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台湾电影发展史:工业脉络与导演美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叙述台湾电影自1970年代末期以来的发展和演变,分卷上与卷下两个部分。卷上以1980年代、1990年代和新世纪为三个主要时段,分别探讨其电影创作以及电影工业的脉络、主题和艺术特征。卷下则讨论近几十年来12位最有代表性台湾导演的创作实践和美学追求,以树立起一个个重要的标尺。最终,两卷相互支撑,力图较为完整地呈现当代台湾电影所走过的历史进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卷上
  • 第一章 20世纪80年代:新电影及其他
  • 第二章 台湾新电影(上)
  • 第三章 台湾新电影(下)
  • 第四章 新电影之外的其他作品
  • 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危机与作者电影
  • 第六章 作者电影(上)
  • 第七章 作者电影(下)
  • 第八章 商业电影
  • 第九章 21世纪的17年:从谷底到复兴
  • 第十章 知名导演的创作
  • 第十一章 新世代的崛起(上)
  • 第十二章 新世代的崛起(下)
  • 卷下
  • 第十三章 侯孝贤:冷峻、从容的电影诗人
  • 小传
  • 第十四章 陈坤厚:宽容、敦厚的作者
  • 小传
  • 第十五章 杨德昌:思想家与艺术家
  • 小传
  • 第十六章 王童:历史、现实和台湾
  • 小传
  • 第十七章 张艾嘉:呈现女性世界中的人物和风景
  • 小传
  • 第十八章 李安:融汇中西 纵横天下
  • 小传
  • 第十九章 蔡明亮:影像世界中孤独的探寻者
  • 小传
  • 第二十章 张作骥:面对残酷而宿命的人生
  • 小传
  • 第二十一章 林正盛:为青春和成长而歌唱
  • 小传
  • 第二十二章 郑文堂: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
  • 小传
  • 第二十三章 钮承泽:书写百味人生
  • 小传
  • 第二十四章 魏德圣:见证21世纪台湾电影的复兴
  • 小传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台湾电影有惊喜

    确实是因为看过非常多的台湾电影才去看这本有点像论文的书,还是涨了点知识。台湾电影还是有很多惊喜。不过书里好像没有介绍到杨雅喆导演,我非常喜欢他的两部电影,血观音和女朋友男朋友。另外像王童,钮承泽都是因为生活的年代背景,或者是家里人的原因使得他们能够拍出 60 年代两岸对峙,或者是蒋退守台湾的政治滋味。张艾嘉十分厉害,是在很多领域都跟突出的一位女性,而且已经 70 岁了。如果你对台湾电影感兴趣,可以看看这本书,能淘到不少好片。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