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研究两宋之际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转向。

内容简介

在两宋之际的战乱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独裁,一些倾向保守的知识分子转向儒学,以道德重建为救亡图存之道,这种保守主义思想终于被树立为国家正统,这就是影响后世中国近千年之久的“理学”。然而,对于思想文化的发展来说,这却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11世纪曾经纵横恣肆、辉煌一时、充满外向活力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他们所创造的思想,在正统的笼罩下趋向内在、保守、封闭、自省,失去创新的动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序言
  • 导言
  • 第一部分 从北宋到南宋
  • 一、 关注差异
  • 线索与方法
  • 资料与假设
  • 二、 宋代学术
  • 文学
  • 经学
  • 史学
  • 三、 宋代儒学
  • 思想与制度
  • 不同派别的新传统思想
  • 第二部分 12世纪
  • 四、 道德保守主义
  • 亡国之耻的震撼
  • 变革之门的关闭
  • 保守主义者的正统要求
  • 五、 专制政体与宰相们
  • 走马灯般的宰相(1127—1134)
  • 宰相团队(1135—1136及以后)
  • 权相长期独掌朝纲(1139—1156)
  • 别有用场的前宰相(1161—1162)
  • 六、 个案研究:从辉煌到流放
  • 谁有资格做榜样?
  • 初擢签书枢密院事
  • 宰相团队和国家政策
  • 道德保守主义者的政治风格
  • 从巅峰到谷底
  • 第三部分 新儒家成为正统:得不偿失的胜利
  • 七、 道德挂帅的新儒家:从争论、异端到正统
  • 分析架构
  • 道德先验论者自命正统
  • 思想的传播与道德的结合
  • 不合时宜的生活方式
  • 失算的“伪学”之禁
  • 从危机到国家正统
  • 余论
  • 注释中所用简称
  • 参考书目
  • A.英文和其他西文论著
  • B.古代著述(宋一清)
  • C.中文及日文现代著述
  • B
  • C
  • D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理学与皇权:脆弱崛起与无限膨胀

    过去了近千年,作为今人的我们,可以平淡的看待新儒家如何披荆斩棘,建立自己的学说。但也不无失望的发现,无论新儒家的学说影响多大,思想多么深邃,它的建立依旧是依靠在专制皇权上的。看似牢靠,实则只是脆弱的崛起。毫无主动权去作为民族精神的创造者。     这带来的结果,是作为一套完整学说的理学,最重要的作用,不再是辅助皇权达到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更没有启迪民智唤醒人心的作用。而是作为加强皇权专制的理论依据,为维护统治充当工具。顺便可以将皇权的恶,完美推卸到理学士人这些 “正人君子” 身上。固然心向万民,依旧摧残生灵。何其悲哉!     更为巨大的影响是,理学只能转向内省,去探索已被皇权认可的领域。使得作为学说的理学,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一体双魂。这样发展出来的学说,固然有巨大价值,可是对整个民族的外向精神伤害巨大。从此,历史的惯性,会带着专制皇权与封闭理学蒙眼狂奔。将对开明政治的探索,对文化多样性的创造,对人尊严价值的逐步确立,一并带入历史烟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内外(书评)

      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学界普遍认为宋代商贸发达,手工业趋于成熟,文化成就较高,清明上河图完美展示北宋热气腾腾的民俗画像,似有资本主义萌芽迹象,如何夭折在摇篮中。 北宋内忧外患,意外地在女真的羞辱中走向灭亡,南宋存活 150 年,大多是与金对峙,从未收复失地,金国统治下的士大夫继续从政,令南宋的有识之士不仅蒙亡国之耻,更质疑精英们已失良知,道德和精神。反思后认为王安石变法乱了国之根本,败了民心,总结出祖宗之规不可突变,道德保守主义等各种复兴传统的门派便脱颖而出,他们不理国政,苦研个人修为,朱熹的新儒家融入独特的宇宙观,以理和气对应形和里,推出立心立行的理念,但对时局的指导并无太多实践意义,却在历史的曲折迂回中演变成了正统。朱熹的《四书》成了科举考试,代价是思想的禁锢。 高宗在位 36 年,早年海上逃亡,叛乱的经历促成他一生求稳求和的心态,对武将极不信任。为固化一隅和平的政权,他的统冶高度集中,逐渐将军权,财权和行政集一身,打破了宰相权谋集团的分权制衡机制,为达到目的,他频繁更替宰相,直到秦桧与他一拍即合,全力排异,议和,“禁学”,主战派纷纷流放,前宰相也不例外。朝廷终于沉寂,中国由此转变为封闭,僵化的内向,直止二十世纪初。 在中国史学研究方面,我们比较习惯向内看,其实海外汉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比如日本讲谈社的中国史从书,史料充沛,观点中肯,值得借鉴。本书是海外宋史专家刘子健的研究,首次提出中国内向气质形成于两宋之间,并将宋代中国比喻为专制的头脑,官僚的躯干和平民的四肢。 作者的研究多取自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最近听熊逸的《资治通鉴》,对本书中多次提及司马光,苏轼,胡安国,李心传等学者倍感亲切,而朱震,陈公辅,张浚等人的画像也鲜活灵动,对政治家赵鼎,主战派岳飞更肃然起敬。命运多桀,赵鼎多次流放终以绝食告别人世,岳飞莫须有罪名悲情离世,我们以为人生过后只剩子嗣众寡的区别,其实是一点一滴融入千载后世基因的区别,你高贵的品格已潜移默化代代相传。相差 1000 年的我们,依然在尊敬和怀念着你。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学术角度论述政治时局

        分析论述时局结构要素;在统治者角度进行目标取舍;形成结晶态;下一局的环境约束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