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6.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3千字
字数
2015-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中国抗日战争史进行了客观准确的论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大量已有和新挖掘的档案资料为依据,汲取学术界的前沿成果,全面记述了1931年9月到1945年9月中国抗日战争艰难曲折的历史,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同仇敌忾、血战到底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民族精神。
全书以抗日战争的历史渊源和历史进程为主线,采取分阶段和按专题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叙述,力求体现学术研究的继承性、创新性和科学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一、 艰难曲折的十四年抗战
- 二、 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
- 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 四、 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 第一章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局部抗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 一、 日本军国主义与东方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二、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局部侵华战争
-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与侵占中国东北
- 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与英美的不干涉政策
- 3.日本炮制伪满洲国与实行殖民统治
- 三、 中国局部抗战的兴起
- 1.中国共产党发出抗日救国的号召
- 2.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 3.东北军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 4.一·二八事变与淞沪抗战
- 第二章 中国局部抗战的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 一、 日本扩大侵略与中国局部抗战的发展
- 1.热河失守与长城抗战
- 2.察哈尔抗战
- 3.绥远(1)抗战
- 二、 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与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 1.华北事变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 2.一二·九运动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 3.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政策的确立
- 三、 东北敌后战场的形成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高涨
- 四、 国共合作局面的初步形成与全国抗战的准备
- 1.国民党对日政策的调整与中共逼蒋抗日方针的确立
- 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 4.中国进行全国抗战的准备
- 第三章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国抗战开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 一、 中国全国抗战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1.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国抗战开始
- 2.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 二、 中国抗战的指导路线与战略方针
- 1.共产党的抗战指导路线与战略方针
- 2.国民党的抗战指导路线与战略方针
- 三、 红军主力改编与平型关大捷
- 四、 淞沪会战与太原会战
- 1.淞沪会战
- 2.太原会战
- 第四章 中国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的战略配合,粉碎日本法西斯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 一、 华北敌后战场的开辟
- 1.八路军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与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 2.华北各地人民抗日武装的建立与游击战争的开展
- 3.八路军开展平原游击战与保卫山区抗日根据地
- 二、 南京保卫战与徐州会战
- 1.南京保卫战
- 2.徐州会战与台儿庄大捷
- 三、 新四军出师抗战与华中敌后战场的开辟
- 1.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 2.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与创建抗日根据地
- 四、 武汉会战及广州失陷
- 1.武汉会战
- 2.广州失陷
- 第五章 中国全民族抗战高潮的掀起,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 一、 全国抗战开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外交
- 1.全国抗战初期的政治
- 2.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
- 3.抗战文化教育的开展
- 4.全国抗战开始后的中国外交
- 二、 席卷中华大地的民众抗战
- 1.国内各阶级、阶层与社会团体的抗日救亡斗争
- 2.全国各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
- 3.港澳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
- 三、 海外侨胞对祖国抗战的援助
- 1.华侨社会的抗日救亡运动
- 2.华侨对祖国抗战的经济支援
- 3.华侨对祖国抗战的人力支援
- 四、 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 1.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援
- 2.苏联、美国等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 第六章 中国独立坚持抗战,敌后战场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 一、 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与中日双方的战略调整
- 1.日本侵华战略的改变与国际形势的变化
- 2.中共中央制定相持阶段的战略方针与任务
- 3.国民政府调整军事、政治战略
- 二、 敌后战场的巩固发展与百团大战
- 1.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华北平原
- 2.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粉碎日伪军的连续“扫荡”
- 3.振奋全国的百团大战
- 4.新四军发展华中敌后战场
- 5.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开辟华南敌后战场
- 6.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敌后战场的艰苦作战
- 三、 正面战场抗击日军攻势的作战
- 1.武汉外围地区的作战
- 2.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
- 3.东南沿海地区的反封锁作战
- 四、 坚持团结抗战方针,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声讨汪精卫叛国集团
- 2.反对国民党的对日妥协
- 3.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一、第二次反共高潮
- 五、 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改革与建设
- 1.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 2.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 3.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
- 第七章 中国军民艰苦奋战,中国战场继续发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作用
- 一、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 1.日本南进决策的确定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 2.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 3.中国战区成立
- 二、 敌后军民坚持艰苦抗战
- 1.敌后抗战出现严重困难
- 2.加强军事建设,开展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
- 3.采取各项举措巩固抗日根据地
- 三、 中国正面战场对日作战与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
- 1.中国正面战场对日作战
- 2.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
- 第八章 日本侵华战争中的法西斯暴行
- 一、 制造大量屠杀与迫害惨案
- 1.南京大屠杀
- 2.大量凶残的屠戮惨案
- 3.残暴的“三光”政策与野蛮的无差别轰炸
- 二、 违背国际公约,实施生化武器战
- 1.惨无人道的生物武器实验与细菌战
- 2.公然违背国际公约的化学战
- 三、 强掳与奴役中国劳工
- 四、 残害中国妇女的暴行与“慰安妇”——日军性奴隶制度
- 五、 肆意摧残中国文化
- 第九章 中国战场实行局部反攻,与盟军共同展开对日战略反攻
- 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转折与中国大国地位的初步确立
- 1.同盟国展开战略反攻与进攻,日本内外交困
- 2.中、美、英开罗会议进行战略协调
- 3.中国参与联合国的创建
- 二、 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
- 1.八路军揭开中国战场战略反攻的序幕
- 2.局部反攻在敌后战场的全面展开
- 3.开辟战略新区
- 4.进一步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
- 三、 缅北、滇西反攻作战的胜利与豫湘桂战场的大溃败
- 1.中国驻印军、远征军反攻缅北、滇西的作战
- 2.国民党军在豫湘桂战场的大溃败
- 四、 中国人民为争取抗战胜利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斗争
- 1.制止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三次反共高潮
- 2.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的高涨
- 3.中共七大的召开与争取抗战胜利和建立新中国路线方针的确立
- 第十章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 一、 夺取抗战胜利前的国际形势
- 1.雅尔塔会议与同盟国最后击败德、日法西斯的战略筹划
- 2.波茨坦会议与《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
- 二、 解放区战场的全面反攻
- 1.向大中城市与交通要道的反攻作战
- 2.解放中小城市与广大乡村,歼灭拒降的日伪军
- 3.解放热河、察哈尔全省,进军东北
- 三、 日本投降与中国战区的受降
- 1.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2.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
- 四、 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与台湾光复
- 1.抗日保台运动与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 2.全国抗战时期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 3.台湾光复
- 五、 对日本战犯的正义审判
- 1.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
- 2.中国政府对日本战犯的审判
- 结语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始建于1921年9月1日,重建于1950年12月1日,是党和国家政治读物出版社,也是我国第一家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出版社。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人民出版社”社名,成为国家和各省级人民出版社最为显著的形象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