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用户推荐指数
心理学
类型
7.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4千字
字数
2023-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内在觉醒,意味着即刻的自知,并由此创造新的生命体验,如果你想有脱胎换骨的改变,就要内在觉醒。
内容简介
内在觉醒,就是要清晰发现并理解生命的不自知现象。在清晰的自知中,我们将拥有行动的智慧,比如想法只是想法,它不是事实。缺乏这种智慧,我们很容易被想法拖入痛苦情绪的恶性循环,进入无益而有害的自我消耗状态而不自知。
本书就是要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及真实案例,揭示这些蕴含在我们生命体验中的逻辑,让我们觉察到自己是如何感受、行动、认知、学习、记忆、决策的……清晰地理解这些,将会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生命能量,让我们活得更快乐、热情,自在而有活力。
是的,我们可以避免焦虑重重、死气沉沉。让我们一起洞察生命逻辑,慢慢觉知、醒来……终结内耗,活出全新的生命状态。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认识规律,唤醒生命的智慧
- 第一部分 我在生活,但对此我一无所知
- 第一章 自知是一种稀缺的能力
- 第一节 发现并观察自动化念头:你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 第二节 我要去徒步旅行:我们都活在无意识中
- 第三节 自以为“知道”,实则“一无所知”:如何“清晰地知道”
- 第四节 意识的三种状态:“看到”与“注意到”截然不同
- 第二章 有意识和无意识
- 第一节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我的生命我能做主
- 第二节 什么影响了我的喜好:“我”真的有喜欢的自由吗
- 第三节 “我理解了”为什么还是没用:为什么我控制不了自己的焦虑
- 第四节 行动努力和意志努力:无意识状态会让我们经历无名的苦恼
- 第五节 我知道前进的方向了:理解规律,才有机会走出无意识的束缚
- 第二部分 生命的逻辑,我们从未清晰理解
- 第三章 感受的逻辑
- 第一节 感知、存在:失去了鲜活的感知能力,生命将丧失意义
- 第二节 简单、流畅:生命会自动追逐简单、轻松的体验
- 第三节 熟悉、确定:我们想要确定性,厌恶意想不到的麻烦
- 第四节 自由、能力:一切生命的转变,都源自想要改变的心
- 第五节 互动、认可:我们的幸福感依赖于社会联结
- 第六节 处理感受,需要兼顾身体处理和思维处理
- 第四章 行为的逻辑
- 第一节 行为第一准则:远离即刻的苦
- 第二节 行为第二准则:追逐生命的乐
- 第三节 离苦逐乐中被忽略的事实:努力、冲突与悖论
- 第四节 行为第三准则:有效的行动调整依托于清晰的感知与反馈
- 第五章 认知的逻辑
- 第一节 认知法则一:我知道一切,却对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 第二节 认知法则二:我错了?不可能,我一定是对的
- 第三节 认知法则三:“这就是我说过的”,我们习惯于“证真”而非“证伪”
- 第四节 认知法则四:自动追寻解释而非事实,我们会陷入因果陷阱
- 第五节 认知法则五:我是错觉的奴隶
- 第六章 注意的逻辑
- 第一节 生命现实由注意创造:事实从不伤人,但解读过程会伤人
- 第二节 走神:理解生命运作的机制,然后善加利用
- 第三节 走神是生理特征决定的: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
- 第四节 注意捕获:清晰的理解、当下的觉察、清醒的行动
- 第五节 重建注意灵活性:识别并处理与痛苦相伴的无意识生命活动
- 第七章 记忆的逻辑
- 第一节 记忆是过去经验的产物,累积经验就是背负过去
- 第二节 生命现实是注意的产物,也是工作记忆的产物
- 第三节 记忆的可得性会影响工作记忆
- 第四节 记忆有自己的偏爱:开始、结局、就近及情感强烈的
- 第五节 记忆并不完全可靠,它可以被持续加工、重塑
- 第八章 资源的逻辑
- 第一节 为什么我们会失控:身心资源是有限、易耗竭的
- 第二节 保持良好的睡眠是补充身心资源的最佳方式
- 第三节 处理认知活动与情绪干扰,保护有限的身心资源
- 第九章 决策的逻辑
- 第一节 到底选哪个:在决策中,感受处理永远是第一位的
- 第二节 什么决定着我们的选择:决策的本质,是感知身体体验
- 第三节 为什么不存在完美决策:多变的注意力,会带来多变的感受
- 第四节 决策的8种逻辑:我们更喜欢简单易懂的奇闻轶事
- 第三部分 揭开无名之力的面纱
- 第十章 一切生命逻辑,都离不开大脑活动
- 第一节 “清晰地知道”与“自以为知道实则一无所知”有清晰的区别
- 第二节 大脑自动化的预测、解读是一切感受变化的根源
- 第三节 拥有自由?那只是一种错觉
- 第四节 一切生命逻辑,都离不开大脑活动
- 第十一章 一切生命逻辑,都离不开激素与神经递质
- 第一节 如何面对各不相同的生命体验
- 第二节 有意识的行为才是生命真正的舵手
- 后记 智慧无法外求,它建立在我们个人的实践和体悟之上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