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0千字
字数
2019-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文心雕龙》修辞学研究:理论、方法与影响
内容简介
《文心雕龙》中有关修辞学的理论和方法,是刘勰创作理论中重要内容之一,在汉语修辞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汉语修辞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本专著主要是对《文心雕龙》的修辞学内容进行本体论的研究,即以《文心雕龙》中有关修辞学的内容为考察和研究的对象,旨在客观地整理、归纳出《文心雕龙》的修辞学思想、字句章篇修辞论、修辞方式、文体风格论、消极修辞说以及鉴赏修辞的内容。其研究范围,主要立足于对《文心雕龙》的修辞学内容进行专书研究,属于中国古代修辞学史研究中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个横断面。在材料整理分析的原则上,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首先对《文心雕龙》的修辞学内容进行客观的阐释与描述,尽可能地对其内容加以还原。在客观叙述《文心雕龙》修辞学的内容和成就的同时,注重用现代修辞学的术语与之对应,本着理论、阐释和材料相统一的原则,总结评述其内容、特点与意义。
目录
- 目录
- 绪论
-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二 材料整理分析的原则与研究方法
- 三 关于《文心雕龙》修辞学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一章 《文心雕龙》的修辞学思想
- 第一节 《文心雕龙》修辞学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对语言运用的重视
- 一 《文心雕龙》的修辞学成就是对前人修辞理论成果的继承与发展
- 二 《文心雕龙》产生的时代是修辞学理论全面成长、奠定基础的时代
- 三 《文心雕龙》对语言运用的高度重视
- 第二节 《文心雕龙》“宗经”的修辞学思想
- 一 经书乃“文章奥府”“群言之祖”
- 二 经书是后世各种文体的渊源
- 三 文能宗经,体有“六义”
- 四 “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刘勰主张以经书的语言为范式
- 第三节 《文心雕龙》修辞学思想的核心——文质论
- 一 “文与质”与“情与采”在《文心雕龙》中作为专门术语的主要含义
- 二 文质彬彬,情采兼备,是贯穿于《文心雕龙》全书的一个总的修辞原则
- 三 修辞立其诚的思想
- 四 崇尚自然的思想
- 第二章 《文心雕龙》的字句章篇修辞论
- 第一节 “章句”的含义及字句章篇之关系
- 一 “章句”的含义
- 二 字、句、章、篇关系论
- 第二节 《文心雕龙》关于字词章句修辞的总原则——安章宅句
- 一 词句的顺序
- 二 段落的离合
- 三 句中字数与句末用韵
- 四 虚词的修辞作用
- 第三节 篇章结构修辞论
- 一 布局谋篇,注意整体
- 二 脉络贯通,首尾一体
- 三 围绕中心,以辞附意
- 第三章 《文心雕龙》论修辞方式(上)
- 第一节 练字
- 一 刘勰对“练字”重要性的诠释
- 二 《练字》篇关于文字修辞的主要观点
- 第二节 声律
- 一 魏晋南北朝以来对汉语声律和谐的逐渐认识
- 二 《文心雕龙》崇尚自然的音律主张
- 三 刘勰调协声律的理论
- 第三节 丽辞
- 一 “丽辞”的含义及“骈俪”形成的原因
- 二 自然成对,迭用奇偶
- 第四章 《文心雕龙》论修辞方式(下)
- 第一节 比兴
- 一 刘勰对“比兴”的界说
- 二 《文心雕龙》对“兴”的论述
- 三 《文心雕龙》对“比”的论述
- 第二节 夸饰
- 一 “夸饰”的历史来源以及“夸饰”的含义
- 二 “夸饰”的艺术真实性
- 三 运用“夸饰”的原则
- 四 “夸饰”的修辞效果
- 第三节 事类
- 一 “事类”的含义与作用
- 二 “事类”的方式及用典举隅
- 三 运用“事类”的原则
- 第四节 隐秀
- 一 “隐秀”的界说
- 二 “隐”“秀”的特点
- 三 “隐秀”的运用
- 第五章 《文心雕龙》的鉴赏修辞论
- 第一节 “文情难鉴”原因论析
- 一 “知音”的含义
- 二 文学鉴赏之难的原因
- 第二节 对鉴赏者的具体要求与鉴赏修辞的途径
- 一 对鉴赏者的要求
- 二 刘勰论鉴赏修辞的途径
- 第三节 鉴赏修辞的方法“六观”
- 一 观位体
- 二 观置辞
- 三 观通变
- 四 观奇正
- 五 观事义
- 六 观宫商
- 结语
- 一 对《文心雕龙》修辞学理论研究的总体认知与结论
- 二 《文心雕龙》的修辞学成就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 三 《文心雕龙》在中国修辞学史上的地位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