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全面梳理和回顾了中国政策过程的研究进展。

内容简介

本套书共三卷。第一卷以CSSCI和SSCI期刊为基础,对21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关于中国政策过程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追踪,系统总结和提炼目前中国政策过程研究的进展、缺口与增长点。

第二卷以相关政策过程理论为基础,阐释中国政策过程研究在推动政策过程理论——例如三源流、倡导联盟等——和实践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贡献,促进政策过程领域的理论对话、经验互鉴和方法论评估和诊断。

第三卷以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和理论为中心,在对相关研究进行追踪的基础上,对中国政策过程中的特色实践、经验以及模式等进行总结,揭示中国政策过程蕴含的核心机制与内在逻辑,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特色的治理逻辑、机制和模式进行深入地经验分析和理论提炼。

目录

  • 版权信息
  • 政策过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卷)
  • 导论 中国政策过程:一个基础性评估
  • 第一章 中国政策过程研究总体评估
  •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二节 研究结果分析
  • 第三节 核心研究议题
  • 第四节 当下中国政策过程研究现状评估
  • 结语
  • 第二章 中国的政策形成:问题建构、议程设定和决策
  • 引言
  • 第一节 政策形成理论基础
  • 第二节 数据与方法
  • 第三节 中国政策形成过程的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现状与缺陷
  • 第五节 总结与展望
  • 第三章 中国的政策设计:政策工具、社会建构与政策整合
  • 引言
  • 第一节 政策设计理论基础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 第三节 中国政策设计研究内容
  • 第四节 中国政策设计研究述评
  • 结语
  • 第四章 中国政策执行研究:从概念“内卷”到理论突破
  • 导论
  • 第一节 西方公共政策执行理论研究概述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
  • 第三节 理论视角
  • 第四节 研究议题
  • 第五节 研究述评
  • 结语
  • 第五章 政策评估:从方法到理论
  •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二节 研究特征
  • 第三节 研究议题
  • 第四节 述评与展望
  • 第五节 结论与不足
  • 第六章 中国的政策终结过程探讨
  •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特征分析
  • 第三节 中国研究议题分析
  • 第四节 研究述评和展望
  • 结语
  • 第七章 中国的政策创新与扩散:追随者还是创新者?
  • 引言
  • 第一节 政策创新与扩散的理论演进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 第三节 中国政策创新与扩散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总结:追随者还是创新者?
  • 结语
  • 第八章 中国政策变迁:回顾、分析与展望
  • 第一节 政策过程研究的政策变迁议题
  • 第二节 中国政策变迁研究的文献梳理
  • 第三节 中国政策变迁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四节 中国政策变迁研究的核心议题
  • 第五节 中国政策变迁研究的总体评述
  • 结语
  • 结论: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政策过程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英文期刊目录
  • 附录2《国家科研项目分类表》
  • 附录3 编码框设计
  • 政策过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卷)
  • 导论 政策过程理论在中国
  • 第一章 从反思性修正到本土化建构——多源流理论的中国应用评估
  • 引言
  • 第一节 多源流理论概述
  • 第二节 中国经验与多源流理论
  • 第三节 中国经验在多源流理论中的角色
  • 第四节 全面评估
  • 结语
  • 第二章 政策工具:仅仅是“拿来”?
  • 引言
  • 第一节 政策工具理论概述
  • 第二节 中国经验与政策工具理论
  • 第三节 中国经验所扮演的角色
  • 第四节 中国政策工具理论跨越程度评估
  • 第五节 总结与展望
  • 第三章 政策设计-反馈理论:刚起步的应用?
  • 引言
  • 第一节 政策设计与反馈:基本的理论框架
  • 第二节 设计-反馈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 第三节 中国经验与政策设计-反馈理论
  • 第四节 评估与展望
  • 结语
  • 第四章 倡导联盟框架:中国政策情境的知识进展与评估
  • 引言
  • 第一节 倡导联盟框架概述
  • 第二节 中国经验与倡导联盟框架的碰撞
  • 第三节 中国经验在倡导联盟框架中扮演的角色
  • 第四节 中国应用倡导联盟框架的全面评估
  • 第五节 结论与展望
  • 第五章 中国政策扩散理论
  • 引言
  • 第一节 政策扩散理论基础
  • 第二节 中国经验与政策扩散理论
  • 第三节 中国政策扩散理论的研究内容
  • 第四节 中国政策扩散理论全面评估
  • 第五节 总结与展望
  • 第六章 间断均衡理论在中国应用的评估
  • 引言
  • 第一节 间断均衡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二节 中国政策情境中的间断均衡理论
  • 第三节 间断均衡理论发展中的中国政策经验
  • 第四节 中国政策过程研究中间断均衡理论的应用评估
  • 结语
  • 第七章 中国政策过程研究中的案例研究
  • 引言
  • 第一节 案例研究与中国的政策过程:概述
  • 第二节 案例研究在中国政策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 第三节 政策议题评估
  • 第四节 案例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五节 结论
  • 第八章 中国政策过程研究中的量化研究
  •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 第二节 政策议题评估
  • 第三节 数据和模型评估
  • 第四节 量化分析方法的展望及未来走向:更好的数据,更好的理论
  • 结语
  • 第九章 中国政策过程研究中的文本分析法:整体评估
  • 引言
  • 第一节 文本分析与政策过程研究:概述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 第三节 政策议题评估
  • 第四节 政策文本分析法评估与展望
  • 结语
  • 结论 将“中国”更好地带入政策过程理论
  • 参考文献
  • 政策过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三卷)
  • 导论 中国需要更好的政策过程理论
  • 第一节 中国拥有本土化的公共政策理论吗?
  • 第二节 理论愿景:建构中国政策过程理论的合法性
  • 第三节 理论重构的路径
  • 第一章 中国的多样化决策模式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当下的研究
  • 第三节 问题建构-议程设置:一个决策模式的框架
  • 第四节 决策模式的影响因素
  •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 结语
  • 第二章 通过政策整合进行政策设计
  • 引言
  • 第一节 中国式政策设计研究概述
  • 第二节 政策体制、政策属性与政策整合理论框架
  • 第三节 政策整合过程、机制与模式
  •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 结语
  • 第三章 地方政府的政策调适:情境、过程与策略
  • 引言
  • 第一节 政策调适的概念和策略
  • 第二节 多样化调适策略的影响因素:一个框架
  • 第三节 地方政府政策调适策略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四节 地方政府的政策调适逻辑
  •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通过动员进行治理”:知识图谱与分析框架
  • 引言
  • 第一节 总体文献描述
  • 第二节 动员内涵、视角与议题的演进
  • 第三节 通过动员进行治理:理论框架
  • 第四节 动员模式、环境与绩效:组织制度化视角下的动员治理
  •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中国政策创新中的政策企业家:知识进展与理论框架
  • 引言
  • 第一节 政策创新与政策企业家理论概述
  • 第二节 中国政策企业家研究的知识进展
  • 第三节 中国政策企业家研究:知识进展评估
  • 第四节 制度环境、政策企业家的类型与策略:一个新框架
  • 第五节 中国政策企业家:分析与展望
  • 结语
  • 第六章 从试验治理到实验体制
  • 引言
  • 第一节 中国试验治理的运行机制
  • 第二节 中国试验治理的研究框架
  • 第三节 中国试验治理的模式
  • 结语
  • 第七章 政策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
  • 引言
  • 第一节 多种视角下的央地互动
  • 第二节 中央-地方互动的机制、模式与影响因素
  • 第三节 中央-地方的政策互动:一个整合性框架
  • 第四节 讨论与结论
  • 第八章 解释中国政策变迁:权力、观念与制度
  • 引言
  • 第一节 经典政策变迁理论及其适用性
  • 第二节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制度变迁研究
  • 第三节 权力、观念与制度:政策变迁的理论框架
  •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 展望:构建中国的本土化政策过程理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