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升维思考,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核心本质;降维行动,花费微小努力撬动巨量成果。

内容简介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判断、决策。特别是在职场中,一个精明的判断,就能给公司带来巨额的收益;而一个失误的决策,却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可见,判断力是极为重要的办事能力!

在本书中,日本高级商业顾问鸟原隆志介绍了打造精准判断力的有效模型——重视流程、排除干扰、风险管理、偏差检查、采取行动,以及如何在紧急、失误等特殊状态下灵活变通的判断方法……帮助我们拓宽眼界、开辟思路、保持清醒,真正让判断力成为我们驾驭决策的“秘密武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引言 正向思考的判断力
  • 01 好判断的本质: “渴望”>“逃避”
  • 02 判断的类型: 我应该改掉什么样的不良习惯
  • 03 五秒理论: 并非时间花得久,就可以做出好判断
  • 04 顾客视角: 只要客观看待事物,自然就会“懂得为对方着想”
  • 05 推想: 试着怀疑,去否定“做不到”
  • 06 身为领导者的判断: 把判断分类成七大盒
  • 07 “高级主管”的含意: 抱持“我要去执行”的意识
  • Part1 判断的基本原则
  • 思考时不偷懒=重视流程
  • 08 重视流程: 懂得做出好判断的人,都会按照步骤行事
  • 09 决定的流程: 该走怎样的路径,就怎么走
  • 10 发现问题: 不要只拘泥于“看得见的问题”
  • 11 符合需求: 千万不要忽视“前提”
  • 12 “做决定”的树形图: 还有没有其他选项
  • 13 时间的经过与结果: 拥有“短期”和“中长期”两种眼光
  • 果断=排除干扰
  • 14 时间限制: 让自己有“割舍的勇气”
  • 15 优先级: 懂得做“判断之前的判断”
  • 16 判断的主轴: 具体定出“重要性的高低”
  • 17 帕累托法则: 看清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两成”
  • 18 检伤分类: 定出“不需要做的事项”
  • 19 灰色地带: 把心思花费在一时无法做决定、却应该深思熟虑的事情上
  • 降低不确定性=风险管理
  • 20 “自以为”的风险: 说不定情况已经有所改变
  • 21 “信息来源”的风险: 那是千真万确的信息吗?①
  • 22 “定性信息”的风险: 那是千真万确的信息吗?②
  • 23 为了明日的粮食: 逃避风险会导致无法做出判断
  • 24 海因里希法则: 不要忽视让你心头一惊的经验
  • 了解自己的类型=偏差检查
  • 25 主观的陷阱: 不要依自己的好恶和期望来行动
  • 26 成见与妥协: 不要妄下断语,但也不要让步
  • 27 偏差: 掌握自我判断的偏差
  • 28 出乎预料的回答: 对方的思考方式不会和自己一样
  • 29 经验的正负面影响: 不断更新脑袋里的选项
  • 30 团体迷思的陷阱: 大家一起做决定就可以什么都不怕?这其中是有陷阱的!
  • 不拖拉=采取行动
  • 31 艾米特法则: 往后拖延只会让人必须付出两倍以上的劳力
  • 32 快速成型: 告诉自己“凡事都可以重新来过”
  • 33 角色扮演: 实际演一场做判断的戏码
  • 34 回顾: 不让自己白白失败
  • Part2 各种状况下的判断确认项目
  • 紧急时
  • 35 飞行员训练法: 专注于“做得到的事情”
  • 36 预防恐慌: 说出能让自己“保持平常心”的话
  • 37 “知会”的重要性: 据实以报
  • 38 附加条件的判断: 发出紧急指示时,不忘附加明确的条件
  • 39 恢复必要功能: 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
  • 40 洞察力: 预测“未来有可能发生什么事”
  • 41 分析原因与预防复发: 勿忘二次应对
  • 42 紧急状况应对手册: 做好准备以防患未然
  • 失误时
  • 43 让损失降到最低: 不该“掩饰伤口”,而是要“不让伤口扩大”
  • 44 信用存款: 谎言会化为“一百倍的伤害”
  • 45 改变做法: 既然主动出击无效,试着退一步看看
  • 46 暂时退出: 不拖泥带水告诉自己“还有下一次的机会”
  • 47 随它去效应: 比赛结束前,都不算是结束
  • 拟订计划时
  • 48 战略与战术: 想出让自己一直处于优势的方法
  • 49 剪刀石头布理论: 让成长循环持续运转
  • 50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不把效率和效果混为一谈
  • 51 成长曲线法则: 掌握“生命周期”
  • 52 过度评价: 别把“恰巧”误当成“实力”
  • 53 破坏者登场: 现在对抗的对象并非真正的敌人
  • 展开新事物时
  • 54 社会认同的原理: 抛开“我要和大家一样”的想法
  • 55 想出好点子的方法: 试着不照“常理”出牌
  • 56 市场性: 不把愿望和需求混为一谈
  • 57 期望值: 把“可能性”化为数字来做比较
  • 停止、舍弃
  • 58 取舍的选择: 想要有所得,就必须有所失
  • 59 品项一进一出: “展开”之前,先决定“停止”
  • 60 排除情感的投入: 当自己是咨询顾问来思考
  • 61 投资亏损: “怕浪费”会让人掉入陷阱
  • Part3 提升团队的判断力
  • 建立容易判断的架构
  • 62 杯面铁律: 制定“步骤”和“标准”
  • 63 果酱法则: 不提供过多的选项
  • 64 比较优势: 让团队成员专攻各自擅长之处
  • 65 投资与回报: 学会懂得做出“交给别人去做”的判断
  • 帮助他人做出正向的判断
  • 66 自发性: 让对方觉得“这是我做出的判断”
  • 67 传达的方式: 让对方产生积极工作的心态
  • 68 AIDMA原则: 让对方产生兴趣,促使对方采取行动
  • 69 专案化: 清楚地让对方知道“这是他的工作”
  • 70 兰斯法则: 没发生问题的地方就别多嘴干涉
  • 结束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提升判断力

    本书提出一个观点判断的本质:渴望,判断以后需要行动,有行动才有结果。作者总结判断不良习惯的类型和原因:第 1 种:“急性子型”:典型:经常冲动购物的人三个原因。1. 高估自己的判断力。因为相信自己不会判断错误,省略了寻求佐证或探索有没有其他选项的步骤。2. 不去寻求判断依据的人也属于这种类型。这种人会以 “命运” 或 “直觉” 作为判断的理由,认为自己做的判断不需要经过佐证。3. 具有逃避判断倾向的人。讨厌耗费时间,就会做出 “算了” 的判断。第 2 种:“慢半拍型”。典型:相亲男女,订机票最后总算下定决心时,才发现已经人不在了,票没有了。2 个原因 1. 对自己的判断缺乏信心,所以会一再重新审视或过度寻求佐证,因此拉长判断的时间。2. 总是追求完美的判断,如此便会经常错过判断的时机。第 3 种:不愿意自己做判断。耍赖型的人当然有一部分是因为懒得思考,但主要还是因为担心万一没有判断好,就会变成是 “自己造成的”,所以忍不住会逃避判断。总结来说:大多数人不愿意做判断的原因是复杂,容易出错,结果不可承受。但实际上是 判断是一种选择,凡是是选择必有歧视,凡是歧视必有代价。代价是每一次做选择,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选择的结果。如果我们理解自己的判断习惯,通过科学方法实施训练,指定标准和步骤,建立自己的判断框架,那么判断能力会比原来有所提高。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

      本书实用性很高…… 非常好…… 因本人文化写作技巧拙劣,写不出华丽优美的语句,只能用这些俗词语句来发表一下…… 莫见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发现问题、假设、搜集信息、 确立对策、调整、 决定、执行。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392 本 #《判断力思维》📕工作能力强的人不会让自己到最后一刻才开始思考,而是会接二连三地做出判断。即使还有好一段时间才必须做判断,他们也会做出 “暂定的判断”,先思考好要怎么做。对于重要的判断,他们会取得佐证、寻求是否有其他选项,或是确认局势有无变化,对于提升判断的准确度毫不懈怠。📕第一种是 “急性子型”。明明时间相当充裕,却会毫无意义地急着做出判断。经常冲动购物的人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第一个原因是过于高估自己的判断力。因为相信自己不会判断错误,于是省略了寻求佐证或探索有没有其他选项的步骤。第二,不去寻求判断依据的人也属于这种类型。这种人会以 “命运” 或 “直觉” 作为判断的理由,认为自己做的判断不需要经过佐证。最后,有些具有逃避判断倾向的人也属于急性子型。他们讨厌为了判断而耗费太多时间,最后就会做出 “算了” 的判断。📕第二种是 “慢半拍型”。这种类型的人会因为花太多时间做判断,导致错过判断的时机。第一个原因是对自己的判断缺乏信心,所以会一再重新审视或过度寻求佐证,因此拉长判断的时间。第二,总是追求完美的判断,如此便会经常错过判断的时机。提升判断的准确性固然重要,但要懂得提醒自己慢半拍有可能导致的风险,这样自然就会加快脚步做出判断。📕判断也有使用的方法,只要照着下列的流程走,判断错误的概率应该就会降低。・发现问题;・假设、搜集信息;・确立对策;・调整;・决定;・执行。📕决定:做出最终判断并传达出去。这时的重点在于:传达判断时采用的方式。传达时必须有坚定的态度,即使对方提出反对意见,也要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明确传达自己的想法可以说是判断的主要核心。📕在判断事物时,必须针对 “目前” 和 “未来” 分开进行判断。短期的判断因为具有紧急性,或许比较容易进行思考。相较之下,中长期的判断就不容易预测状况。不过在判断时,一定要意识到 “未来会怎样”。中长期的判断是要看 “可持续带来多少正面的影响”。因此,即便就短期来看会是负面影响,也必须以 “在未来可取得利益” 的角度来思考。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斯坦威图书

        北京斯坦威图书有限责任公司肇始于2001年成立的北京斯坦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除传统的经管、财会图书的策划出版优势外,主要的策划出版领域为人文学术、心理学专业及大众读物,以及高品位的时尚艺术类图书。其出版图书 80% 以上为各语种的引进版权作品。专业化、国际化与时尚化是我们不懈的努力目标。理性、激情、想像力是我们不变的工作风格,也是我们策划出版的旨趣所在;为读者传递“生生不息的激情与想像,永远向前的动力和理念”是我们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