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普通人的世俗生活切入,置于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探寻明清时的中国和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文章分为五部。第一部与“时代划分论”有关;第二部选取了日常的“风俗”;第三部以明末清初剧烈的变动期为中心,讨论国家意识与秩序问题;第四部是与所有权和审判相关的法制史论文;第五部则是以日本的中国史研究为中心的方法论文章。

这些文章看似分散,但从作者的学问生活来看,它们就如同一个树干上生长出的枝叶,其中流淌着同根的问题关心:依据当时人的思考理路去理解明清时代的社会现象,以及将这些社会现象的变化放在广域性的视野下,用比较史的眼光进行把握。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 “时代划分论”的过去与现在
  • 第一章 “时代划分论”的近况(1980—2000)
  • 一、时间认识与历史像
  • 二、“半开放系统”与时代划分
  • 结语
  • 补记
  • 第二章 发展还是波动?
  • 一、“近世”和“近代”
  • 二、“近世论”所面临的问题
  • 三、发展还是波动?
  • 第二部 风俗与时代观
  • 第三章 “风俗”与历史观
  • 一、“风俗”的含义
  • 二、顾炎武“风俗”史观
  • 三、风俗概念与今天的历史学
  • 第四章 名片的效用
  • 一、名片的变迁
  • 二、名片的写作方法与使用方法
  • 三、从明到清
  • 补记
  • 第五章 “老爷”和“相公”
  • 绪言
  • 一、“老爷”的用法
  • 二、“相公”的用法
  • 三、地方社会势力的变动与“老爷”称呼
  • 结语
  • 补记
  • 第三部 明末清初的秩序问题与国家
  • 第六章 “中国”的抬头
  • 前言
  • 一、明清时代有关“抬头”的规定
  • 二、不存在与“‘中国’的抬头”相关的规定
  • 三、《历代宝案》与题、行稿
  • 四、明末书籍中的“‘中国’的抬头”
  • 五、“‘中国’的抬头”与明末的国家意识
  • 结语
  • 补记
  • 第七章 明末清初的暴力与正义问题
  • 绪言
  • 一、民众的暴力
  • 二、士大夫的道德性与暴力的关联
  • 结语
  • 补记
  • 第八章 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 绪言
  • 一、雍正帝的理想国家
  • 二、“后16世纪的共通问题”与清朝
  • 三、世界中的雍正时代
  • 结论
  • 补记
  • 第四部 契约与正义
  • 第九章 买卖土地与买卖人口
  • 绪言
  • 一、考察的范围与方法
  • 二、清代中国的所有观念
  • 三、所有权的基础
  • 四、所有中的自由与不自由
  • 结语
  • 补记
  • 第十章 礼教、契约、生存
  • 一、前言
  • 二、作为研究假说的三个要素:礼教、契约、生存
  • 三、田宅买卖——以找价回赎问题为中心
  • 四、人口买卖——以卖妻、典妻问题为中心
  • 五、结语
  • 第五部 中国社会与日本的历史学
  • 第十一章 动乱与自治
  • 绪言
  • 一、三浦周行所见辛亥革命后的中国
  • 二、动乱和社会集团——中国社会论的潜流
  • 结语
  • 补记
  • 第十二章 中国史研究中的actuality和reality
  • 一、actuality和reality
  • 二、历史学现在面对的问题
  • 三、对历史研究者而言的actuality和reality
  • 四、中国史学中的actuality和reality
  • 五、从日常生活出发的actuality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2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顾衡讲好书完结49/50

    谁能想到今天老师竟然没放一放书,大周一的就开始念叨书中的一内容了。一方面,足以见得老师对于本书的喜爱。另一方面,鞭策起连续几周阅读滞涨的我🤣于是乎,在白天既定带翠花去郊外溜达以及去完健身房后,我便快马加鞭、屁滚尿流地刚刚翻完了。全书每个部分都有在我看来无关痛痒的内容,像什么 “相公”、“抬头” 啥的考究,大致翻翻过去即可。但更多的是像对于时代的划分、中国何以为中国、所有权的对比等让人读来眼前一亮,合上书又有能回味的话题。甚至于,中法对于皇权专制的异同对比,作者都有涉及🤪一篇篇的小论文,挑着自己感兴趣的看看,不亏。另,看看接下来几天老师会不会重点聊这几方面的内容吧。我去继续翻《太白金星有点烦》那本书去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值得一读

      有些内容比较枯燥,读跟自己兴趣有关的部分,体验还是不错的。作者的视觉很独特,提到的有些内容是我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觉来看待历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增渊认为,在春秋战国的动乱期中,基于 “任侠的习俗”,人结合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集团,这样的人的结合的纽带,不仅支撑着民间集团,而且支撑着同时在官僚制中正在生成的君主与官员的关系,关联着统一国家的统治机构。在地方秩序的侧面,秦汉帝国成立以后,虽然表面上覆盖着郡县制式的官僚机构,但在其背面,从内部支撑、规定着地方秩序的,则是以土豪、豪族为中心的人的结合的自律性秩序形成功能,其中可以看到先秦以来的习俗的连续性。也就是说,他有着这样一种观点:无论是就历时还是共时而言,民间诸集团的秩序和统一帝国的秩序,都不是彼此断绝的,而是应该作为连续的、互相浸透的东西去捕捉。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