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英国权威家庭心理健康机构塔维斯托克诊所谈育儿之道。孩子心里话的翻译家,解读家长关心的问题。

内容简介

10—14岁的孩子如何面对青春期的到来?在进入中学的新学校时,父母要如何协助他们?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不断测试着大人的界限,身为成人的我们要如何面对孩子在生理上和情绪上的变化?

本书提供了非常务实的建议,帮助父母在这个充满变化的转变阶段,和孩子良好互动,充分达到有“沟”更有“通”的双向目的,共同度过这动辄得咎的青春期。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成长与陪伴
  • 推荐序二 改变从理解开始
  • 前言
  • 第一部分 迫不及待要长大的大小孩10—11岁儿童
  • 引言
  • 第一章 孩子要到家以外的世界展翅高飞了
  • 父母矛盾的心情
  • 心目中的好妈妈
  • 心目中的好爸爸
  • 祖父母,我爱你们,但我也想和朋友在一起
  • 隔代教养一定不好吗?
  • 善用亲朋好友
  • 第二章 家里发生了什么事:丧亲、分离与搬迁
  • 大人和孩子要如何适应家中的变化
  • 第一时间的反应
  • 告知孩子关于未来的安排
  • 保持熟悉和给予安全感
  • 勇气带给我们力量
  • 第三章 友谊的非凡意义
  • 朋友与敌人
  • 最要好的朋友
  • 男生交朋友的方式
  • 女生交朋友的方式
  • 交不到朋友时,该怎么办?
  • 小心成为欺凌者
  • 落难的灰姑娘
  • 谁是欺凌者
  • 怎么面对欺凌
  • 勇敢坚定地面对问题
  • 第四章 身体的魔法
  • 巨人与小矮人
  • 丑小鸭变天鹅
  • 魔镜,我是世界上最强壮的人吗?
  • 第五章 学校生活大不同
  • 从小学校到大学校
  • 你学会阅读、写作和算数了吗?
  • 搞怪孩子的秘密
  • 无法上学时,该怎么办?
  • 家庭变故对孩子的影响
  • 你喜欢学校吗?
  • 第六章 需要协助的时刻
  • 帮助孩子成长
  • 家有特殊儿童
  • 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
  • 爱我,就请帮帮我
  • 父母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 第二部分 摆荡在冲突与迷惘中的大孩子12—14岁青少年
  • 引言
  • 第一章 孩子怎么变了
  • 青春期身体的变化
  • 少男少女的焦虑
  • 家长的处理方式
  • 第二章 身体的秘密
  • 抚摸自己的身体
  • 难以启齿的性幻想
  • 男男恋或女女爱
  • 是真爱还是性爱
  • 第三章 学校生活的艰难
  • 小学和中学的分水岭
  • 实际年龄所代表的意义
  • 交友上的困难
  • 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
  • 学业所扮演的角色
  • 第四章 团体小圈子
  • 你想加入什么样的团体?
  • 小团体,大乐趣
  • 为什么会加入帮派?
  • 倾听孤单的孩子的心声
  • 第五章 很高兴认识自己
  • “我是谁?”
  • 勇敢做自己
  • 寻觅及考验真实的自我
  • 挑战自己和父母的极限
  • 家长的支持与放手
  • 第六章 青春期风暴
  • 发现了吧,我偷了东西
  • 酒与毒品的诱惑
  • 用大吃或拒吃来发泄情绪
  • 乱七八糟的性关系
  • 第七章 我的家庭真可爱?!
  • 脱离父母的羽翼
  • 爸妈交了新的男/女朋友
  • 兄弟姐妹争吵是家常便饭
  • 组织父母阵线联盟
  • 结论
  • 蜕变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2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英] 玛戈特·华德尔著《10-14岁青少年,你在想什么?》

    【格式引文】[英] 丽贝卡・伯吉斯,[英] 玛戈特・华德尔著,杨维玉译.10-14 岁青少年,你在想什么?(塔维斯托克诊所・了解你的孩子). 万千心理.2019:9.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DuHkIi1Y0ZuplzN2 本书第一部分的内容着重于 10—11 岁这个年龄,这个阶段的儿童不再幼小,且年龄 “终于” 有两位数了,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他们开始了解成人的世界,并想参与其中。他们会经历逐渐独立的过程,同时又相当渴望成为某个团体的一分子。作者丽贝卡・伯吉斯(Rebecca Bergese)阐述了许多与家长和专业人士相关的议题,例如,如何在支持孩子的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了解孩子们在此阶段发生身体变化的感受;学校生活与欺凌行为。作者为如何支持即将进入青少年期的孩子们提供了中肯的建议。第二部分让我们了解了 12—14 岁这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的许多方面,包括独立、界限的试探以及对生理与心理变化产生的影响。作者玛戈特・华德尔(Margot Waddell)给出了富有思想性的评论,利用生动的案例,真实地呈现这些议题。她深知这些 “新的” 议题各有渊源,并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当独立的强烈渴求撞上过往的行为模式及对获得安全感的希望时,所发生的转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今天休假,在得到漫无目的地搜索,偶遇了这本书。女儿正处在这个年龄段,从前她特别粘人,是妈妈的跟屁虫。不到半年的时间,像变了个性格一样,独立,冷静,自尊。作为妈妈一时不知所措。突然不会和她沟通了似的。读了这本书之后,觉得安心了许多,原来这是一种解耦,是这个年纪孩子的正常反应。书中还有很多场景,都能帮助我理解这个年纪的孩子。感谢遇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知道了很多,但书中的理论在照搬到我国现实,还是需要结合实际,去探讨文化国情的不同,因地制宜地抉择。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万千心理

        “万千心理”自1998年创建起,与美国心理学会(APA)、美国咨询协会(ACA)、英国塔维斯托克诊所(Tavistock Clinic)等全球重要的专业心理机构进行了多项卓有成效的合作,并与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出版集团,如圣智学习集团(Cengage Learning)、培生教育有限公司(Pearson Education)、世哲出版公司(SAGE)、麦格劳希尔公司(McGraw Hill)、约翰威利父子有限公司(John Wiley & Sons Inc.)等著名出版机构建立了良好的版权贸易与合作关系。 20年来,“万千心理”成功策划并引进了数百种专业心理类图书。包括“心理学学科教材”“心理咨询与治疗系列”“特殊儿童心理丛书”“万千亲子系列”等主题方向的专业与科普书籍。在全国最优秀的心理学人的支持下,图书翻译与出版质量不断提升,得到了心理学领域学习者和教学者的高度认同,成为公认的优质心理类专业书出版者。