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砥砺思想、温暖心怀又指引前路的作品。致那些正在追求和创造新的生活的青年们。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人文学者钱理群先生与大学生、研究生、青年志愿者们进行心灵对话与交流的成果,收录了钱先生近十年来在全国各地的26篇演讲。

他追问大学教育的精神和本质,认为一流的大学就是要成为民族的精神堡垒和新思想、新文化、新学术的发源地;他对志愿者和公益活动的意义进行解答,提倡鲁迅所说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大生命观,并对当代青年的生存现状、身份认同和历史走向提出理解和思考。在当下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盛行,人们沉迷于物质追求、执着于个人小小悲欢的时代背景下,钱先生提出 “脚踏大地、仰望星空才是人生命的最佳状态”,我们应当“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时代需要三大精神——仁爱、宽容、责任意识”等,都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和思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我与青年(代序)
  • 一、漫说大学之大
  • 大学时代:人生的盛夏
  • 如何读书,读什么书
  • 沉潜十年:最诚恳的希望
  • 读书之乐:以婴儿的眼睛去发现
  • 两层理想:永远活出生命的诗意与尊严
  • 大学之大,在开创一个大生命境界
  • 二、寻找失去的“大学精神”——北大110周年民间纪念会上的讲话
  • 又一次民间纪念
  • 今天的中国不能没有梦
  • 今天大学的精神危机
  • 大学的自由言说空间和校园民主
  • 大学教育与就业
  • 大学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人才尖子?
  • 三、读书,为了健康地、快乐地、有意义地活着
  • 健康地、快乐地、有意义地活着
  • 静悄悄的存在变革,从读书开始
  • 关于读书的几点建议
  • 四、我们为何读书,如何读书?——在一耽学堂的讲话
  • 五、“我们”中的“我”,“我”中的“我们”——在北京大学“我们”文学社十周年社庆上的讲话
  • 六、沉潜十年
  • 鲁迅的经验
  • “回到古代去”:“进得去”还要“出得来”
  • 问题产生于现实,研究超越于现实
  • “沉入于国民中”,了解中国基本国情
  • 学院思想、学术与民间思想、学术的互动
  • 学者的精神世界是极为开阔的
  • “生命的沉潜”与“学术的沉潜”
  • 七、学术的承担
  • 八、跟北师大古文字学研究生聊天
  • 九、和即将去农村的师范生谈心
  • 十、承担,独立,自由,创造——漫谈《民国那些人》
  • 为什么“并不遥远”又“相距甚远”?
  • “我们”的问题在哪里?
  • “生活里边有个东西,比其他东西都重要”
  • “铁肩担道义”:对社会、历史、民族的承担
  • “把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对自我生命的承担
  • “舍我其谁”:对学术的承担
  • 独立精神:“匹夫不可夺志”
  • “还是文人最自由”
  • 人的创造力究竟有多大
  • 把“承担,独立,自由,创造”的精神化为日常生活伦理
  • 十一、和当代大学生谈巴金和他们那代人——在北京师范大学春秋学社主持的“巴金先生逝世五十日学术追思会”上的讲话
  • 这是有理想、有信念、有信仰,并将其化为日常生活的一代人
  • 革命精神,青春激情
  • “肯做苦工的人”
  • “想走进一个房间,却走进另一个房间”
  • 十二、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和我们这代人受的教育——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演讲
  • 十三、“我们”是谁——在“公益2007”志愿者论坛上的讲话
  • 主题发言
  • 会议总结
  • 十四、我们需要农村,农村需要我们——中国知识分子“到农村去”运动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
  • 一个世纪五代人连续不断的“下乡运动”
  • 作为第六代人的“青年志愿者”为什么要到农村去?
  • 我们怎么做?
  • 十五、为生命给出意义——谈“静悄悄的存在变革”
  • 我们所面临的生命存在危机
  • 由自己来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意义
  • 从改变自己的存在开始
  • 改变存在,就是道德重建、价值重建与生活重建
  • 我们的目标:“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 志愿者公益组织的两大原则
  • “静悄悄的存在变革”的意义
  • 志愿者公益组织自身的建设问题
  • 十六、我的两个提醒——和“农民之子文化发展中心”的青年志愿者的谈话
  • 十七、一百块钱,有多轻,又有多重?——雪灾救助活动的启示
  • 帮助你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 寻求心灵上相契相感
  • 根本的意义在于传播爱心
  • 新一代的理想主义者
  • 十八、奥运会后的思考
  • 奥运后所提出的问题
  • 志愿者的地位、作用,我所理解的志愿者精神的核心问题
  • 如何认识“世界”、“中国与世界”以及“我们和世界”
  • 十九、和志愿者谈生活重建
  • 对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质疑
  • 我们理想的“新生活”
  • 二十、社会公益活动的根扎在哪里?——为《新互助》创刊号而写
  • 二十一、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演讲
  • 二十二、如何建立“文化身份自信”——给“新农民工”的一封信
  • 二十三、如何看待“80后”这一代人
  • (附)北京大学团校主办“生于80年代”征文比赛评语
  • 二十四、当今之中国青年和时代精神——震灾中的思考
  • 将灾难转化为育人、治国的精神资源
  • 敬畏生命,一切为了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健全发展
  • 灾难将成为常态,我们如何应对?
  • 当今中国问题,时代精神,青年使命
  • 二十五、我所知道的部分中国青年的新动向
  • 关于“‘80后’,怎么办”的讨论
  • 关于“漂泊一代:当代中国青年身份认同”的讨论
  • 关于“爱故乡,发现故乡之美”的活动
  • 关于“新的生活革命”运动
  • 二十六、青年朋友,你们准备好了吗?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本读到落泪,惺惺相惜的书!

    可能你不信,但这是真的!我读到感动落泪!钱老跟我爷爷奶奶一个年纪,但是爷爷奶奶都已经去世了,留下给我的巨大精神财富:是好好活着,不辜负每一天。我是被爱浇灌长大的,而今我头顶光环,仰天便可以看到他们对我期盼的笑脸。时光荏苒,不敢辜负。然而活到今天,仍旧很多困惑,我那么优秀,也那么多缺点,我努力上进,勤学好问,但是我也好为人师,直率坦荡。作为 80 后,钱老给我们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新一代的理想主义者!我感受到:被理解,被看到,我的困惑一下子解开了,你看钱老跟你一样,至臻至纯,善良真诚直率!我想要推荐这本书,珍藏这本书,留给孩子这本书… 原文引用:对 “80 后” 睡着、玩着的青年,我尊重他们的选择,但已经无法和他们对话,他们对我也毫无兴趣,至多保留一点有礼貌的尊敬,这也属于正常。我能够交流的,是鲁迅说的,觉醒的,或要觉醒的青年;所谓 “觉醒”,就是在坚持自己时代对个人物质利益的合理追求的同时,又有所质疑,希望有新的突破,寻找在物质、精神两个方面更为健全的发展。我因此把他们称为新一代的理想主义者,既在根本上和我这样的老理想主义者有相通之处,又有自己的时代特色。就在这样的意义上,我这个 “30 后” 就与 “80 后” 的部分青年相遇了。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与青年朋友谈谈心二十六讲

      这是一本什么书呢?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教我活成坚实快活的人格,与所处物理世界的存在,衔接,交谈,互相赋能,放际长河;而后,山川辽阔,岁月温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拾青春

        早年读,可能我的青年会更年轻;现在读,我的青年又回到了内心;未来读,可能我的青年会更长久。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东方出版中心

        东方出版中心是中国出版集团直属的一家国家级出版社,地处大都市上海。其前身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及副牌知识出版社(沪)等。成立于1978年10月,1995年10月改为现名。多年来中心以知识型、文化型、思想型为出书特色,以知识型、普及型读物为主要出书方向,以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重点出版教育、文化、外语类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