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1千字
字数
2023-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历史作家谭木声以异常细腻的笔触和洞察,带领读书人重返1900年庚子事变现场。他出入于多种史料之间,交替使用多棱镜和放大镜,建立新的图景,复现了那个中国近代史的“决定性瞬间”。
内容简介
1900年庚子事变,清廷太后“西狩”。这一独立的历史事件,却关乎中华社会的历史走向。
作者以大历史的视野,小切口进入,使用新的研究材料,以丰富的细节展现这场起于一家一姓私怨、终于家国命运的大动荡。其间穿插晚清最后二十年的政治纠葛、人物关系、满汉冲突,在国际环境和民间宗教的背景下,呈现历史的生动,人物的鲜活,命运的悲剧。太后西奔关系万千重,晚清最后二十年乃至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脉络,在这里都看得见说得清。
目录
-
版权信息
-
楔子 立储
-
第一部 山雨欲来风满楼
-
潜流
-
再起波澜
-
折衷
-
反对者经元善
-
谁是义和拳
-
有意无意的误会
-
康有为这个冤家
-
卜克斯之死
-
大师兄进北京
-
火候渐熟矣
-
第二部 闻道长安似弈棋
-
第一次御前会议
-
第二次御前会议
-
归政照会
-
决裂
-
克林德之死
-
围攻东交民巷
-
神兵遍京城
-
东南互保
-
斩首
-
北京没有保卫战
-
第三部 最是仓皇辞庙日
-
出宫
-
逃亡
-
官不聊生
-
命若草芥
-
沦陷区秩序
-
东南并不平静
-
“国人望李傅相如望岁”
-
清官刚毅之死
-
第四部 残局
-
议和班底
-
第一次握手
-
且问西东
-
到西安
-
瓦德西与吴克托
-
红十字旗飘扬在北方上空
-
谁该负责?
-
讨价还价
-
定议
-
两个小问题
-
第五部 棋于松底留残局
-
大臣之死
-
端王终局
-
“情动”董福祥
-
问君何时归
-
回銮
-
世间已无李傅相
-
废大阿哥
-
尾声
-
终章 庚子的意义
展开全部
庚子国难
列宁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帝国的衰败都是如此,本书讲述庚子国难全过程,文笔流畅,布局错落有致,算是集合这段历史近年研究之大成。帝国最大的隐忧是传位问题,只要环顾世界上各大公司就知道所言不虚,百年老店已属不易,更不要说 300 年的帝国,庚子国难根源在于光绪的废立,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后续,顶层的权力之争导致动乱外延,国家如此,大公司亦如此。守业的君王 (公司接班人)需要战略定力,不是开疆扩土,而是左右平衡,慈禧早期是理智的,所以就是有太平军大乱,也能 “同治中兴”,到戊戌变法后,女人因爱生恨,失去理智,当年的肱骨之臣老的老,亡的亡,只能任由这个老女人胡闹了。一群手无缚鸡之力,只会嘴炮的文人加乌合之众的拳民可想而知,而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都做壁上观。庚子国难给普通人的教训就是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智者不陷于覆巢”,帝国末期如鲐背老人,已经到了更新换代之时,当年的义和团也最终沦为牺牲,有道则仕,无道则隐,天命难违,所以我不建议年轻人读此类书,书生论政,指点江山都是空谈,就是作者穿越回去,也最多如李中堂做个裱糊匠,根本无力回天,天命难违。本书作者是著名历史学家马勇的博士生,近 30 年来的知识界偏好和西方接轨,对义和团的评价肯定好不了,但周总理是这样评价的:“1900 年的义和团运动正是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们的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去年底在香港的讲演,提到中国为何能不断复兴延续几千年,就是因为中国人重视历史,对中国人来说 “世上无新事”,聪明的中国领导人懂得借鉴历史,基辛格的《论中国》开篇前言,就讲 1962 年教员对印决策:「难以想象,除了中国还有哪一个国家的现代领导人会借用千年之前战役的战略方针作出一项牵动全国的决定。同样难以想象,他确信他的同事能够领悟他借鉴历史事件的深意。然而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哪个国家享有如此悠久的连绵不断的文明,抑或与其古老的战略和政治韬略的历史及传统如此一脉相承。」,所以中国合格的领袖都是熟读历史,本书适合介绍给美国政界,那里现在隐隐然有帝国末日景象,参看乌克兰那些 “民粹 “,如何一步步葬送大好河山。
慈禧偷了一捆电缆
早年看一新闻,一小偷盗窃电缆卖钱,割价值百万的电缆卖废铜得两万元赃款,后被判刑,定罪按照电缆的损失裁定。 慈禧老佛爷垂帘多年,早就习惯了文武百官大小皇亲的百依百顺,无数风雨也练就了老人家对政治变化的极度敏感,某一天,老人家惊恐地发现,看似铁板一块的政治铁桶出现了某些裂缝。 就像上了年纪的妇女某一天发现了丈夫出轨的苗头,老人家的内心有点儿气急败坏,不过却不能明着表现出来,维护家族的面子是掌门人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何况是皇家的面子,要惩罚出轨的老公,却不能以出轨为理由。 慈禧采用的办法是想办法废除皇帝,这个喜欢跟着一帮革新派乱跑的家伙,可是,废除皇帝不是一件太过容易的事情,在一帮革新派的抵制下,太后的这点想法始终难以实现,更要命的是,皇帝至少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当历史的车轮前进到这个时候,各个外交国家更愿意和皇帝打交道,名正则言顺,孔子的教导不仅在华夏有市场,也是大家普遍奉行的道理,同皇帝打交道,名正。 立大阿哥,是老佛爷的退而求其次的解决方案,可是在推进废立的过程中却让整个局势失去了控制,简单的规则无法驾驭复杂的系统,在废立皇帝的问题上是一个复杂系统,牵扯到革新、外交,也牵扯到各个派别的政治利息,牵扯到洋人对华的态度,也牵扯到本地地方势力的政治野心,可在慈禧的眼里,把不顺眼的皇帝赶下来换一个更容易控制的,这是家事,所有其他的,不过是皇家家事的基础上发生的一些涟漪,一切都会恢复正常。 因此,当有人告诉慈禧义和团是一股可以信任且利用的力量时,老佛爷选择了相信。同时,反对废立的大多数汉人大臣,更愿意同现任皇帝打交道的各路洋人,顺理成章地成了老佛爷的敌人,诛杀汉臣剿灭洋人成了最政治正确的选择,不过这时候剿灭的是洋人的使领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谁让你们这帮家伙挡住了道路呢。 目标可以简单,目的不一定完全一致,有的是想利用义和团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如慈禧。有的是打心底里痛恨洋人,如后来从容赴死的几位王爷,有的是想趁火打劫捞好处的投机分子,如义和团那些个所谓的大师兄首领,当义和团在京城里横着膀子走路,连各个达官都争着以当拳民为荣时让人不由得想起来后来十年浩劫中的革命小将,历史不会重复,历史却何其相似,打着为江山社稷着想的旗号,明正才能言顺,为了言顺,明可以随便正。 念书学历史,容易将哪些人分为忠臣,哪些人分为奸臣,嗷嗷叫地和外面对着干的容易激起大家的共鸣,主张和气生财的总是给人软弱的感觉,从结果看,态度是一回事,水平和实力是另外一回事,无数次的教训说明,在表达态度的时候,需要审视一下实力。 仗最后是打输了,庚子年真是神奇的一年,不可避免的,中国用一种不一样的态度和视角观察和体会外面的世界。 一切源于老佛爷的那点儿私念,为了两万块钱的废铜,老佛爷割掉了整个的电缆。
庚子国难•太后西奔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清楚的为我们还原了庚子事变的前因后果。太后想换皇上,华北义和团突然兴起,外交使者集体换新,三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偶然事件混合在一起,促成了世纪末的大混乱。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选择了保守主义的极端发展 —— 义和团这一条路。这一条路失败了,保守势力随之殉葬,才毫无选择地走上了另一条路,开启了清末新政。但是新政没有挽救大清的命运,新政推行三年后,发生了日俄战争,东亚小国日本竟然打败了沙俄,这个时候决定中国命运的要素中,立宪和革命在赛跑。慈禧误判了形势,过于拖延,在立宪之前,革命爆发了…… 本书用的是现代大白话,详细讲解了当时的那段历史,在保持历史严肃性的同时,字里行间还流益着诙谐与幽默 ,行文流畅。个人认为本书的不足之处是,那段历史带给我们的 “沉闷感” 和 “压抑感”,让人不爽。
- 查看全部142条书评
出版方
新星出版社
成立于1989年,新星以精品立社。旗下拥有“午夜文库”“幻象文库”两条重点产品线,是国内推理和科幻文学出版的领先平台。同时,策划推出了《重新发现社会》《传家》《失控》等一批非虚构类精品图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星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强大的作者、译者队伍。目前已经签约海内外作家、学者数百人,国际上近90%的推理小说大师均落户新星。新星拥有专业的翻译、编辑和设计团队,不懈努力,为读者持续推出图书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