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球史和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深入剖析朱元璋的功与过,是与非,成与败。一本书读懂“农民帝王”朱元璋。

内容简介

公元1368年,四十岁的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庞大帝国。他也成为中国史上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帝王”。如清人赵翼所言:“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善于笼络人心、优待知识分子、大局观极佳、有决断力,朱元璋所表现出的不同于元末豪强的“圣贤”之质,助他登上大位。当朱元璋削平群雄,登上帝位,他则露出青面獠牙,以残酷恐怖的屠杀手段,推翻八百年来的传统政治制度,将专制政治发挥到极致,废丞相、肆意屠杀功臣、设立锦衣卫、贱视文臣、推行严密的里甲制度强制民众迁徒、干预民众从业自由、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等等。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在民众的脑髓里注射从历代思想库中精炼出来的毒汁,使整个中国的神经被麻痹成植物状态,从根本上扼杀每个人的个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他们驯化成专门提供粮食的顺民。朱元璋的成功与失败都离不开“中国”这一文化土壤。

本书将朱元璋放入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做了细致的剖析,力图为读者呈现一个多维度的朱元璋。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上 从流氓到天子
  • 一、什么叫赤贫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二、初生鳞甲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三、崭露头角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四、成功的三个原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五、问鼎天下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下 历史的惯性
  • 一、构建农民乌托邦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二、结网的蜘蛛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三、统一思想,禁止奇装异服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四、“化民成俗”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五、从删《孟子》到给元朝皇帝磕头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六、洪武朝的知识分子政策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七、学习《大诰》运动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八、屠杀功臣始末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九、对老乡深情重义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朱元璋之死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尾声 从“黄册库”看明代“祖制”的命运
  • (一)
  • (二)
  • (三)
  • (四)
  • 附录
  • 朱元璋大事记
  • 明太祖分封诸王表
  • 洪武朝功臣世表
  • 朱元璋追赠封爵功臣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5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剑与盾、危与机

    每日一书:《倒退的帝国:朱元璋的成与败》。清人赵翼说:“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善于笼人心、优待知识分子、有大局观、极富决断力,这些特点祝朱元璋登上大位。而后却将专制统治发挥到极致,扼杀每个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专司驯化顺民。几千年来,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只要有了一亩闲田,人们马上会生出一个孩子来占据它。填满这张嘴,同时再生出尽可能多的嘴,这个简单的目标吸引了中国人过多的注意力,使他们无力顾及人的其他需求。所以,虽然农业技术在不断地进步,虽然中国农民一直是那样坚忍勤劳,可是广大的中国底层人民一直在半饥半饱中挣扎,永无解脱之日。据老人们说,朱家最早好像是江苏沛县人,算来还是汉高祖刘邦的老乡。不知何时,流落到了南京附近。据安介生等人口史专家推算,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经繁衍到近一百万人之多。如果大明王朝能 “再活五百年”,那么朱姓子孙迟早会压塌半个地球。就像鲁迅所说,最无能的人,也总可以生几个孩子来显示权威,不至于沦落到绝望的谷底。无法实现 “向上意志”,那么就向下用力,多生孩子。虽然听起来有点荒唐,这是不是中国人生育冲动的一个心理原因?至于孩子生下来,能不能受到教育,未来的生活能不能幸福,似乎不是他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英国上层社会男子结婚的平均年龄接近四十岁。这就是英国古典小说里恋爱的双方通常是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和十几岁的花季少女的原因。只有这样,在上一代人去世或者年迈失去劳动能力时,下代人刚好建立家庭,继承地产,接替前代。所以,在经济腾飞前,西方的人口密度一直低于中国。这使得欧洲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大大高于中国,为欧洲人的思想启蒙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自宋朝灭亡之后,高贵气质和人文气息在中国文化中越来越淡薄,盛唐时的自信和宋代的优雅也没能复现;相反,拘谨和懦弱日甚一日地在中国人的性格中发展壮大。对于到今天为止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些评书演义,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粗糙的底层文化产品 —— 而不是那些高雅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 —— 才是他们真正的精神基石,奠定了他们一生思维模式的基础。短视的实惠观是孤庄村生活在朱元璋身上打下的另一个深刻的印记。底层文化是饥饿的产物,实用主义是它的核心,占有和保存那点为数不多的生存资源吸引了农民们的全部注意力。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轻商的皇帝。为了贬抑商人,他特意规定,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四种衣料;而商人却只能穿绢、布两种料子的衣服。商人考学、当官,都会受到种种刁难和限制。他规定了历代以来最薄的官俸,同时又规定了历代最厚的皇族俸禄。他规定他的亲属和后代们都要世世代代安享富贵,不必从事任何职业,以至于皇族的供应成了明中期之后国家最沉重的财政负担。在伽蓝菩萨塑像的背后写了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 “发去三千里”,意思是说将伽蓝菩萨充军发配三千里。少年朱元璋性格中强悍泼辣的一面,在这些细节中被保留下来。黑格尔认为,朱元璋式专制的缺点在于,只有皇帝一个人对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其他人都缺乏责任心。皇帝必须担任这个庞大帝国的那个不断行动、永远警醒和自然活泼的 “灵魂”。这就是专制政体的弱点:所谓 “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清朝基本上把朱元璋的政治制度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并通过设军机处等小调整,使这个制度更加完备。从这个角度说,朱元璋不只开创了三百年大明基业,连大清王朝也基本上是他政治思维的产物。他亲自作了《大诰》这一与雍正的《大义觉迷录》并列的千古奇文,作为这次运动的学习材料。皇帝亲自纂写的这本《大诰》,简要说,就是一本血淋淋的案例汇编。朱元璋把他惩办的大案要案编成一册,这本书里夹杂着大量的说教。结合学习《大诰》,朱元璋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洪武十九年,大明帝国发生了一件中国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皇帝号召底层民众起来,造官僚阶级的反。中国人喜欢猜忌。难于合作是中国人一个源远流长的劣根性,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自发成立的自治城邦,这被学者们当成中国人不习惯于平等合作的一个有力证据。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扼杀创造力和自信心的时代——盘点朱元璋时代得失

      朱元璋是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开创了洪武之治,国家太平,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一大功绩。但是,他的为君之道是专制主义的暴虐,用底层的流氓思维任意地把臣民踩在脚下,而且用一成不变的教条把人变成没有个性的机器,隐含了全知全能政府的假定。人不再有盛唐的自信和两宋的优雅,变得粗俗,“拘谨和懦弱日甚一日地在中国人的性格中发展壮大”。朱元璋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君主的威严至高无上。他不允许人们批评历史上的暴君,甚至可以删节《孟子》,只因为民贵君轻的思想,甚至一度提出把孟子逐出孔庙。对待知识分子,是一边任用,一边用文字狱滥杀无辜,为了巩固皇权无所不用其极。对于知识分子不是充分尊重个性,一视同仁地采取严格、苛刻的规矩束缚,并且非常轻视他们,完全是在利用而已。运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让知识分子加盟,迅速建立官僚体系,国家机器高效运转。但是在强力威胁下,“文化人如履薄冰,收敛个性,粉饰现实,一味颂圣,循规蹈矩,点缀升平”,才能的棱角已经被磨平了。朱元璋善于征战,谨慎,军纪严明,击败了流寇主义。虽然朱元璋制订了一系列道德规范,法纪严明,结果是社会安定。但是采取这种无微不至的教条主义,来治理国家,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不值得欣赏。朱元璋可以当好一个村长,校长,或是 “司令”,团队做事效率一定很高,如果当学生也会非常自律。但是治理诺大一个国家,运用简单的加法思维推广打仗用的军纪,一定会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政府并非全知全能,首脑更不是,强行把一切安排在规划里只能事与愿违,因为政策必然遭遇对策,计划赶不上变化,不能与时俱进。朱明王朝这种体制是人亡政息,是脆弱的一方面,要人治而不要法治和德治。反腐败斗争只是依靠权威压制、惩罚,靠思想约束,而不是根据经济发展调整薪水,只会让臣子变成狡猾的滚刀肉。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人逐利的天性是不会变的,哪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呢?他制定的道德规范和繁文缛节是反人性的,时间稍长一点就会收效甚微。用过去的眼光看,朱元璋开创洪武之治已经做得很好了,满足了我们的盛世梦。如果没有朱元璋,历史又会怎么写?他至少结束外族无道统治,建立稳固、统一的国家,汉人翻身做主,没有战乱,可以和平发展农业。他也治理社会和官场风气,很长一段时间内收效显著。完善科举制度也有长远的积极影响。但是,用今天民主法治社会的眼光看,朱元璋做错了很多,我们希望他做得更好。这样的专制统治对人有害,对国家集体有利。朱元璋的历史功绩和社会贡献不可否认,但不受制约的皇权终究是场灾难。它把国民性推向倒退,君主专制过度强化也让民族性格日趋保守、封闭,囿于门内,关闭开放和学习的大门,失去了进取心,没有创造力,并且缺少自信和优雅。“赤贫出身的朱元璋,则是中国文明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推手。” 农民和军人的精神印记,一直伴随着朱元璋的治国大政方针,一举一动都受着农民思维方式的牢牢制约。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江春水向东流

        从世界史视角观察,朱元璋的统治使中国社会体制和政治文明都出现了重大退化,导致中国从明代开始与世界文明主流反向行进,永远失去了在人类文明中的领先地位。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0条书评

        出版方

        华章同人

        北京华章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隶属重庆出版集团,主要致力于经典图书和畅销图书的策划与营销,在文学、社科图书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拥有一批中外的重量级作家、学者资源。公司倡导文化品味与市场效益相结合的宗旨,主张图书成为人的精神家园和智慧源泉,强调图书的品质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