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杜拉斯代表作,关于一个女孩的成长与蜕变。

内容简介

1929年,在法国殖民地越南,一个贫穷的白人姑娘和一个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发生了一段因为无法逾越世俗的种族观念和道德伦理注定无望的爱情,最后白人姑娘离开越南回法国读书,中国少爷则遵从千年礼法娶了一个未曾谋面的中国姑娘。

《情人》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笔触深达人性中某些根本、隐秘的特质,催人深思。小说中自始至终涌动的情感力量甚至超越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获得了1984年法国文学奖项龚古尔奖。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本序
  • 情人
  • 乌发碧眼
  • 人们为什么不怕杜拉斯了?——关于《情人》
  • 我的师承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你来说,我觉得现在的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的女人,与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现在备受推残的你。” 这本书其实写的不是情人,而是作者对于自己生命的回头看,里面没有多少深情,而是她欧气一样的大胆。没有爱情,只有交易,中国情人只是一个交易对象。故事情节里有很多东西直击我们的内心,写出了我们内心不敢流露的那些欲望。最后一句结尾,“他对她说。和过去一样,他依然爱她,他根本不能不爱她他说,他爱她将一直到死。” 这样的结尾,和开头,前后呼应,说明了中国男人真心爱着他的情人,只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各自的地位身份不同,,所以只能永远做情人。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事件叙述清楚,细节描写到位,语言流畅场景化尽显无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 杜拉斯《情人》里的爱,并不是传统的浪漫爱故事,而是两个被社会抛弃的人,通过偶然、激情和疯狂的爱,打造出的一个脆弱的命运共同体。2. 在《情人》中,杜拉斯借助 “我” 的回忆,实则强调的是女性通过确立主体意识而感知到的成长体验;而主体意识的树立,则离不开适度而健康的 “自恋”,也就是对自我的欣赏和接纳。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