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得到独家首发】万维钢作序力荐。耶鲁大学学习与认知科普作家全新力作,为你揭开提升思考能力的大脑秘密。

内容简介

股票交易员如何通过练习身体扫描、精准描述感受等训练,大幅提升业绩?医生如何通过把自己的身体当作雷达捕捉患者无法用言语表达出的病情,达成更准确的诊断?普利策奖得主如何在一面墙上绘制错综复杂的写作大纲,从而完成厚达4000页的历史巨著?管理者如何挣脱《乌合之众》带来的偏见,大大提升应对当今社会复杂性的能力?

事实上,更好的思考,意味着更少地使用大脑,学着把整个世界变成你思维的延伸,你将获得超越性的思考能力。

AGI时代呼啸而来,面对人机协作的生存周期,重新理解大脑的个体意义具体而深远。大脑不是计算机、肌肉,而是喜鹊,这个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思考”的原理——延展思维决定思考力。延展思维的本质是情境认知的扩展,思考力来自在具体场景中的刻意练习。去建立延展思维的场景智慧,我们才能真正进入人机共生的新常态。

作者基于认知科学、心理学、生物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大幅提升思考能力的大脑秘密:借助大脑之外的事物思考。

本书将从三个方面开启这项了不起的变革:通过具身认知、情境认知和分布式认知来大幅拓展心智和思维,并基于此来逐一领会其中诸多简单而有效的实践方法,你将在这趟饱含传奇性和科学性的阅读之旅中,轻松而愉快地学会事半功倍的思考方式。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大脑从来不是一台孤立的思考机器
  • 高敏感度大脑——大脑有大脑的用法
  • 想更好地动脑,先主动去动身
  • 大脑最喜欢的并不是极简,而是自然的情境
  • 他人的存在,影响大脑最重要的一种环境
  • 得社交者得天下
  • 把人当成人,用更自然的方式用脑
  • 译者序 更好的思考,不必执着于大脑本身的能力
  • 序言 最棒的想法常常诞生于大脑之外
  • 把世界当作思考的原材料
  • 思考者应该去“寻找不同的光”
  • 引言 学会像喜鹊筑巢一样去思考
  • 大脑不是一台计算机,无法计算思考的深浅
  • 大脑不是可锻炼的肌肉,无法决定思考的强弱
  • 变聪明的最好办法,来源于大脑之外的力量
  • 心智并非止于头颅,大脑的边界不是思考的边界
  • 第一部分 动“脑”之前先动“身”具身认知
  • 第1章 要想做出良好的决策,需要仔细倾听身体给出的信息
  • 训练对心跳节拍的敏锐感知,让你更具洞察力
  • 颤抖或呼吸急促,身体给你的决策信号
  • 从身体扫描到标记、调节,训练对身体的感知力
  • 对身体不适信号保持“警觉”,助你在高压环境中胜出
  • 对自身感受的感知,让你更善于管理情绪
  • 第2章 边运动边思考,决策准确率从85%提升到99%
  • 站起来生活胜过坐下来思考
  • 中等强度的运动能有效提升专注力和执行力
  • 我动故我忆,边比划边学的记忆效果最好
  • 用身体动作模拟学习过程,让理解更深入
  • 做出何种含义的动作,就会激发何种思考
  • 第3章 边做手势边说话,更好地说服与记忆
  • 善用手势的人,经济和教育水平更佳
  • 学习时多用手势,理解得更快更深
  • 演讲和教学时辅以手势,更有力地教会和说服他人
  • 给每个新单词设计个手势,让你过目不忘
  • 第二部分 将思考从“大脑”移到“思维空间”情境认知
  • 第4章 不是最快的路线,而是树木、鲜花、鸟鸣最多的路线
  • 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更偏好“户外活动”
  • 在植物园散步不到一小时,记忆力提升20%
  • 待在自然环境而非建筑环境中,给你乐观的、放松的大脑
  • 在能看到树木、晒到太阳的办公室工作,效率更佳
  • 野外徒步三天,创造力和前瞻性思维翻倍
  • 自然是人类联结感与归属感的永恒来源
  • 第5章 在2.4米高的天花板下洗澡 vs 在45米高的天花板下洗澡
  • 拆除墙壁,激发更多的协作与创造
  • 壁垒筑得好,合作才能好
  • 主场优势,引爆创造力与工作效率
  • “间歇性合作”空间,减少工作中的“情绪疲惫”
  • “心理包容性设计”空间,让团队成员更具归属感
  • 神经建筑学,拓宽思维的新视角
  • 第6章 为什么记忆冠军能记下72个词中的71个,我们只能记住29个
  • 地点记忆法,将物理位置与记忆关联起来
  • 概念映射法,把你的思维“地图”画在墙上
  • 选择更大、更多的显示器
  • 把思考和想法写下来,而不是停留在头脑中
  • 让思维和外部事物进行互动
  • 第三部分 把“他人”的智慧纳入“自己”的思维分布式认知
  • 第7章 “学徒”式模仿:像化学家一样写作,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
  • 刻意模仿他人有利于理解对方说的话
  • 赢家一直在模仿
  • 成功的模仿者就是创新者
  • 模仿是人类在众多物种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 拆分与放大,更好地模仿专家
  • 第8章 “独”思考,不如“众”思考
  • 与他人一起思考时,思考的效果最佳
  • 教别人可以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 辩论可以促成明智的决策
  • 借用故事,让沟通事半功倍
  • 第9章 相比一起看Excel报表,不如一起聚餐
  • 激活群体思维是应对当今社会复杂性的唯一方法
  • 同步活动,让人们成为更好的合作者
  • 共同注意:投入时间越长,获得成就越多
  • 有强大交互记忆的团队表现更好
  • 让每个成员都成为团队中的必需要素
  • 结语 每个人都有能力重塑大脑
  • 启动思维延展计划
  • 打破“智力天生论”,塑造超强大脑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75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萬老師推薦,必(快)看不可

    學會這一段就值了。如果你的工作要求你高功率用脑,你就得对环境和心境高度敏感。先说说为什么你需要大屏幕。按理说,大部分工作都跟文字操作有关,而当你集中精力做文字操作的时候,你盯住的只是屏幕上很小的一块地方。那大屏幕有什么意义呢?想象你正在写一份报告,为此你必须随时查阅各种数据图表。所以你的计算机屏幕上大概要开几个窗口:一个是文本编辑器,一个是网页浏览器,一个是整理出来的资料,等等。对这些窗口有两种操作方式。如果面对的是一块小屏幕,你要做的是切换窗口。这很容易,直接用键盘快捷方式操作就行。你的身体、头部、眼睛都不需要怎么动,是不同的窗口在你眼前换来换去。但如果你有几台显示器,又或者有一面超大屏幕墙,就可以把所有窗口同时展现出来。你的头必须左右上下转来转去,甚至可能要走上几步,才能在各个窗口间切换。你需要物理上的移动。这似乎更麻烦,那我们何必呢?保罗在书中列举研究表明,第二种操作方式更有利于大脑发挥。想象你面前有一块宽 1 米、长 2.7 米、分辨率为 3 150 万像素的超大屏幕。研究表明,这样的超大屏幕把被试执行 “基本可视化任务” 的平均速度提高了 10 倍,把执行像寻找图案那种更有挑战性的任务的完成速度提高了 200%~300%。而且面对超大屏幕,你会有更高层次的思考,提出综合性更强的观点。这恰恰是因为超大屏幕要求你 “移动”:移动给你眼前的信息都附加了一个 “空间位置”。记录空间位置是大脑的本能,是无须努力、不必占用思考资源就自动进行的操作;而让新信息和空间位置互相映射,会显著加深你对信息的印象。这就是如果你一边散步一边听有声书,以后一想到书中的内容,你很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你当时在什么地方的原因。空间位置给信息提供了方便的挂靠点,一旦你要调用什么信息,身体就会给你提供直观且毫不费力的导航。对比之下,如果用小屏幕,各种信息没有挂靠点,就只能直接映射在大脑里,不但费力,而且容易发生扭曲。

      6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sir 解读的这本书终于来啦!“更好的思考,意味着更少地使用大脑。”

        4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的大脑不是这样,它存在不同状态。状态好,你能灵感爆发,以极高的效率进行创造性工作;状态不好,你连最简单的知识都记不住。艺术家和科学家早就知道应该特别注意大脑的状态,正如运动员一直都知道身体状态会极大地影响比赛的发挥。但大多数人不太在意大脑状态,这可能是因为没有测量手段而对状态差异的感觉不明显,也可能是平时用脑功率本来就不高…… 如果你的工作要求你高功率用脑,你就得对环境和心境高度敏感。

          2
          1
        • 查看全部166条书评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