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学理上定位了华语电影新形态的概念与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从详尽的数据推理和深度的文本分析人手,对新世纪以来华语电影的发展与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与考察,强调了合拍片在华语电影新形态形成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并在空间重构、美学实践及文化认同等诸多层面描述了这一形态的图景与特征,探索了产业化语境下中国电影历经产业资源整合、文化资源整合再到空间资源整合的多维发展路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绪论 从合拍片的繁荣到华语电影形态——21世纪两岸三地华语电影的发展
  • 上篇 合拍片——重构中国当代电影新空间
  • 第一章 现状与问题
  • 第一节 全球视野内的缺失
  • 第二节 合拍片在两岸三地的市场表现
  • 第三节 合拍片的主要类型与多元化创作局面的隐忧
  • 第二章 产业化发展与市场扩容
  • 第一节 内地市场
  • 第二节 合拍片的类型创新与市场需求
  • 第三章 矛盾的消解——艺术与市场的妥协
  • 第一节 合拍片与政策导向下内地电影的产业化发展
  • 第二节 《父后七日》包含的华人文化与以《艋舺》为代表的台湾电影“本土精神”
  • 第四章 华语电影“大片时代”与合拍片的演进
  • 第一节 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量变与质变
  • 第二节 合拍片的历程
  • 第三节 合拍片的模式演进与华语电影的延展
  • 下篇 华语电影新形态
  • 第五章 华语电影的概念与范围
  • 第一节 华语电影概念与范畴
  • 第二节 合拍片催生华语电影新形态
  • 第三节 华语电影的空间重构
  • 第六章 华语电影的美学位移
  • 第一节 当代华语电影的美学追求与实践
  • 第二节 华语电影的叙事与形式分析——以《金陵十三钗》为例
  • 第三节 影像风格的迁移
  • 第七章 华语电影的类型探索
  • 第一节 类型多元化与类型合流
  • 第二节 武侠类型的典型案例——《倩女幽魂》“三版五十年”
  • 第八章 华语电影的文化转型
  • 第一节 基于合拍模式的文化融合与博弈
  • 第二节 价值观与文化认同
  • 第三节 纪录片中的文化政治与主体表述
  • 余论 华语电影的发展:工业与文化传播
  • 附录 合拍片、审查制度与电影产业相关政策法规与条例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