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讨中古僧传书写的特征和张力现象,诠释佛教中国化。

内容简介

慧皎《高僧传》作为现存最早的一部僧人传记作品,不仅是中古思想史的宝库,更开创了佛教史传的历史,为历代僧传书写的典范。钱穆先生曾言:《高僧传》“在宗教里边加进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人文历史观点”。

本书借鉴这一视角,聚焦《高僧传》的书写,分别从材料源自、文体样式和精神向度等方面,探讨了中古僧传书写的系统性特征,如经录与僧传间的关系为何?“传论赞”文体组合模式形成的原因何在?历史、宗教和文学三个维度是如何架构高僧事迹书写的?异域与中土、僧制与王权、学术与政治、时代潮流与个体命运等富于张力的因素是如何塑造僧传文本面貌的?

本书力图从整体上揭示中古僧传书写中的诸种张力现象,及其与《高僧传》典范地位之间的关系,进而从一个全新角度来诠释和思考“佛教中国化”的命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日新文库 出版说明
  • 绪论
  • 第一节 僧传书写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近百年中古僧传研究之回顾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 第一章 从经录到僧传:《高僧传》之编纂成书及学术背景考察
  • 第一节 慧皎的“欲说还休”
  • 第二节 从经录到僧传
  • 第二章 从像赞到僧传:《高僧传》书写之文体选择及文化内涵
  • 第一节 “译经图纪”及背后的问题
  • 第二节 一种“关系”视角的引入
  • 第三节 《高僧传》的“传+论+赞”模式
  • 第四节 中古僧人绘像及制赞作传的传统
  • 第五节 “像赞”文体的特征及意义
  • 第三章 历史宗教文学:中古僧传书写中的安世高形象
  • 第一节 现存材料之梳理
  • 第二节 安世高故事之成立
  • 第三节 作为“事件”和“神话”的安世高形塑
  • 第四节 多维的书写及意义
  • 第四章 空间想象认同:《高僧传》对于“太武灭佛”事件的书写与建构
  • 第一节 两条重要的记载
  • 第二节 诸史料的对比
  • 第三节 慧皎对“太武灭佛”事件的认知
  • 第四节 慧皎的立场问题
  • 第五节 慧皎的书写背景
  • 第六节 慧皎的书写意味
  • 第五章 学术僧制王权:佛陀跋陀罗“被摈”事件的多面书写
  • 第一节 佛陀跋陀罗“被摈”事件再检讨
  • 第二节 学术与僧团
  • 第三节 僧制与政权
  • 第四节 慧皎的书写及其内涵
  • 第六章 僧团律典政治:中古僧传中的法显“南下向都”事件
  • 第一节 史料背后问题
  • 第二节 法显与佛陀跋陀罗之间的关系
  • 第三节 法显“南下向都”的必然性
  • 第四节 法显的选择困境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专家推荐意见一
  • 专家推荐意见二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