到的运用到实践中去。但它绝不是关于非暴力沟通和养育的详尽探讨。在我的工作坊和课程里,在非暴力沟通养育邮件清单上,以及在我自己生活中出现过的很多话题,我都没有涉及。但是,我希望我在这里所涵盖的内容足够实用,既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去帮助你加深与孩子的连结;也足够令人兴奋,从而能激励你想去学习更多。如果你选择将这些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并且它们给你的家庭生活带来了改变,我会很欢迎你来跟我分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观察而不评判,描述而不定义

      本书作者卡什坦认为,亲子冲突多数源于表达与倾听的错位。父母习惯用要求表达关心,孩子则用反抗表达需求。双方隔着语言的围墙相互呼喊,却听不见彼此真实的声音。书中记录了一个典型场景:母亲看到孩子打翻牛奶,脱口而出 “你怎么总是这么不小心”。这句话里藏着评判,孩子感受到的是指责而非关心。冲突由此滋生。非暴力沟通提供四条清晰路径 ——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卡什坦用大量亲子实例演示这套方法的运用。观察而不评判,描述而不定义。说出感受而非想法,探寻需要而非归咎。提出明确请求而非模糊要求。这四步拆解了沟通的迷障。一位母亲尝试后写道:“当我不再说‘你太懒了’,而是说‘这周你有三次没整理书桌,我感到焦虑,因为整洁的空间对我们都很重要。你愿意每天花五分钟整理吗’—— 奇迹发生了。儿子不再抗拒,我们开始了真正对话。”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建立连接,满足彼此需要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华夏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是一家综合性出版机构,以专业出版为特色,兼顾大众出版与教育出版,在经济、管理、西方哲学、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医学等专业出版门类形成主题系列,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在图书市场占据较大的份额,在读者中享有良好的信誉和阅读忠诚度。曾系统推出“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成为文学经典阅读的基本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